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中俄混血少女上山勸降日軍,被拖進山洞,最後只找到一條頭巾

有一位17歲少女的名字,被塵封了70多年。為了綏芬河的解放,她勇敢地站出來勸降日軍,卻因此失去了生命。


17歲中俄混血少女上山勸降日軍,被拖進山洞,最後只找到一條頭巾

1928年2月,嘎麗婭·瓦西里耶夫娜·杜別耶娃出生在綏芬河。她是中俄混血,父親張煥新是山東人,母親是烏克蘭人。幼年和少年的她,都是在家人的關愛中度過的。由於父親在做生意,故家庭條件不錯,她接受過正規教育。由於她生活在多民族中,與日本鄰居相處,聰慧的嘎麗婭掌握了三國語言。

嘎麗婭繼承了母親的優點,喜歡唱歌,在1941年6月還曾獲得俄羅斯僑民音樂會的一等獎。她長得非常具有俄羅斯民族女子的特點,身材高挑,身高達1.7米,端莊秀麗、眉清目秀。1942年底,從綏芬河露西亞俄喬學校畢業後不久,她就回家幫助父親做生意。


17歲中俄混血少女上山勸降日軍,被拖進山洞,最後只找到一條頭巾

1945年,日本的敗局已定。8月9日凌晨,150多萬蘇軍越過中蒙、中蘇邊境,從東、西、北三面向日本關東軍發起突襲。綏芬河的城區已經被蘇軍攻克,但天長山要塞內的450位日軍負隅頑抗,不肯投降,要塞內還有150位日本老百姓。

天長山要塞是亞洲境內最大的要塞群,從1943年開始,日寇就把綏芬河當作軍事禁區,修築了防禦工事,成為日本關東軍與蘇聯作戰的東部防線。當時,它被人稱為“東方馬其諾防線”。蘇軍發起了幾次進攻,都沒能攻下,還損失了不少士兵。而且要塞中的日本婦女和孩子面臨的是與日軍同歸於盡的危險,蘇軍不忍心傷及無辜。


17歲中俄混血少女上山勸降日軍,被拖進山洞,最後只找到一條頭巾

於是,蘇聯決定找一位會說日語的人前去勸降。蘇軍詢問綏芬河當地人後得知,嘎麗婭不僅會日語,還會俄語和漢語,這正是他們所需要的人啊。所以,蘇軍找到她,希望她能幫忙。嘎麗婭和蘇軍交流後,平靜地走到母親面前說:“母親,蘇軍軍官讓我去當翻譯,跟他們上山勸說日軍投降。”母親堅決反對,因為她擔心喪心病狂的日軍會傷害女兒。嘎麗婭很鎮靜地說:“母親您別擔心,要塞中還有我的日本同學。”

母親拗不過嘎麗婭,只能流著淚將頭上的紅頭巾取下,戴在女兒的頭上,然後眼睜睜地看著女兒離開。嘎麗婭和四名蘇軍走進天長山要塞,其餘蘇聯士兵留在山腳等待消息。嘎麗婭一行先後三次到要塞勸說日軍,經過兩次勸說,日軍聲稱再給他們一些時間,承諾下午三點會投降。


17歲中俄混血少女上山勸降日軍,被拖進山洞,最後只找到一條頭巾

當嘎麗婭五人第三次來到要塞時,沒想到日軍突然開槍,打死了四名蘇軍,嘎麗婭被拖進山洞中。山腳的蘇軍等了一晚上也沒等來他們的消息,指揮官知道大事不妙,便下令炮轟日軍。15日,日軍投降,只剩下了26個人。事後,嘎麗婭還是沒有回來,也沒有任何消息。

綏芬河的居民和蘇軍在山上仔細搜索了好幾天,最後只找到了一個紅色的頭巾。那時,沒有人為嘎麗婭的犧牲作證,所以她沒有“烈士”名號。在當地的概括和簡史稿中,僅記載了一句話:“張煥新的混血女兒三次上天長山勸降日軍。”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的記錄。


17歲中俄混血少女上山勸降日軍,被拖進山洞,最後只找到一條頭巾

曾因勸降有功而獲得紅星勳章的蘇聯軍官——菲多爾琴科,緘口三十多年後,終於在電視節目中講述了嘎麗婭英勇的事蹟。60年後,也就是2005年,綏芬河人民才籌建了“嘎麗婭公園”。建成後,中俄兩國人民一起給她鮮花,感謝她當年的勇敢。人們還為嘎麗婭塑造了青銅像,設計者是世界著名的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雖然嘎麗婭已去世多年,但她永遠活在綏芬河人民、中國人民以及俄羅斯人的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