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滑縣歷史名人:劉崇望晚唐拜相

劉崇望(838——899),字希徒,滑州胙城縣人,故里今滑縣牛屯鎮,唐開國功臣劉政會七世孫,崇龜之弟。

河南滑縣歷史名人:劉崇望晚唐拜相

劉崇望於僖宗鹹通十五年(874)登進士第。王凝為宣歙觀察使,闢劉崇望為轉運巡官。戶部侍郎裴坦領鹽鐵,闢劉崇望為參佐。朝官崔安潛任忠武節度使、西川節度使時,邀劉崇望兄弟四人入幕府,四人皆以才幹聞名。崔安潛被召回長安後,劉崇望跟隨他,做了長安尉,後又任弘文館學士。崔安潛任吏部尚書時,劉崇望遷監察御史、右補闕、起居郎、弘文館學士,轉司勳、吏部二員外郎,為崔安潛下屬,主南曹(在吏部主持判選),滌除積弊,判選清明。

唐僖宗光啟年間,僖宗捲入當權宦官田令孜、護國節度使王重榮、河東節度使李克用之間的衝突,被迫再次逃離長安,來到興元。朱玫在長安宣佈立襄王李熅為帝,僖宗在興元的朝廷面臨被取代的危險。僖宗欲說服王重榮為自己效力,劉崇望被任為右諫議大夫,受命向王重榮傳達僖宗旨意。劉崇望見到王重榮,曉以君臣大義,王重榮表示願意效命僖宗,匡復社稷,並請求讓他殺掉朱玫自贖。劉崇望完成使命歸來,僖宗非常高興。最終僖宗得以勝出李熅,重返長安。劉崇望因功擢為翰林學士,累遷戶部侍郎承旨,轉兵部侍郎。

龍紀元年(889),唐僖宗已死,弟昭宗繼位,任劉崇望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官拜宰相之職。劉崇望在宰相任上累兼兵部、吏部尚書。昭宗大順元年(890),同為宰相的張濬倡議討伐太原李克用,劉崇望堅持反對。後來張濬果然兵敗,李克用迫使昭宗罷免了張濬。劉崇望代為門下侍郎,判度支。

次年,昭宗罷免宦官首領楊復恭,楊復恭與其子楊守信起兵對抗朝廷。昭宗列兵延喜門,命崇望守度支庫。第二天一早,禁卒們守候門旁,但等門一打開就大肆搶掠。劉崇望駐馬勸諭禁卒們說: “現在皇帝就在這裡親自率兵平亂,你們大家都是禁軍,還不快去皇帝面前殺賊立功,反要搶劫落個惡名嗎?”。禁卒們被劉崇望說服了,跟隨劉崇望來到長樂門,加入對楊氏的作戰。楊守信見見其他禁軍加入戰鬥,馬上逃走了。這一次度支庫得到保全,軍人也沒有發生變亂,多賴劉崇望處亂有方。事後,劉崇望因功晉升尚書左僕射。

乾寧二年(895),王重榮的哥哥、他在護國軍的繼任者王重盈死。王重榮養子王珂和王重盈子王珙之間發生繼承糾紛。士兵擁立王珂繼任,而王珙身為相鄰的保義節度使,想要更重要的護國軍。李克用支持王珂,鳳翔節度使李茂貞、鎮國節度使韓建、靜難節度使王行瑜支持王珙。昭宗試圖任宰相崔胤為護國節度使來解決爭執。李克用的進奏官薛志勤聞訊公然散佈說:“崔公雖然有德,但用他來代王珂,不如我主所敬重的劉崇望。”同年,李茂貞、王行瑜、韓建為昭宗拒絕他們的請求而不快,率軍赴長安脅迫昭宗殺了幾位大臣,逼昭宗貶劉崇望為昭州(今廣西平樂西)司馬。同年,李克用又上表為劉崇望辯白,被貶途中行經荊南的劉崇望被召回長安任吏部尚書,未至,又改兵部尚書。

乾寧四年(897),西川節度使王建和東川節度使顧彥暉之間的戰事以顧彥暉戰敗自殺告終。次年春,昭宗希望重新掌控東川,任劉崇望為檢校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劍南東川節度使。這是劉崇望二次拜相。但他還在去東川途中,朝廷得知王建已任養子王宗滌為東川留後。昭宗不想和王建發生衝突,召回劉崇望,復為兵部尚書。

昭宗光化二年(899),劉崇望去世,時年六十二歲,追贈司空。

劉崇望著有《中和制集》十卷,《新唐書·藝文志》有著錄。

河南滑縣歷史名人:劉崇望晚唐拜相


河南滑縣歷史名人:劉崇望晚唐拜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