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人类社会的圣经!

《非暴力沟通》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作者在以色列一个难民营中,对着170多名巴勒斯坦的穆斯林男子演讲。

就在前一晚,刻着“美国制造”的催泪弹射入了难民营。

一名听众站起来对作者高喊:“美国人,谋杀犯!”

其他听众们也随之一起高喊。

如果你是作者,该如何和听众沟通,该如何继续自己的演讲呢?

《非暴力沟通》,人类社会的圣经!


-1-非暴力沟通要避免“异化沟通”

如果你说,“你对我们美国人有成见!”

这是一种“道德评价”,把冲突归咎于对方;

如果你说,“你们太冲动了!”

这是一种“比较”,蒙蔽了我们对他人的更深的理解;

如果你说,“你们让我无法继续!”

这是一种“回避责任”,淡化了自己的个人责任;

如果你说,“你们先安静下来,听我演讲!”

这是一种“强人所难”,强迫别人按自己的要求去生活。

这些都是《非暴力沟通》中讲的“异化的沟通方式”,没有客观地描述问题并找到问题深处的原因,这样只会引起对方反弹,还会引来更深的敌意和反驳。

所谓暴力沟通,不只是行为动作上的暴力,更多指的是语言上的暴力。而语言的暴力,除了大家容易想到的爆粗口、大声喊叫、尖声叫骂,以上的异化沟通方式实质也是一种“语言暴力”,但在生活中往往会被我们忽略。

常见的这类语言还包括:“你太懒了”,“看看人家......”,“你让我......”,“你必须......”等。这些语言的普遍特征是忽视了听众的感受和需求,只从自身出发,最终导致了沟通的失败。

-2-非暴力沟通是一种系统的沟通技巧

让我们看看作者是如何进行非暴力沟通的。

一观察:“你生气,你很愤怒。”

“我当然很生气!你以为我们需要催泪弹?我们需要的是排水管......”

二感受:“我注意到,你在这里培养孩子,是多么的痛苦!”

“......你有孩子吗?我儿子病了!他在水沟里玩耍!他的教室里没有书!......”

三需要:“你想告诉我,你所要的正是所有父母想给孩子的——好的教育,以及健康的环境来让他们玩耍和成长。”

“不错,这些是最基本的。人权——你们美国人不是说这是人权吗?”

四要求:“你是希望更多的美国人了解你们巨大的痛苦,并意识到我们政治活动的后果吗?”

就这样作者和这个听众的对话持续了将近二十分钟。

一个小时后,这个原来称作者为谋杀犯的男子,邀请作者去他家享用斋月晚餐。

从最初“你是杀人犯”,到观察愤怒的事实,到述说痛苦的感受,到发现孩子良好成长环境的需要,到找到希望更多倾听和理解的要求。没有非暴力沟通的一系列步骤,双方的沟通只能停留在“是不是杀人犯”的质疑和冲突之中,真正的内心想法和需要永远不会浮出水面,更别提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了。

一般我们在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有四种选择:

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1和2必将使矛盾升级,3和4才是解决真正问题的沟通。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一旦人们开始谈论需要,而不指责对方,他们就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双方的需要。

因此非暴力沟通首先就是避免先入为主的异化沟通方式,避免语言上的主观暴力,采用“观、感、需、求”的技巧去充分地沟通

《非暴力沟通》,人类社会的圣经!


-3-非暴力沟通是一种提醒

试想一下,

当你乘坐着一艘船在湖面上航行,另一条船横冲直撞地向你冲来。

你会怎么样?

一般人的反应,对着船大声呵斥,“怎么划得?小心点!瞎了眼吗?快划开啊!”

但当船越来越近,你发现船上没有人,你又会怎样?

你会说,还能怎么样,自己划开呗。

再比如,

每次当你遇到很生气地事情时,请你先冷静下来,默默地从1数到12。

过完这12秒你再思考令你生气的事情,好像没有起初那么生气了。

这12秒让你有了完全不同的反应。

非暴力沟通就是这样一种提醒,提醒你人类是容易被自己情绪主导的动物,提醒你现实不只耳听为虚、也未必眼见为实,提醒你先冷静下来12秒,提醒你去利用“观、感、需、求”的技巧主动进行非暴力沟通,提醒你关注自己的需求划开自己的船。

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这样,在每一次互动中,我们都能聆听到自己和他人心灵深处的呼声。

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不要一心分析和确定错误的性质,这样会忽视自己和他人的需要。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

所以非暴力沟通不只是系统的沟通技巧,不只是一种沟通方式。它更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醒,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使我们专注于更可能满足我们人生追求的方向。

《非暴力沟通》,人类社会的圣经!


-4-非暴力沟通是一种爱

非暴力沟通鼓励倾听,培育尊重与爱,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

《非暴力沟通》书中提到了一首歌《我所不知道的最伟大的人》:

The greatest words I never heard 我从未听说过的最伟大的话

I guess I'll never hear 我想我将永远也听不到了

The man I thought could never die 我以为永远不会死去的人

S'been dead almost a year 几乎已经死去了一年

Hey He was good at business嘿,他很会做生意

But there was business left to do 但还有更重要的事没有做

He never said he loved me 那就是他从未说过他爱我

Guess he thought I knew 我猜他一定以为我知道

这是瑞芭·麦克英特尔在她父亲去世后写的一首歌。瑞芭和我们一样,都希望和父亲深入沟通,实际上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得到。父亲是永远的硬汉,他们为我们顶天立地,怎会向我们显露他们内心柔软的角落。因此当他们老去,只能把忙碌的背影留给我们追忆。这时我们才发现,就连那些最简单的事,比如听他说一声“我爱你”,都变成了最奢侈的梦想,成为余生最深的痛。

“非暴力沟通”又被称为“爱的语言”,是指暴力消退后,自然流露的爱。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主动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勇敢直接说出我们的要求。当进行非暴力沟通时,我们要认识到,我们真诚助人时,我们丰富他人生命的愿望也会得到满足。

非暴力沟通使施者和受者同时受益。由于施者的给予既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羞愧,也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受者获得馈赠,也不会有心理负担。施者会因自己行为的价值更加欣赏自己,受者也会欣然接受,快乐享受。

让我们勇敢地去非暴力沟通,勇敢去爱,不要像瑞芭和父亲那样,留下永久的遗憾。

《非暴力沟通》,人类社会的圣经!


-5-非暴力沟通是开启心灵的钥匙

非暴力沟通只是生命成长的第一步。

我们通过非暴力沟通,冷静观察现状,感受心情、找到需要、提出要求,但如果自己的要求没被满足,怎么办呢?

我们还要明白: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而非命令

选择通过请求而非命令来表达愿望,并不意味着,一旦人们说“不”,我们就不再去满足自己的需要。它意味着,除非已经充分体会是什么妨碍了他人说“是”,我们就不会试图说服他们,只要自己提出了要求就是成功。

请求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我们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接下来我们就要在洞悉自己内心要求的基础上,去努力改变自己,满足自己的需求。

非暴力沟通是开启我们心灵的钥匙,在打开心灵大门之后,我们将开始崭新的人生。

《非暴力沟通》,人类社会的圣经!


——————————

《非暴力沟通》,作者马歇尔·B·卢森堡博士,是国际性缔造和平组织非暴力沟通中心(CNVC)创始人,2006年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他的这本书被誉为沟通关系方面的圣经,是每个人都需要读读的经典书。

非暴力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

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因为非暴力沟通,

我们的心灵将会和平宁静,

因为非暴力沟通,

我们的生命将会盛开绽放。

《非暴力沟通》,人类社会的圣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