股價暴跌85%,60天市值蒸發100億美元!現在是抄底瑞幸最佳時機?


股價暴跌85%,60天市值蒸發100億美元!現在是抄底瑞幸最佳時機?

兩個月前,當渾水機構出具了長達89頁對瑞幸咖啡的調查報告時,很多人投資者仍舊樂觀。

即使,當時渾水的報告,就詳細對瑞幸咖啡的客流量進行了一番比對,最後的結論是:這家公司在造假。

但沒有人放在心上。

在2020年4月2日晚間,瑞幸咖啡發出公告,稱其公司首席運營官劉劍及其部分下屬,從2019年度第二季度起就從事某些不當行為。其中,在2019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參與偽造交易相關的銷售額約為22億元,這幾乎是2019年瑞幸前兩個季度的營收總額。

一時間,納斯達克的上空冒出了一連串問號、驚歎號、以及省略號。

消息一經公佈,瑞幸咖啡的股價累計暴跌85%,自1月17日最高市值市值129.47億美元垂直跳水,4月2日收盤瑞幸股價報6.12美元,市值約14.7億美元。這一前一後,市值憑空消失100多億。

瑞幸咖啡市值蒸發的市值,像極了當年香飄飄廣告和美國大片的結合:得環太平洋兩圈。

而這一事件的核心人物,劉劍——一個在互聯網消息時代都少有介紹和包裝的人,顯得很不“瑞幸”。

因此,被很多人評價為:出來頂雷的。

有人詢問機構裡的朋友,瑞幸咖啡是不是有“inside job”(內鬼),朋友只是淡淡一笑:傳說內鬼這件事很容易傳染。

內鬼臺前收錢造假,後面收錢做汙點證人——這種劇情,只有《無間道》裡才有。但隨著瑞幸咖啡事件的持續發酵,人們只能感嘆:

瑞幸這水,確實比他的咖啡杯要深。

更令華爾街頭疼的是,據《券商中國》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共有158家機構投資者持有瑞幸咖啡股票,持股總數達4.6億股,持股達23.93%。而在2019年3季度末,僅有94家機構投資者持有瑞幸咖啡股票,持股總數也僅為3億股。

這意味著,在瑞幸涉嫌財務造假的那段時間裡,起碼有64家機構新進入場。

或許,瑞幸咖啡教給納斯達克的難忘的一課,應該是一個古老的中國成語:

知人論世。翻譯成英文版是:

你們美國人嘛,喜歡靠數據研究人;我們中國人嘛,喜歡靠人研究數據。

但難受的是,大家都中招了。


01 瑞幸會倒閉嗎?


瑞幸自曝財務造假,這意味著什麼?

按照專業人士的說法,這意味著瑞幸以往的所有財務數據都將不可信。

進一步說,一家連財務數據都不可信的公司,那它所講的所有瑞幸故事——包括互聯網思維下的新咖啡,大數據精準營銷,數字化優化門店引流,重塑咖啡的需求根本,教育中國人喝咖啡的習慣:都變成了瑞幸笑話。

當然,這些笑話曾在納斯達克讀者甚多,關鍵就在於瑞幸給資本注入了鎮靜劑:門店層面的盈利。而渾水的做空報告指責恰好打中了瑞幸的要害——你並沒有盈利。

數據顯示,2019年三季度,瑞幸門店運營利潤1.86億人民幣,而2018年同期虧損1.26億人民幣,門店盈利才能讓瑞幸的故事繼續講下去。但瑞幸的成本結算十分討巧——瑞幸對門店層面利潤的計算方法是從產品淨收入中扣除材料成本、門店租金和其他運營成本以及折舊費用,這其中並沒有扣除集團營銷成本。

當然,這些財務指標都是企業“發明”出來的,美名曰:戰略性虧損,目的就是營造出一個正在往盈利方向前進的景象。

也正因如此,上市之後,瑞幸融資的情況沒有停止,已經從美股資本市場上融資了接近28億美元。

從這點上說,瑞幸咖啡一直強調的“戰略性虧損”,在於數據真實,因而,華爾街才能夠完全相信這樣一家看起來有些奇怪的公司。

但現在,華爾街的天台應該有些擁擠。

至於瑞幸的結局如何,普通消費者老百姓應該最感興趣:

畢竟,手上還有好多優惠券呢。

最直接的後果,是瑞幸信用崩塌,除此之外,瑞幸咖啡也即將迎來一場驚心動魄的處罰:

按照慣例,美國證監會(SEC)對於處理財務造假一向嚴苛,等待瑞幸咖啡的將會是“鉅額罰單”和來自投資者的“集體訴訟”。如果構成惡意證券欺詐,相關個人也將面臨刑事責任。

