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石嘴山軍分區:疫情“大考”礪本色

庚子年春節前夕,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肺炎疫情,不僅考驗著黨和國家的綜合應對能力,更考驗著全國人民的民族凝聚力和國防情懷。

在塞上寧夏最北端的巍巍賀蘭山下,石嘴山市退役軍人民兵聞令而動,向戰而行,以軍人特有的使命擔當和優良作風,以牢記黨恩、回報人民和銘記誓言、聞戰必回的實際行動,衝鋒在駐地網格防控點位、社區鄉村路口、車站交通要道和應急物資裝運等戰“疫”一線,奏響了一曲“兵心永隨黨旗紅”的時代讚歌。

寧夏石嘴山軍分區:疫情“大考”礪本色

民兵小分隊

聞令而動,典型引領豎旗幟

這是“全國最美退役軍人”王富國的又一次衝鋒。

30多年前,王富國曾有過兩次衝鋒,一次是在大漠戈壁上執行尖端武器測試任務,另一次是在老山前線的槍林彈雨中保家衛國。退伍後他保守國家秘密,深藏功與名,直到退役軍人信息登記時才被發現。2019年,王富國作為全國19名“最美退役軍人”之一,站在了人民大會堂的光輝殿堂上。

而今,又到了他的衝鋒時刻。

3月24日天剛矇矇亮,身穿迷彩服的王富國準時出現在大武口區星海鎮祥和村四站卡口。昨夜淅淅瀝瀝下了一宿的雨,早上還零星飄著雨絲。他服役時參戰負傷的右腿舊疾隱隱作痛,可他根本顧不得熱敷,心裡只惦記著群眾的安全。

大年初三,收到寧夏石嘴山軍分區發佈的動員兵力參加疫情防控阻擊戰信息後,王富國立馬坐不住了:“疫情就是命令,我必須參加這場戰鬥!”他主動請纓,到人手緊缺的大武口區千匯小區卡點值守。

那時尚在年節,本該走親訪友卻變成封閉小區嚴查出入,老百姓心中難免焦慮。卡口每日的車輛人員進出量極大不說,個別市民還不配合,登記工作並不容易。王富國苦口婆心勸說,細緻耐心記錄,忙得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

忙忙碌碌中,王富國意識到,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可廣大退役軍人的力量是無限的。他將卡口的忙碌場景用手機拍下來發到退役軍人微信群,進行“無聲的動員”。沒想到“動員”很快有了響應。

“老班長,你歇歇。我來!”第二天,有陌生的面孔來到千匯小區卡點,主動接過王富國的班。

“你是?”王富國遲疑著問。

“我也是退役軍人,就在微信群裡,看到你的信息就過來了。”對方答。

第三天、第四天,每天都有退役軍人來到千匯小區卡點義務執勤。

寧夏石嘴山軍分區:疫情“大考”礪本色

聞令而動

在王富國的帶動引領下,大武口區、惠農區、平羅縣迅速成立了5支由退役軍人組成的近600人的疫情阻擊行動服務隊和突擊隊。他們聞令而動,向戰而行,在疫情防控最嚴峻、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築起了一道道堅實的防護牆,成為石嘴山市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的一支“硬核力量”。“樹立典型,學習典型,就是要讓廣大退役軍人在學習先進典型中贏得最廣泛的尊崇⋯⋯”石嘴山軍分區政委吳鎖堅定的說。

有戰必回,使命永遠在肩上

“若有戰,召必回!”是每名退役軍人流著熱淚卸下軍銜的那一刻,在鮮豔的八一軍旗許下的錚錚誓言。而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吹響號角,他們應召而回,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卸甲不移志、隨時聽召喚”的使命擔當和軍人本色。

他們中,年長者有之——

65歲的曹建華是一名有著41年黨齡的退伍軍人。看到簡泉村村幹部和工作人員因人手緊缺常常忙得飯都顧不上吃,他主動聯繫村裡黨員徐進國、董存軍等人,成立疫情防控志願服務隊,參與村裡的卡點值守。

76歲的老黨員、退役軍人鄧有福,自1月31日在社區參加疫情防控工作堅守至今。每天早上8點他都會準時到騰飛小區卡口“報到”,又是宣傳又是值守,閒暇之餘還幫忙消毒。60歲的退役軍人韓廷茂堅守廟臺鄉省嵬村,雖然老年病纏身,卻仍不肯遠離“戰場”,堅持要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每天堅持第一個到達防控點生火爐,方便工作人員取暖,堅持對村莊巷道進行消毒,向過往人員發放宣傳彩頁⋯⋯

