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近乎瘋狂的“割韭菜”,真的只是一場戲嗎?


北京時間4月2日,是一個銘記的日子,一個被譽為”民族之光“的品牌轟然倒下,它就是——瑞幸。

瑞幸近乎瘋狂的“割韭菜”,真的只是一場戲嗎?


這一天,”瑞幸暴跌”衝上了各大搜索網站的頂端,不管什麼人,都對這杯“咖啡”起了興趣。


01

在2020年2月份,渾水這家著名的調查機構接到了一份做空報告,長達89頁,翻譯為中文有3萬字之多。


瑞幸近乎瘋狂的“割韭菜”,真的只是一場戲嗎?


瑞幸近乎瘋狂的“割韭菜”,真的只是一場戲嗎?


這份報告不僅內容豐富,而且十分具體,甚至可以用精緻來形容。

報告的主題就是一個,瑞幸捏造了公司財務,造假運營數據,實際上是慘不忍睹。

渾水機構認為這份報告的真實性,並且公開於眾表示,已經做空瑞幸。


通過規模浩大的調查,他們發現,在2019第三季度後,對外宣稱日銷量達444件,第四季度這一數據更是高達495件,事實上卻並非如此。

瑞幸近乎瘋狂的“割韭菜”,真的只是一場戲嗎?


機構從監控中觀察到,平均每家門店的日銷量在263件左右,僅僅是400+的一半。

為了更有理有據,機構還從不同城市收集了超過25000張收據存檔。


瑞幸近乎瘋狂的“割韭菜”,真的只是一場戲嗎?


瑞幸近乎瘋狂的“割韭菜”,真的只是一場戲嗎?


瑞幸近乎瘋狂的“割韭菜”,真的只是一場戲嗎?


從小票中可以看出,平均售價在11.2元的飲品實際售價只有不到十元,收益上面大打折扣。

瑞幸近乎瘋狂的“割韭菜”,真的只是一場戲嗎?


更雷人的是在店長群中,店長要求將取餐碼以隨機數列的形式打印,在銷售量上充入了相當大的水分。

瑞幸近乎瘋狂的“割韭菜”,真的只是一場戲嗎?


面對一個個鐵證的陳列,在4月2日,瑞星咖啡承認自己造假,29億元的收入中22億元涉嫌偽造,這在世界歷史上都是很驚人的存在。

而在當日開盤之前,瑞星的股價為26.2美元,開盤後,股價一路暴跌,甚至到達5美元的價格,暴跌率高達80%。

瑞幸近乎瘋狂的“割韭菜”,真的只是一場戲嗎?


瑞幸近乎瘋狂的“割韭菜”,真的只是一場戲嗎?


這樣跳樓一般的變化震驚了世界,更是讓美國投資者深陷憤怒與絕望。

相比之下,其他咖啡行業似乎更加穩妥。

02

同是賣廉價咖啡,瑞幸和星巴克,711,全家並沒有多大的區別,與其說是打造咖啡品牌,不如說是賣咖啡因產品。

不同於瑞幸,其他品牌更注重把我中國人對甜品的享受。

這樣的說法是有理有據的,數據顯示,真正享受美式咖啡的中國人並不多,大多數顧客都是為了能夠攝入咖啡因讓自己工作時更加精神,別無他求。

而真正的咖啡的追求者,也不會選擇這種廉價的咖啡飲品。

但是瑞幸為什麼能夠讓投資者們義無反顧選擇砸錢呢?

因為瑞星公司給投資者們畫了一個大餅,比如他們就曾經公開表示:”咖啡是一種非常健康的功能性飲料,可讓人們保持清醒和精力充沛......中國年輕人擁有喝咖啡因攝入咖啡因的強烈需求。“

但是這樣的解釋和中國人真正的需求大相徑庭,沒有實際支持,加上競爭對手眾多,讓瑞幸難以立足,優惠促銷的理念讓利潤更是微薄。

不過,瑞幸醉翁之意並不在做好中國的咖啡市場,他們就是想讓更多的投資者選擇這個不切實際的計劃,然後就是套現走人。

豐滿的理想躲不過實際的考驗,瘋狂燒錢的背後,瑞幸終於難以維持,想用捏造的數據獲得廣大投資者的心安理得,這本身就是一種欺騙。

03

瑞幸承認造假之後,不能只看到割西方韭菜的戲碼,我們應該有危機意識,警惕這樣的套錢騙局。

利用理想大餅來換取投資然後套現脫身,甚至不惜在財務和運營上面造假。

瑞幸咖啡肯定不是當前資本市場上互聯網與新消費行業唯一的災難。

還有好幾個災難正在醞釀,甚至到了爆發邊緣。

瑞幸倒下了,但是仍然有不少“咖啡”迷醉著人們的頭腦。

對於這樣的災難,大家可以想到多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