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網傳的清華保送生“2018高考滿分作文”,為什麼能一遍遍騙人


這篇網傳的清華保送生“2018高考滿分作文”,為什麼能一遍遍騙人

這篇網傳的清華保送生“2018高考滿分作文”,為什麼能一遍遍騙人

這篇網傳的清華保送生“2018高考滿分作文”,為什麼能一遍遍騙人



2018年底,網上驚現一篇“18年高考唯一滿分作文”——《酒》,作者署名王玲,據稱是哈爾濱三中的學生,她也憑此文保送清華大學(一說北京大學)。這篇文章的最大賣點是滿篇寫酒,全文卻無一個“酒”字,據說,閱卷老師看得目眩神迷,折服不已,最後一致同意滿分。

文章熱度之高,讓“酒香”飄過了整個2019年。今年春天的疫情,都沒阻攔此文在各種網站和微信群裡翻滾,持續騙人。

這篇網傳的清華保送生“2018高考滿分作文”,為什麼能一遍遍騙人

何以說這篇文章是在騙人,它又何以能持續騙人,文章背後的心態其實很可怕!

此文的騙局很容易拆破。文章風行之後,有人致電哈爾濱三中,詢問是否有這個學生,學校聲稱並無此人。其實,略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哈爾濱考生參加高考使用的是全國卷2,而2018年全國卷2語文作文題是二戰飛機防護的“倖存者偏差”。用“酒”來寫“倖存者偏差”這個題目,造假者難道是想證明,最後相信這篇文章的人,都是某種“倖存者”嗎?

這篇網傳的清華保送生“2018高考滿分作文”,為什麼能一遍遍騙人

然而,還是有一大票“善良的人”繼續會信,就像多年前北京街面上的一個騙局,有人自稱“孫中山”,要解凍一大筆海外資金,竟然騙到上千萬。如果說相信“孫中山”的人是因為貪財,那麼,相信這篇滿分作文的人,則是在狠狠打某些人的臉。

首先打臉的是虛擬的高考閱卷教師。傳聞中,這些老師們是在徹底折服之後,一致給出滿分的。那麼,看看這篇文章,究竟有什麼折服人的地方。

這篇網傳的清華保送生“2018高考滿分作文”,為什麼能一遍遍騙人

身為語文老師,說幾點常識:

1.高考作文原則不允許寫詩歌,這樣一篇把句子打瘸的“詩歌”,閱卷老師們敢給滿分,一定是喝大之後見鬼的。

2.即使當它是詩歌,詩中的語句普通到有些鄙俗,“成全了多少英雄豪傑,放到了多少村夫莽漢”這樣的句子,普通高中語文中等的孩子都不會寫。他們懂得,在所謂的詩歌中,相同句式、意義相近的表達中,即使不能對仗工整,也不要去使用重複的詞,此文作者的詞彙量不夠一定是真的。

3.作者一定是受過標準的中國中學作文訓練,詩最後一節,連用5處“因為你”,構成形式上的排比效果,想營造磅礴氣勢,最後發現像一塊注水豬肉。更有趣的是,在連續鋪排“大事”“冤案”“趣事”“名篇”之後,來了一句極其寫實的說法“造就了多少人的肝癌”。我一個學生看過後向我控訴,如果是他寫,靠自己小學背過的詩詞,在這裡都會捏造一句“催傷了多少人的心肝”,這都會顯得更有詩意。

4.文辭、格調都比較低劣之外,有人會說,此文重在立意高遠,寫酒字而通篇無酒,這就是奇文。這真是糟蹋中國這個詩歌國度了,從我的班上喊出一個學生來,背詩:“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行到中庭數朵花,蜻蜓飛上玉搔頭。”“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每一句都能做到寫春天而不出現春字。

這篇網傳的清華保送生“2018高考滿分作文”,為什麼能一遍遍騙人

造景抒情、遊戲文字是老祖先玩剩下的手藝,這種粗糙玩意都能成奇文,看來臉腫著確實不會痛。

其次,打臉的就是信以為真的家長們了,他們是無辜且有些委屈的。

我在多個家長群裡見過這個帖子,很快就有不少“善良的家長”跟風誇讚。質疑他們的文章鑑賞能力是件不地道的事,看清楚他們心中的焦慮才對。他們接受的教育,沒有賦予理解何為好文章的能力,反倒因為競爭壓力,更關心分數帶來的壓力。