寧夏石嘴山軍分區:疫情“大考”礪本色

洗消殺毒

他們中,年輕人亦有之——

今年剛滿20歲的馬鵬龍,2019年退役,與母親住在惠農區富強小區。疫情當前,馬鵬龍沒有退縮,他和母親馬曉茹主動請纓到中街社區登記成為一名抗“疫”志願者。面對社區“你想去哪兒值勤”的意見徵求,他說:“哪裡需要人,就把我安排到哪裡去。”於是,他的身影出現在了離家較遠的北大街91號樓的夜間值守崗位上。

37歲的徐加偉家住大武口區麗日二區。2005年入黨,2006年退伍,原本年後他應該回廣東繼續打工,卻被疫情“留”在了家裡。“國家有難,有召必回。老黨員都站出來了,我們年輕黨員更要衝鋒在一線。”他說。大年初四,他主動請戰到小區卡口執勤,至今無一日脫崗。他臉上除下口罩後那張黑白分明的“口罩臉”,就是他最美的表情。

石嘴山退役軍人“有戰必回”,堅守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春耕春播等“戰位”一線上,源於石嘴軍分區長期以來堅持做好退役軍人民兵隊伍建設這項國防動員工作。近年來,石嘴山軍分區在利用《退役軍人軍事管理系統》提高退役軍人管理、幫扶、使用效益的基礎上,按照戰鬥力標準,把全市退役軍人全部納入幫扶和民兵組織管理之中,帶領退役軍人積極投身經濟社會建設,在民兵隊伍中迴歸組織、找到榮譽感和尊重感。

初心如磐,疫情大考礪本色

駐守在賀蘭山精神發祥地的一代代石嘴山軍分區官兵,在賡續“艱苦奮鬥、自覺奉獻”賀蘭山精神這個紅色基因的同時,把“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職業”這一指示作為做好退役軍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真心幫急、真情解難、真誠解困,在全市持續開展了軍烈屬、退役軍人幫扶工作。

從2018年初開始,石嘴山軍分區在軍烈屬、退役軍人幫扶工作中開創了“率先試點總結經驗”“率先成立領導小組”“率先免費體檢”等“九個率先”做法,全力幫扶退役軍人近500名。經過一年實踐,2019年探索總結出的產業幫扶、編建民兵、應急應戰“三位一體”幫扶模式,更是得到軍地領導的高度認可,被列選為全國做好退役軍人工作“寧夏經驗推廣交流現場會”觀摩現場,真正讓退役軍人在提高技能、帶頭致富和踐行誓言中,贏得了持久廣泛的尊崇。而組織的真情關懷與培養也激發出全市退役軍人感恩黨、感恩政府和部隊,永葆本色、積極為社會做貢獻的極大熱情。

2月3日夜裡,在市疫情防控應急物資倉庫,15名春節前剛從“三位一體”產業幫扶培訓班結業的退役軍人,在培訓隊長郭寧的帶領下,冒著呼嘯的寒風,連夜搬運物資。他們連續奮戰4晝夜,圓滿完成了23輛拖掛車滿載著帳篷、摺疊床、棉被、防寒大衣和食用品等全市疫情防控應急物資的轉運、卸載和清點、碼垛任務。

在平羅縣幸福村,年前剛剛取得種植技能培訓證書的退役老兵沈紅邦第一時間遞交了“請戰書”,要求到鄉村疫情防控工作最繁重的崗位上。他不僅自己主動申請參與疫情防控,還動員哥哥沈紅東共同加入村裡的疫情防控行動。

【圖4】

值守卡點

退役軍人、“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石嘴山市先農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呂鳳龍,主動找到惠農區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捐贈了價值6.6萬元牛奶;曾榮立一等功、身上至今還留著彈片的退役軍人呂新榮,悄悄將購買的方便麵、牛奶、八寶粥等生活物資送到五渠村防疫卡點;惠農區安樂橋村退役軍人丁紅業自發組織,在所從事的挖機行業發起募捐活動,為疫情防控工作籌集善款7500元,購買了食品、飲料等物資分送到惠農黃河大橋卡點、麻黃溝卡點、惠農高速路口等卡點。自主擇業的退役軍人李喜軍不光自己致富,還不忘帶領其他人增收。他創辦的工筆畫基地吸引了退役軍人家屬、下崗婦女、殘疾人等共計700餘人參與,一筆筆訂單為他們開起了增收路⋯⋯

據瞭解,在這次沒有硝煙的疫情阻擊戰中,全市近500名受過幫扶的退役軍人,全部參加到了駐地防控行動中,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人民軍隊為人民”的使命初心。

自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打響以來,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既是一次大戰,也是一次“大考”。寧夏石嘴山市軍地合力,哪裡需要就補缺到哪裡,哪裡緊急就衝鋒在哪裡,始終戰鬥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線,用實際行動擦亮了退役軍人的亮麗名片,在疫情“大考”中磨礪出了最美本色。

(何 紅 滕建國 )

編審:姚晶晶

通聯:國防時報新媒體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