在國內一些法律界人士看來,集體訴訟很有可能會導致瑞幸“傾家蕩產”或破產關門。此外,哈佛法學院公司治理論壇發文稱:針對公司或個人違反證券法的行為,美國證監會(SEC)的民事處罰標準非常嚴苛,重者可能會被累計處罰至數百億美元。

也有人說,危機和機遇一體兩面,瑞幸畢竟是民族品牌,說不定這一次真能涉險過關。

當然,人們除了祝願瑞幸能有一個好結局,也在惋惜:為什麼瑞幸這一次,沒能發揮好自己講故事的能力。

特殊時節,推出一款雙黃連口味的咖啡,或許真能拯救世界。

玩笑歸玩笑。但聯手操作這些事故的人,究竟是誰呢?


02 背鍋俠還是罪魁禍首?


按照瑞幸公告,這起財務造假裡最關鍵的人物是劉劍。

在瑞幸咖啡的公告中,上述行為被認定為首席運營官劉劍的個人行為。但有很多人懷疑,劉劍真能有這麼大的本事,將一眾華爾街精英當猴耍?

實際上,作為瑞幸的COO,劉劍的頂多算是瑞幸咖啡的三號人物,在不排除劉劍自己心術不正的可能性下,是否還有劉劍頂雷的猜想呢?

股價暴跌85%,60天市值蒸發100億美元!現在是抄底瑞幸最佳時機?

圖為劉劍本人

而從實際情況分析,商業大咖研究院認為,表現低調的劉劍缺乏自主造假的動機。

為什麼?原因有兩點:

第一點,假如劉劍無授意自主造假,他得到的回報不大。據公開資料顯示,在2018年5月,劉劍出任瑞幸咖啡COO後,2019年2月成為董事,在瑞幸早期的招股書中,劉劍分配到了47408股的認股權。

換句話說,這不到5萬股的股權,折算起來有幾十萬美元,為了能多賺點股票收益,這能支撐劉劍對數十億財務數據造假嗎?這種誇張的風險與回報比例,成立嗎?

第二點,劉劍作為“神州系”的成員,其職業生涯具有濃濃的“神州系”烙印

公開資料顯示,劉劍與瑞幸CEO錢治亞同樣來自於“神州系”。2008年-2015年,劉劍曾先後擔任神州租車車輛管理中心副總和效益管理負責人,3年後,劉劍又擔任神州優車集團的收益管理主管。

進一步說,劉劍的發跡與職業生涯的騰飛,在神州系內必有貴人提攜幫助。換句話說,如果沒有上面的人授意,劉劍煞費苦心對瑞幸咖啡進行財務造假,這無疑是給貴人們添堵。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劉劍還公開點評了2019年8月14號瑞幸咖啡公佈的上市以來的第一份財報——該份財報正是被指開始造假的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

“這個速度在歷史上任何一個餐飲連鎖企業都是沒有過的,大家都認為我們的發展速度還是非常快的。”


劉劍當時公開評價稱,該份財報有很多亮點經營數據,各項業務都有非常強勁的增長。“這個速度歷史上沒有”——劉劍當時的這句話,現在一聽別有韻味:

這句話,會不會是說給高層的,表示老弟我也造假到心慌了呢?

現階段,人們仍舊無法判斷,劉劍這項行為究竟是個人行事不端,還是被迫出來頂雷,甚至按照傳言稱,劉劍是一個“inside job”——內鬼,一魚兩吃。

但很顯然,橫亙在此事上的疑團,起碼還有以下幾點:

一、渾水出具瑞幸的調查報告時,另一家著名的做空機構Citron(香椽)的創始人在推特上幫著瑞幸說話,指責這份報告不靠譜。那麼,現在渾水的調查報告坐實,可否說明,在當時有人在為瑞幸公關——這些人和瑞幸有什麼關係?

二、渾水的調查報告,非常詳細。甚至有人說,裡面涉及的一些內容,如若沒有內部人士透風,根本做不到如此詳細。那麼,如果堡壘真是從內部攻破的,這些人是誰?瑞幸真有內鬼?

三、在今天瑞幸美股熔斷後,有相關資料顯示,有大量做空機構和個人靠此大賺特賺。那麼,這些做空瑞幸的人,如此大手筆投入,真就只是靠著自己獨立的判斷和調查嗎?進一步說,這些人和問題2中那些人,又有什麼聯繫呢?

四、仍舊回到前文所說的,劉劍對於瑞幸,他真有那麼大的權限?他真有動機去造假?在他的背後,又會不會有人指使呢?

