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命名權威指南——如何給奶茶及新式茶飲連鎖品牌起名

在法國不過 3000 輛汽車的 1900 年,造輪胎的 Édouard 及 André Michelin 兄弟比其他人更看好汽車前景,也預料到自家產品必將大賣,他們要促成這種盛況,於是將地圖,加油站,旅館以及汽車維修廠等,有助於汽車旅行的資訊集中起來,出版「米其林指南 Le Guide Michelin」。

「米其林指南」後來演化為「餐廳」與「酒店」的評鑑標準書,畢竟對更多的人來說,旅途之中,吃得好與住得舒適,是第一等追求,「窮遊」與「豔遇」不是每個人都適應。——有的酒店因能在「米其林指南」上星而沾沾自喜,有的餐廳卻叫苦不堪。

叫苦不堪皆因一經上星,租金必將上漲,一系列連鎖反應,可能令該餐廳動輒結業或不得不遷徙: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被「米其林指南」推薦過的平民美食餐廳,多數面臨這種困境,他們稱「米其林指南」的「親近」為「死亡之吻」。

品牌命名權威指南——如何給奶茶及新式茶飲連鎖品牌起名

在商事發達的香港,「米其林指南」最初被「粵化」為「米芝蓮指南」:三字構成的意象皆可入口,確實有「餐飲」意蘊,只是作為「輪胎」品牌命名,未免有失行業特質,——在商事同樣發達的上海,一家標榜港式正宗的奶茶連鎖店被命名為「米芝蓮 Maichilin」。

大概是不在乎上海同樣的寸土寸金以及房東加租。事實上在國內 Michelin 被漢化為「米其林」,比「米芝蓮」更為知名。——Maichilin 確實接近「米芝蓮」的粵語發音,但其先前印在茶杯上的英文名「Maichiling」,詞尾一個顎音「g」也確切出賣其並非港式正宗。

就如同「喜茶 HeyTea」先前的英文名為 Heekcaa,暗示其起家草莽。——所有的參與者,都在行業的蠻荒時代,各展神通,交融著苦與甜,以期到達流著奶與蜜的聖地。

一、源起

港式奶茶脫胎於英式奶茶,臺式奶茶分化自荷式奶茶,前者孵化出「鴛鴦奶茶」,後者創造了「珍珠奶茶」,——起源於香港的「蘭芳園 LanFongyeun」奶茶,在內地幾無蹤跡,來自臺灣的「1點點」卻遍地開花。

同樣來自臺灣的「Coco 都可」比「1點點」更早,「大卡司」也來自臺灣,——這類標榜歷史更長久的奶茶品牌,妄圖通過文字為品牌注入質感,卻也忽視了在互聯網時代,「長久」代表著衰老與頑固,註定追趕不上風口。

從品牌命名角度上拆解,「米芝蓮 Maichilin」,「蘭芳園 LanFongyeun」,「1點點」,「Coco 都可」,「大卡司」,談不上多好,談不上多壞,但大致都能判斷,他們將與當下風起雲湧的「新式茶飲」絕緣。

不至於提前出局,而是各有軌跡,可能是某個階段與「新式茶飲」有過交叉,但終歸是分離,漸行漸遠。——一如當日團購時代的「百團大戰」,一家以「團」為後綴的巨頭獨大,有日在「新式茶飲」行業,一家以「茶」為後綴的集大成者,也將誕生。

二、入局

「1點點」牽強附會可解釋為「點」是對「珍珠」的摹狀,「黑瀧堂」中的「瀧」能聯想到「龍珠(珍珠狀)」,但如「厝內小眷村」、以及「鹿角巷 The Alley」者,很難令人一眼看出所處行業,這類行業弱相關的品牌命名形式,極具品類擴展性,但考究運營能力。

「黑瀧堂」的標誌上,如「西貝莜麵村」一樣,要額外添加註音:可見啟用生僻字(瀧,莜)作為品牌命名,談不上是很好的主意。主打「瀧珠奶茶」的「益和堂」,有個蒼老而嚴肅的名字,卻宣稱「暢飲年輕這一杯」,實在魔幻。

因「鹿角巷」的火爆,而出現「鹿谷製茶」與「鹿角戲」,——著實看不出後兩者,有任何存在意義。「鹿角巷 The Alley」可標榜「飲品美學」,但如「喜茶 HeyTea」者,只能走平民路線,品牌命名的意蘊及樣式,限制其深度。

「喜茶 HeyTea」的崛起,引發資本入局。在其品牌升級之前,經歷過「皇茶 RoyalTea」、「喜茶 Heekcaa」等過程,——「皇茶」無疑是對「貢茶」的笨拙模仿。「貢茶」也源於臺灣,主攻海外市場,國內似乎沒有授權實體店,其命名啟用現成詞彙。

