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子得了“大頭瘟”怎麼治療,大頭瘟的症狀及診斷方法

鴨瘟是一種急性、熱性、敗血性傳染病。任何品種、性別和年齡的鴨都可能感染髮病。鴨群感染鴨瘟後,迅速蔓延,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往往造成大群死亡。


鴨子得了“大頭瘟”怎麼治療,大頭瘟的症狀及診斷方法

健康鴨群和病鴨或病癒不久的帶毒鴨一起放牧或在水中相遇,或健康鴨群放牧時經過疫區,都能發生感染。被患鴨的排洩物和分泌物汙染的土壤、用具、運輸工具、飼料以及飲水,都能成為本病的傳染媒介。


鴨子得了“大頭瘟”怎麼治療,大頭瘟的症狀及診斷方法

症狀:健康鴨感染鴨瘟後,一般2-5天就會出現明顯的症狀,約經1-5天死亡。發病期,病鴨體溫升高到42-44℃,顯稽留熱型,食慾減退,精神很差,離群獨處,羽毛松亂;繼而食慾完全消失,渴欲增加,兩腳發軟,翅膀下 垂,常伏地不願走動,也不願下水游泳,如強行驅趕,則步態搖擺穩,走幾步之後,立即倒地。如強趕病鴨下水,則只漂浮於水面上。或掙扎著上岸。嚴重時則完全 不能行走和站立。病鴨下痢。糞便稀薄,呈綠色或灰白色,肛門周圍的羽毛被沾汙或結塊。眼結膜充血、水腫,部分外翻,大多數病鴨流淚和眼瞼水腫,眼瞼周圍的 羽毛沾溼。眼分泌物初為漿液性,繼而粘膿樣,上下眼瞼常粘連。

鴨子得了“大頭瘟”怎麼治療,大頭瘟的症狀及診斷方法

部分病鴨頭部大或下頜水腫,故俗稱“大頭瘟”或“腫頭瘟”。病的後期,病鴨體溫逐漸下降至常 溫以下,精神高度沉鬱,不久即死亡。病程一般為2-35天,多呈急性經過。自然流行時,死亡率達90%以上,病程短,通常在發現停食後1-2天即死亡。個 別不死的可轉為慢性,病鴨消瘦,生長髮育不良,最具特徵的症狀為角膜混濁,甚至潰瘍,一側性或雙目失明。

一週齡前後的小鴨也有發生鴨瘟病例。其症狀基本上與大鴨所表現的症狀相同,但臨死前常出現明顯的神經症狀。

解剖症狀:急性敗血症,漿膜、粘膜和內臟器官呈現出血斑點,消化道粘膜出現壞死斑點病灶,實質臟器變性。皮下組織發生不同程度的炎性水腫。

鴨子得了“大頭瘟”怎麼治療,大頭瘟的症狀及診斷方法

頭和頸部的皮 膚腫脹、切開時流出淡黃色透明液體。舌根咽部、顎部及食道、腸道、洩殖腔粘膜表面常有淡黃、灰黃或草黃色的偽膜覆蓋,刮掉後即露出鮮紅色、大小不一 外形不規則的出血潰瘍面。肝、脾表面和切面有米粒大的灰白色壞死斑點,脾臟常變小、發黑、膽囊腫大,卵泡內出血與變形。


防治

(1)種蛋、孵房和育雛室需嚴格消毒,鴨舍要經常消毒,發生疫情時每天堅持消毒一次;(2)預防接種:使用番鴨細小病毒活疫苗免疫種番鴨和雛番鴨:種鴨在留種前一個月做第一次接種,15天后免疫第二次,所產後代能抵抗自然感染;如種鴨未進行免疫,可對剛出殼的雛鴨進行緊急預防接種;

(3)加強飼養管理:雛鴨隔離飼養,鴨舍乾燥,通風良好,溫度適宜,密度適中,勤換墊料。雛鴨供水中適量添加黃芪多糖、複合維生素和葡萄糖,以增強體質。淘汰體型弱小以及嘴巴一張一張發病明顯的鴨子,選用抗菌藥物來防止和減少繼發細菌和黴菌等感染。

(4)用治療鴨瘟特效藥“獨敗”治療綠便,勾頭神經症狀有特效,很容易繼發大腸桿菌、漿膜炎用大腸桿菌特效藥“杆立克”漿膜炎特效藥“將軍”連用4天,完全治癒

如果你有更多的養殖問題,請點擊頭像關注,或 私信回覆,免費幫你診斷分析,給你帶來更好的養殖絕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