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健委官方發文,全國開啟衛生大督查,涉及所有醫療機構和人員

衛健委官方發文,全國開啟衛生大督查,涉及所有醫療機構和人員


疫情之外,衛生領域又要忙另一件大事。2020年衛生領域大督查,來了。

衛健委官方發文,全國開啟衛生大督查,涉及所有醫療機構和人員


衛健委官方發文,全國開啟衛生大督查,涉及所有醫療機構和人員


3月30日,國家衛健委發佈《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印發2020年國家隨機監督抽查計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2020年國家隨機監督抽查計劃行動啟動了。


衛健委官方發文,全國開啟衛生大督查,涉及所有醫療機構和人員


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是此次督查計劃的重點領域之一。


涉及到醫療領域的重點有以下幾個:


01醫療衛生機構預防接種管理


疫情期間,部分地區為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暫停或調整了當地預防接種工作安排,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居民的正常接種需求。


3月17日,國家衛健委發佈了《關於統籌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面有序開展預防接種工作的通知》,要求湖北以外地區要周密安排,全面有序恢復正常的預防接種秩序。


根據《通知》要求,醫療衛生機構預防接種管理是此次《通知》的監督抽查內容之一。


02傳染病疫情報告和疫情控制,消毒隔離措施落實


由於今年疫情關係,與往年的衛生監督抽查行動相比,

今年的《通知》增加了對疫情防控工作方面的督查。


《通知》提出,監督抽查醫療衛生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和疫情控制、消毒隔離措施落實、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等情況。


要求各地要將傳染病防治監督抽查工作與醫療衛生機構傳染病防治分類監督綜合評價工作相結合,對抽取的單位應當採取分類監督綜合評價方式進行檢查。


03醫療廢棄物管理,整治行動開始


在以往,醫療廢物管理都是每年衛生督查的重點,今年由於疫情的原因,醫療廢物處置更是檢查的重中之重。


《通知》要求,針對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加大醫療廢物處置和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監督檢查力度。


要及時將綜合評價結果通報給本級業務管理部門,將評價結果納入日常管理措施中,與醫療機構不良行為記分、等級評審、校驗、醫療衛生機構績效評價、規範化基層醫療機構評審等工作相銜接。


2月26日,國家衛健委、生態環境部等10部門聯合發佈《醫療機構廢棄物綜合治理工作方案》。


3月1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佈會,指出疫情發生後全國出現22個市醫療廢物處理是超負荷運行,還有28個市是滿負荷和接近滿負荷運行,為了補齊醫療廢物和危險廢物處理的短板,國家決定全國範圍內開展為期半年的醫療機構廢棄物專項整治行動。


重點整治醫療機構不規範分類和存貯、不規範登記和交接廢棄物、虛報瞞報醫療廢物產生量、非法倒賣醫療廢物,醫療機構外醫療廢物處置脫離閉環管理、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無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以及有關企業違法違規回收和利用醫療機構廢棄物等行為。


嚴禁混合醫療廢物、生活垃圾和輸液瓶(袋),嚴禁混放各類醫療廢物。


04醫療機構依法執業情況


《通知》指出,監督抽查以下機構的依法執業情況,包括醫療機構、採供血機構、放射診療機構、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放射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職業健康檢查和職業病診斷機構、母嬰保健以及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依法執業情況。


05醫療機構資質,衛生技術人員等管理情況


醫療機構督查方面,包括以下內容:

衛健委官方發文,全國開啟衛生大督查,涉及所有醫療機構和人員

檢查醫療機構資質(《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人員資格、診療活動、健康體檢)管理情況;

衛生技術人員

(醫師、外國醫師、香港澳門醫師、臺灣醫師、鄉村醫生、藥師、護士、醫技人員)管理情況;

藥品和醫療器械(麻醉藥品、精神藥品、抗菌藥物、醫療器械)管理情況;

醫療技術(醫療美容、臨床基因擴增、幹細胞臨床研究、臨床研究項目)管理情況;

醫療文書(處方、病歷、醫學證明文件)管理情況;

臨床用血(用血來源、管理組織和制度,血液儲存,應急用血採血)等。


具體抽查內容見下圖:

衛健委官方發文,全國開啟衛生大督查,涉及所有醫療機構和人員

衛健委官方發文,全國開啟衛生大督查,涉及所有醫療機構和人員

附件:

1.2020年公共衛生國家隨機監督抽查計劃

2.2020年傳染病防治和消毒產品國家隨機監督抽查計劃

3.2020年醫療衛生國家隨機監督抽查計劃

4.2020年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國家隨機監督抽查計劃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衛健委官網下載附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