這樣的人群中認知偏差普遍存在。他們關心分數和高考,當有人信誓旦旦說這樣的文字就是高考滿分作文,這樣的文章還能保送北大清華,心中瞬間注滿欽服和豔羨,文章好壞的微弱評判能力馬上衝毀。

這篇網傳的清華保送生“2018高考滿分作文”,為什麼能一遍遍騙人

當然,我們能想象的後果就是,這樣的文字會很快出現在飯桌上,用來“點化”自家的孩子,甚或還會鼓勵他們學習這種風格。

最後,打臉的一定是我們這些普通的語文老師。整個社會語文審美能力下降,不管講多少客觀原因,首先需要語文老師出來背鍋。但在這篇“奇文”背後,則還隱藏著兩條語文老師必須站出來澄清和呼告的事情。

第一點:高考作文與學生真實的寫作、表達能力並不總呈現正比關係,高考滿分作文更是隻具有得分示範的作用。

高考作文訓練,就是為了得到作文分數而專設的答題訓練,和刷數學題、英語題一個性質,只要能得分就行,讀書多、寫作好的孩子經常會淹沒在讀書一般、掌握了“正確方法”的學生中間,並不出彩。

這篇網傳的清華保送生“2018高考滿分作文”,為什麼能一遍遍騙人

去年高考結束之後,作家葉開炮轟某語文特級教師,引發“90%語文老師都要回爐”的爭論,針對的就是這位特級寫出的陳腐、庸常的同題下水作文。事件平靜之後,不少語文老師默默同意:大眾覺得這篇文章寫的不精彩,但它可能不失為一篇能得高分的作文。

這件事情,是特級語文老師偷偷向大眾承認了一件事:高分高考作文和好文章,可能不是一回事。推延至滿分作文,就更是如此了。溫儒敏老師在一篇文章中說道:“(現在的學生作文)動不動就用典、堆砌辭藻、宣洩人生感慨。”

高考高分作文,基本特徵就是在看似嚴整、符合套路的前提下,文辭華美、空洞,硬用典、強堆辭藻,而高考滿分作文,就是將這種風格推到極致,這樣的作文,除了得分價值之外,可以讚賞的東西太有限。

這篇網傳的清華保送生“2018高考滿分作文”,為什麼能一遍遍騙人

這樣看這篇虛假的滿分作文《酒》,我們就能理解為何很多人相信它了,在更多人心中,如今的高考高分作文就是一團空洞的華美辭藻中裹著一堆沒來由的人生感慨。那麼,這篇奇文除了文辭拙劣一些(有人還是覺得其文辭可觀),真的是無限靠近滿分作文的標準。

讀到這裡,我似乎觸及了炮製這篇滿分奇文者內心的秘密,難不成,他就是想借如此不堪的文字,來嘲諷什麼東西,他真的是這樣崇高的一個人嗎?

第二點:一個一線語文老師,最想號召的一件事情——我們的中高考作文,真的應該向培養學生的思辨、說理能力傾斜,把重心轉移到學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和最基本的表達能力上來。

這篇網傳的清華保送生“2018高考滿分作文”,為什麼能一遍遍騙人

溫儒敏

還是拿現在最火的“語文老師”溫儒敏說事,他有篇文章《文筆不是作文教學的第一要義》,開篇就講“高考作文應側重考文字表達能力,文筆、文采並不是主要的”,在他看來,“作文教學不是培養作家的”,不能用作家的標準來理解基礎寫作教學,更不能讓那些“特立獨行”的滿分作文干擾大眾的視聽。這些年從半白話的“赤兔之死”、甲骨文作文,到用古體詩寫成的“站在黃花崗陵園的門口”。每一次媒體瘋狂炒作“最牛作文”之後,都會湧現更多模仿者,但大多數學生通順、清楚的表達能力,卻在持續下降。

如今作文評價體系中,我們絲毫不需要“高考滿分作文”,這樣的文章,除了提供炒作噱頭,只能帶來學生群體重思維的混亂。

這篇網傳的清華保送生“2018高考滿分作文”,為什麼能一遍遍騙人

最需要語文老師們在被這樣的文章打臉之後,清醒下來向整個社會呼告:我們社會現在需要的是有理有據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清晰、通順的表達能力,以及對祖國文化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以上是這篇“滿分作文”給予我們的教訓,也是這場新冠疫情背後各種社會問題向我們這些語文老師提出的要求。

-END-

作者丨康兮兮

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