這些問題,都會是一個個地雷,但事已至此,人們亟需真相。

不過,起碼有一點可以確定:

一場更大的風暴在等著神州系。


03 瑞幸背後的人


除了現在的一地雞毛,不妨再去看看瑞幸的發展。為了直接了當,商業大咖研究院提出三個問題。

第一問題,瑞幸咖啡是由誰創立的?

瑞幸董事長陸正耀、CEO錢治亞,主要投資人愉悅資本合夥人劉二海和大鉦資本合夥人黎輝——這群人淵源極深。他們或許不那麼懂咖啡,但是卻極懂資本——劉二海曾說過,什麼時候融資,融誰的錢,以及什麼時候上市,他都和創始團隊精密推演過。

股價暴跌85%,60天市值蒸發100億美元!現在是抄底瑞幸最佳時機?

簡單來說,瑞幸是由一群深諳資本遊戲規則,互相熟捻的“老朋友”們製造的。第二個問題,這幫人之前做過什麼?

在成立瑞幸之前,這幫人曾聯手打造過神州租車、神州優車兩家公司,並將這兩家公司分別送上了港股和新三板。聯手作戰,案例無數。

第三個問題,這幫人靠什麼賺錢?

在瑞幸之前,這幫人靠著融資、燒錢、以閃電戰搶奪市場、上市,屢試不爽。而劉二海和黎輝等資本也在過往押注陸正耀的經歷中賺到過錢。

比如,早在2007年,陸正耀成立神州租車,並在2010年底拿到聯想控股的12億元投資,其後迅速開啟燒錢模式。將汽車租賃價格下調了30%-50%打價格戰。2014年,神州租車在港股上市,首日漲幅達到29%。

比如,神州優車。從2015年7月到2016年5月不到一年的時間,神州優車進行了四輪融資,先後引入華平投資、雲峰投資、浦發銀行等多家戰略投資者,總融資額超過100億元。2016年7月,創立還不到20個月的神州優車登上新三板,交易首日市值高達417億元,成為”新三板股王”。

而當神州租車上市一年後,黎輝代表華平投資減持了神州租車 7.09% 的股票,套現 3.96 億美元,扣除2億美元投資本金,實現1.96 億美元收益。兩年後,從2016起,神州租車的淨利潤開始下滑嚴重,現在神州租車的股價已經跌至上市時的三分之一。

有趣的是,神州優車自2016年上市至今,還沒有實現經營盈利。

劉劍在他們面前,就是一個小弟級別的人而已。


04 還會有下一個瑞幸嗎?


在最近十年,有一個趨勢——咄咄怪事何其多,一半發生科創圈。

但遺憾的是,像“神州系”這麼一批的連續創業者,在中國不乏少數。

資本的根本在於逐利,這並無對錯。但是,當我們審視從互聯網進入中國這二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到底有多少人是將重心放在技術上呢?

資本的本質在利潤,在於在用更少的時間賺更多的錢,這本是資本的一個特質,對錯則在於人們如何正確駕馭資本。

但在最近十年,裹著互聯網外衣的“金融項目”橫行其中,人被資本衝昏頭腦的例子數不勝數。

甚至在這樣一條人們選擇性無視的道路上,流血已多,但當事人早已見怪不怪,甚至摸索出了一整套產業鏈。

傳統創業人,立足點在產品,核心在產品如何提高質量,而現在很多時候擁有互聯網思維的連續創業者們,產品在概念,在故事。

所以,連續創業者選擇項目時,往往選市場規模龐大、深度不足、有故事可講、產品易標準化且技術含量低的終端產業入手,如共享單車、咖啡飲品、租房平臺、藥店等。

而像發動機、集成電路、工業機器人、生物製藥等產業,他們碰都不碰。

他們選擇選擇短平快、有故事的項目後,主張“狼性”,強調團隊執行力,甚至996,007,靠著高融資、高補貼、快擴張,將公司打包成金融產品,以最快的速度送到股票市場中。

而當納斯達克的鐘聲響起,他們套現走人,換個地方,再幹一票。

反觀他們這些年的作為,除了自己的荷包越來越鼓,股市大玩擊鼓傳花,剩下的只有散戶的哀嚎和市場的一地雞毛。

雖然,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金融的價值。但是,在不完善的金融制度,與不完善的產業制度相結合,資本便露出可怕的獠牙,與連續創業者,以公司為金融產品,收割實體經濟和股民。

會不會有下一個瑞幸?

從個人角度來說,希望不再有。但從現實角度來說,一定會有。

黑格爾所說: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的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中吸取任何教訓。

在2008年金融危機來臨時,有一部電影叫《大空頭》,如今,當人們再度看這部電影,都像極了瑞幸咖啡的生平。

陽光燦爛,但天底下並沒有新鮮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