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索是關羽第三子,在七擒孟獲中立下大功,為何突然銷聲匿跡?

佳寧姐姐說歷史


正史上,關羽有隻有兩子一女,而《三國演義》中,關羽還有第三個兒子。他的身世究竟如何呢?

在毛宗崗修訂版本中,此人是關羽的第三子,身世比較離奇。關羽的前兩個兒子分別為關平(演義中為義子),次子關興,在演義中無論是出場,還是結局,都有明確交代。然而,關羽的第三個兒子哪一年出生的,成長經歷,對於我們讀者來說,都是未解之謎。

這不得不說是《三國演義》這本書的一大漏洞,那麼,神秘的關羽第三子,在演義中,是很突然出現的,在幫助諸葛亮平定孟獲後,如同曇花一現,突然又消失得無影無蹤,書中也沒有交代他的結局。此人就是關羽第三子關索。

關羽敗走麥城,臨沮被擒殺後,劉備為給其報仇雪恨,於是傾國之兵發動夷陵之戰。可惜的是劉備失敗,白帝城病逝。後主劉禪登基為帝,南蠻孟獲看到蜀漢衰弱,趁機作亂。諸葛亮身為“相父”,得到南蠻入侵的報告後,向後主請命,準備親自帶領大軍,採用“攻城為下,攻心為上”之計,平定南蠻。

諸葛亮以令蔣琬為參軍,趙雲、魏延為大將,帶領五十萬大軍,兵進難中。在行軍途中,突然有一個自稱關羽三公子的人前來求見。諸葛亮聽後,欣喜若狂,心中感慨關羽第三子還在世,急忙召見此人。此人見到諸葛亮後,如同見到數十年未見的親人,哭訴道:

“自荊州失陷,逃難在鮑家莊養病。每要赴川見先帝報仇,瘡痕未合,不能起行。近已安痊,打探得東吳仇人已皆誅戮,徑來西川見帝,恰在途中遇見徵南之兵,特來投見。”

在關羽兵敗荊州之後,關平和關羽一同遇害,次子關興在益州,三子關索下落不明。多年沒有關索的消息,諸葛亮認為關索早已遇害,傷心不已。現在,關索訴說了在父親關羽遇害後的遭遇。

他在荊州陷落之時,在鮑家莊躲避著。關索每次想要來益州投奔先帝劉備,可是由於重病在身,久未能行。最近,他的病才好了點,於是來到益州,想要報效朝廷,遇到徵南大軍,於是來投奔。

諸葛亮得知關索的遭遇之後,感嘆不已,一邊向後主報告,一邊令關索為前部先鋒,加入徵南大軍。

在徵南之戰中,關索作為先鋒,屢立戰功,沒有給他的父親關羽丟臉。第一次擒孟獲之戰中,王平、關索奉諸葛亮之命,兩人假裝戰敗,僅和孟獲大戰數合就敗走,將南蠻王孟獲引入峽谷,左有張嶷、右有張翼,兩路伏兵齊出,夾攻孟獲,剛才逃走的王平、關索兩人也轉身,帶領軍隊殺向蠻兵。

孟獲再厲害,也不是王平、關索、張嶷、張翼四員大將的對手,很快便戰敗了,經過死戰,這才勉強逃出,向錦帶山逃去。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二將交鋒,戰不數合,王平便走。孟獲驅兵大進,迤邐追趕。關索略戰又走,約退二十餘里。孟獲正追殺之間,忽然喊聲大起,左有張嶷,右有張翼,兩路兵殺出,截斷歸路。王平、關索復兵殺回。前後夾攻,蠻兵大敗。孟獲引部將死戰得脫,望錦帶山而逃。

以上是第一次擒孟獲,關索和大將王平配合默契,立下大功。在隨後的戰鬥中,關索都有出場,表現也不凡。然而,在諸葛亮七擒孟獲,平定南中後,關索便消失得無影無蹤。在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戰鬥中,是非常需要大將的,如關興、張苞、王平等人都作為大將,征戰沙場。然而,卻沒有關索的影子。好像關索這個人沒有在演義中存在過似的。

在演義中,關索是很神秘的,我們也不知道他到底是戰死沙場,還是病逝的。他曇花一現,使命就是跟隨諸葛亮南征,為七擒孟獲而生,在完成任務後,立下大功之後,便銷聲匿跡了。

那麼,關索為何銷聲匿跡呢?兩個原因如下

其一,關索可能是後世文學作家虛構的,歷史上可能並不存在。

在正史上,沒有關索的相關記載,是《花關索傳》、《三國志通俗演義史傳》中的民間傳說人物。很可能正史上是沒有的,關索極大可能是後世文學作家創造出的人物。

其二,關索很可能是毛宗崗在修訂《三國演義》時,臨時加入的人物。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原始稿件,可能並沒有關索這個人物。現在流傳的三國演義,實際上是毛宗崗修訂之後的。他對演義有部分刪減、修改,可能將關索的事蹟穿插入諸葛亮平定南蠻的戰爭中。

朋友們,你們認為關索是歷史中真實存在的人物嗎?


魁哥說歷史


不是隻有倆麼——你別管是義子還是兒子,有一個現在還爭論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