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長籍革命人物舊居之李仲英故居

綏德特委成立之初,只有組織、宣傳、軍事三個部。軍事部從1937年11月成立到1942年1月取消,部長始終是李仲英。與他同時的特委領導成員,書記郭洪濤,組織部長馬明方,宣傳部長劉瀾濤,後來都成為大名鼎鼎的全國性人物。李仲英在政治上的進步則就此打住,直到去世仍是地廳級。延安整風和七大前後,李仲英和吳岱峰、閻紅彥等一起,參加了反對高崗篡改西北黨史的鬥爭,李仲英因此長期受到打擊和壓制,被迫離開陝北,到晉綏工作。

抗戰勝利後,李仲英在綏德軍區(時任司令員為吳岱峰)司令部參謀長的崗位上工作了一個短暫的時期後,被調到晉綏軍區,先後任雁門軍區司令部參謀長、晉綏二分區副司令員等職。 解放戰爭時期,李仲英先後任晉綏軍區二分區副司令員、雁北軍分區司令員等職,轉戰在晉綏陝北一帶。1948年9月,任西北野戰軍8縱14旅副旅長兼參謀長。1949年2月全軍整編時,任一野8軍23師副師長,參加領導瞭解放大同的戰鬥。大同解放後,華北大地戰火熄滅。習慣了戰爭環境的李仲英過不了無仗可打的日子,又回到依然硝煙瀰漫的西北戰場。1949年7月26日,西北局做出決定,任命李仲英為甘肅臨夏軍分區司令員,後兼任分區黨委書記。他領導了臨夏地區的平叛鬥爭,但在執行黨的民族政策中犯了錯誤,被調離原職,轉業地方,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公安部管教處處長。李仲英身經百戰,殘酷的戰爭環境,嚴重地摧殘了他的身體,渾身上下有15個彈孔,左乳凹陷下去拳頭大的一個坑,肺功能受到嚴重損壞,平時呼吸如抽風箱。延安時期,由於醫療條件落後,傷病無法根除,疼痛難忍。經黨中央總負責人張聞天同意,允許他適量吸食鴉片止痛。由於傷勢嚴重,他吸食鴉片的習慣始終未能戒掉。1951年底,在“三反”運動中,李仲英被查出有吸毒行為,且曾借給不法商人兩億(合現在的兩萬)多元的勞改經費,被用於投機倒把,因而被打成西北最大的“老虎”。他拒不承認錯誤,被撤職查辦。1952年1月7日,《人民日報》發表了“西北公安部管教處處長李仲英等貪汙腐化不肯坦白已被撤職”的消息。1954年整黨中,李仲英又被舊事重提,西北局以“擺老資格、抽大煙”等罪名,開除黨籍,結束了他的政治生命。之後,他先後在省農牧廳、水利廳、林業廳副廳長的職位上賦閒,1961年2月黯然離世,骨灰安葬於西安烈士陵園。

1910年至1930年李仲英居住在這裡。

李仲英故居,院落坐北向南,院內共有窯洞5孔,1991年,老成改造時被拆,在原址上修建了四間三層樓房。故居佔地面積480多平方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