品牌命名權威指南——如何給奶茶及新式茶飲連鎖品牌起名

「喜茶」的英文名以「H」開頭,不值得驚奇,粵語發音「喜」接近「hey」,「HeyTea」外譯「喜茶」,一半是意譯,一半是音譯,整體構成,不算差勁,——高端酒店品牌「希爾頓 Hilton」的漢化,也是參照粵語發音。

三、聚變

資本入局,引發行業聚變,但品牌命名上卻趨於同化,海內外並無例外。來自臺灣,創始人為 Khloé Ma 的 KOI Café 在 2015 年將品牌重命名為 KOI Thé,轉型主打茶飲,——thé 為法語詞彙,對應英文的 tea,中文的「茶」。

「喜茶 HeyTea」引發「茶」、「Tea」的行業品牌命名後綴,如「樂樂茶 LeleCha」者,其中文名幾乎可看作是「喜茶」的變體:「喜」與「樂」意義接近,「囍」與「樂樂」造型接近。

「奈雪の茶」,其中符號「の」的存在,對品牌命名來說,是種累贅,「の」或 -'s, de, von 等之類的輔助字詞,並不能提高品牌的格調,一如 Victoria's Secret 並不會因為漢化為「維多利亞的秘密」而顯得廉價。

茶:有茶,關茶,巡茶,樸茶,彌茶,嫩綠茶,源素茶,茶首,茶家,……

Tea: YO!Tea, GuanTea, SuperTea, ORITEA, MiTea, NenlüTea, VitalTea, Teasoon, TPlus, ...

更多的同類品牌,還在前仆後繼,源源不斷地到來。——直到有日,在炮灰中,一位倖存者掙扎著,爬起身來,他將奪得聖劍與帝冠,開啟新的征途。

四、分化

從「茶煮 Kraftea」的英文名字,可意會其以「手製」為賣點(大概與食品巨頭「卡夫 Kraft」沒有關聯),kraft 應該是「craft 手藝」的變體,——「茶煮」或「煮茶」,除了有所謂的「禪意」,想是要爭奪如「微博」那樣的行業詞。

這類命名,已有些國學意蘊,不似其他案例那樣,是赤裸裸的商業特質。——「煮葉 Teasure」甚至直接啟用正體字,但其命名難免有借用互聯網流量詞彙「主頁」的嫌疑,英文名 Teasure 不算優質,與「treasure 寶藏」對比,缺失後者的 r,只是碰巧。

「茶顏悅色」的品牌命名,可能是由成語「察言觀色」而來,借其諧音,改其字詞,由成語的中性進階為品牌的褒義,無疑是成功的創意範例,——加之,其品牌塑造也圍繞著品牌命名而制定出東方意蘊形象,確實極具特質。

「茶煮 Kraftea」,「煮葉 Teasure」,以及「茶顏悅色」,這三者的品牌命名,可算是上文其他案例的分化,——除了創意模式,其他的並無本質不同,都是商業與生意。

五、混戰

任何新興行業,都不會缺席財大氣粗的互聯網巨頭與新貴。有「京東 JD」背景的「因味茶 inWECha」,創始人強調「不將就」,其實其品牌命名,無論中文名還是英文名,其實蠻將就的(採用諧音),一點都不講究。

「小鹿茶 LuckinTea」是「瑞幸咖啡 LuckinCoffee」旗下品牌,「鹿」來自「瑞幸咖啡」的品牌標誌形象,英文名也一併沿襲,——當然也可牽強附會地闡釋,Luckin 的首音節 Luc- 對應「鹿 Lu」漢語拼音的發音。

品牌命名權威指南——如何給奶茶及新式茶飲連鎖品牌起名

傳統企業向來後知後覺,會遲到,但從來不會缺席,也可能他們遲來入局,是出於老謀深算,黃雀在後。「天福茗茶」旗下有「放牛斑 FunnewSpot」,「放牛斑」與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 Les Choristes」無關。

其大概取意對岸俚語「放牛班」。Funnew 對應「放牛」的諧音,spot 對應「斑」的意譯。「大益茶葉」推出「大益茶庭」,作為新式茶飲品牌,一本正經得厲害。——互聯網與傳統企業的進場,引發更寬廣的混戰,但正是如此,才表明行業步入正軌。

本文至此結束,額外要提及的是,草根創業者有意或無意地,忽略商標註冊的重要性,上面提及的某些案例,事實上商標註冊存在不小問題,如「茶煮」之類的品牌,是無法通過註冊、取得商標所有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