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之美者”個人對和田玉亂彈!

玉----石之美者,這是古人對玉的定義,個人覺得非常貼切!我很喜歡玉,但是涉入不深,被騙無數次,慘痛經歷不堪回首,現在將近年來對於玉的學習、認識等記錄如下,希望提醒自己和喜歡玉的同學互勉。


“石之美者”個人對和田玉亂彈!



美,我對於玉的第一條理解,每個人的審美是不同的,但是人類幾千年文明沉澱下來的東西是大家認同的,無論玉還是其他的只有被大多數人承認是美的才是真正的美,什麼是美,這個問題太寬泛,對於玉來講,主要是韻味,無論是精美的玉器還是一小塊籽料,首先看上去要有韻味,我看到過一些現在市場上的所謂玉器,第一眼看上去就讓人“難過”,既沒有漂亮的外表,也沒有美麗的顏色、更看不到晶瑩剔透的本質和歲月所帶來滄桑的美感,只有灰不溜秋、黑漆漆的所謂“沁色”,要多難看有多難看。對於追求“高古”我從不反感,但是我們首先要搞清楚我們為什麼要追求它,個人認為我們追求的並不是一件東西,而是通過某樣東西讓我們看到古人的智慧,所以說我們追求的應該是智慧和古人的審美情趣而不是形式。


“石之美者”個人對和田玉亂彈!



質,自古以來玉的材質有很多種,每一種玉料又都有其獨特的優點,能夠分辨出各種材料是賞玉的基本要求,最開始並不要求你能夠分辨出產地,但是一定要分辨出種類,是翡翠還是和田?是岫玉還是石英?這就要求我們掌握一定的礦物知識,現在的書籍很多,有些很不錯,網絡上更有免費的資源,我們可以從中吸收很多營養;玉之所以千古流傳就是因為其堅韌、晶瑩剔透、顏色華麗等,才有君子比德於玉的說法。有人說近些年來有人收藏“皮子”已經到了“捨本逐末”的地步,我贊成這一點,皮色只是美麗的外表,如果沒有豐富的“內涵” 徒有其表也是枉然。


“石之美者”個人對和田玉亂彈!



形,玉之所以被收藏主要還是因為它凝結了人類的智慧和勞動,我們在山上隨便撿一塊石頭他也許有上億年的歷史,但是它並沒有多大的價值,因為只有人才可以賦予“玉”靈魂,好的創意才是玉器的真諦,有時真正好的題材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加上人類近乎完美的創意才是真正好的作品。每個時期人們都會有不同的審美觀,所以形式也不盡相同,成為玉器的重要特徵之一。

工,無論在什麼時代想獲得一塊天然的好料,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情,在古代更是如此,所以人們一定會利用當時最先進的技術去雕琢它,就像現代人縱使有巨大的利益也不會使用“水凳”花費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來加工玉器,在以前由於社會制度的原因,一件精品往往耗費一個或者多個工匠數年、數十年,甚至幾代人的心血,所以每一件作品必然精工細琢,即使是古代的普通商品,也一樣儘可能的追求完美,只是工匠的能力有差異而已,所以不會出現現代仿品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氣息,現代的作品或者產品也一樣,好的材料會用相對好的工藝來處理以求得到更高的價值。


“石之美者”個人對和田玉亂彈!



沁、包漿,這個問題很深奧似乎只能意會不可言傳,本人能力有限不太瞭解,借用一個老的例子說說自己的體會,也許你看過流浪漢,他的臉上刻滿了歲月的滄桑痕跡這就是“沁”,他的衣服也是經歷時間的考驗形成厚重的皮殼,這就是“包漿”,總之,只有時間才可以形成的痕跡不是現代科技可以輕易模仿的。

以上是筆者對古代玉器的粗淺看法。下面說說現代的玉:

如果說古人賞玉是出於對美的追求那麼現代的玉更勢利一些,我經常遊走於各種玉器市場,也見到過一些新的、老的玉,在這裡不得不談到一個通俗的問題“利益”,現在很多人得到一件東西,第一句話就是“專家給看看值多少錢?”沒辦法生活的壓力就是如此。正因為這樣市場上才出現大量的“假寶玉”,之所以假,假就假在人的心理,大家都想得到一件好的東西一夜暴富,但是我所看到的市場卻不是這樣,如果說你說花10塊錢買到一塊玉可以增值到100塊這我相信,如果你說花100塊買到一樣東西增值到10萬這我絕對不信,雖然我也曾經有過這樣的心理,但現實就是這麼殘酷,呵呵。我在現實裡和網絡上看見太多的假東西(比真的要多)主要就是人們的思想意識脫離了“玉”的本質,玉,代表著人們對美好的祈求和憧憬、代表著人類對自然的理解,它是由科學價值、考古價值和藝術價值等一系列價值共同組成的,不僅僅是經濟價值的體現,所以收藏玉的本身是一種怡心養性、體現人類的文明的活動,不是追求利益的途徑和方法。呵呵,話說得比較大,可以話又說回來,現代人信息發達,誰也不是傻子,如果你真的相信天上會掉餡餅,那麼它很有可能是一個陷阱,說了這麼多無非是想告誡大家包括自己,不要在賞玉、玩玉的時候帶上“利益”二字,即便是你想要發財,如果不能客觀的看待一件東西,只能一敗塗地。


“石之美者”個人對和田玉亂彈!



很多人玩玉都有過被騙的經歷,這很 “正常”,首先,你要學會看,不要急於出手,沉不住氣是新手的通病,說句唯心的話:“是你的就是你的。”不要著急,先看看它是不是“美”很多假東西都是髒兮兮的很難說出它美在哪裡,但是這一點需要長時間歷練和廣博的攝取,多看看書上、博物館裡的東西,記住要有選擇的看,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就是這個道理,也可以上上網,但是要注意,這個就更沒譜了(例如說本文,哈哈)。如果說開始很難做到(我就是,第一次看到假東西就是覺得它好,結果受騙了,現在看來太假了,哈哈)那就看材質,好的東西不一定是好的材質,但好的材質一般會做成好的東西,如果你連白玉和石英、大理石都沒有把握分開,那勸你還是別買東西,先買幾本書吧,要是真的都能看成假的你就差不多了,因為人眼畢竟是感覺的東西不是十分把握的,(哈哈,專家看了一定生氣)怎麼看?先買上幾塊標本(新玉),不用很大,但是一定要在正規的店裡買,證書發票都齊全的那種,這東西一般價格便宜、量又足,有時間就拿來玩玩,時間久了,你不認識它,它都認識你了,慢慢的就有感覺了。接下來學習工、器形、圖案這些,相關的歷史知識等。有條件的賣個放大鏡、白光手電什麼的(呵呵),要學會看假貨,這個好辦,現在假的比真的多,地攤上全是,要看出假在哪裡,是材質不對?還是器形不對?機器工?圖案年代混淆等等,總之到了最後一眼就看出不舒服就對了。

哎,說了這麼多,總之要多學習,少買東西,切忌一個“貪”字和一個“犟”字,怎麼說知識也是來不得半點虛假的。

好了今天累了,亂彈到這裡,改天再繼續說…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