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读书人”唐诺:人为什么要读书?

“我不懂人类为什么不买书,这是全世界最划得来的东西。”


这是“天下第一读书人”唐诺在《十三邀》里对许知远说的。

“天下第一读书人”唐诺:人为什么要读书?


年过六旬,15-20年间,每天阅读8-10个小时。


唐诺着实称得上一个专业的“读书人”。


沉溺书的世界,几乎成为他一种瘾。


每天坐在咖啡馆,两顿饭,一盒烟,读书,写字。


在别人眼中,这是简单枯燥的生活,但唐诺却怡然其中。在这个时代,像他这样的人,已经非常稀少。


在节目里,唐诺对读书的许多看法,非常值得借鉴与学习。


/01/

书,是打开另一个世界的钥匙


“高地上有一座岩石,高100里,宽100里。有一只小鸟每隔1000年飞来磨一次它的嘴。待到这座岩石被磨平了,永恒的岁月便过了一天。”


年幼翻开《人类的故事》,唐诺被震撼得七荤八素,他感慨“这个世界实在太有趣了”。

“天下第一读书人”唐诺:人为什么要读书?


有趣,可能是大多数人对书中世界的一种概述。这种“有趣”,如果再具象化一点,用唐诺的话来说就是“真实感跟细节感太丰富”。


且通常“真实感”与“细节感”之间存在某种关联,那便是:


往往书中所写之人与事,因其细节丰富,故而显出一种可以触摸的真实,而这样的真实,可以将我们带入一个我们没有经历过的世界。


很多人读过鲁迅的《少年闰土》: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圆月,沙地,一望无际的碧绿;

银圈,钢叉,尽力地刺去。


往往阅读这样的文字,就像持一无形之笔,于脑海中勾勒描摹,每一个线条都清晰可见。直至多年后岁月冰消雪融,仍会想起鲁迅笔下那个唇红齿白的少年。


这篇文章不仅仅是闰土的少年,也是我们的少年。


曾听过朋友感慨,说活在世上,本质来说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


每天都是柴米油盐,每一辈子都是生老病死,每个月中都是花呗借呗。


惟有在书中世界里,能觅到一种如白月光般的理想主义。然后,或激荡不已,或眼角泛泪,或痛心疾首,或悲戚哀婉。每一样都是真真实实的切肤之感。


唐诺说:“蛮想成为那样的世界的一个人。”


因为那个世界丰富细腻充满各种交错的情感,当我们切身地与它合而为一时,便能体会到一种绵软通透的安宁,在这份安宁里,藏着世上找不到的永恒。


阅读,实际上就是抽离现实的方式,也是打开另一个世界的钥匙。


跟托尔斯泰一起看俄国革命;


听叶芝哭诉他对毛德•冈的情谊;


驰骋古龙笔下那个人声鼎沸的江湖;


和余华《活着》中的福贵一起去放牛。


专注的阅读可以扣开那个世界的大门,使我们成为那个世界的一份子,进而击碎我们自身的局限和单调。


/02/

完善自身知识结构

有些书,非啃不可


节目里,唐诺说:“有些基础性的,沉闷性的东西,是非要啃下去不可。”


啃下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为此,身为文科生的唐诺花了很长的时间去念经济学和数学。


这令我想起一位曾就读于国外名牌大学的学生讲过的一件事情。


他说有一个学期,在导师的概率论课程上,他每周都会看到一个有点微胖,长着雀斑的男孩前来旁听。


整整一个学期,风雨无阻,笔记做得比谁都详尽整洁。


他曾一度以为这男孩是工科生,因为如果不是本专业需要,没人愿意来读这些枯燥乏味的东西。


后来一询问,他讶异地发现,这个男孩研究的竟是英国文学。

“天下第一读书人”唐诺:人为什么要读书?


男孩告诉这位学生:“要创作、解析一流的文艺作品,理科思维,数学思维,永远是必须要有的,否则就会缺乏说服力。”


所以,他才会花那么长的时间上一门和本专业毫不相关的课。


深以为然。


人要完成真正的知识扩容,阅读涉猎面就必然要广。


不仅要遨游李白杜甫的世界,也得读读生物化学和物理;


不仅要能够在一堆公式符号里安住,也得看看春花秋月,品品二十四史。


这个过程可能会很难,也会非常漫长。


但对于真正的学习者却是不可或缺的。


从读自己喜欢的书,到读其他门类的书,再到读自己很不喜欢的书。


这是一个不断完善自己知识系统的过程。


/03/

阅读,是对外输出的基础


当年季羡林先生在北大教书的时候,有个学生跟他哭诉论文憋不出来。


季羡林听完后回复他:“水喝多了,尿自然有了。”


话虽然俗,却很有道理。


书写,通常是阅读累积到一定量之后的宣泄。


当下很多人写不出来东西总喜欢将问题归咎于“没有灵感”,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阅读量不够。


司马迁阅无数史料后编撰《史记》;


吴承恩将前人传说整合,写成了《西游记》;


蒲松龄读完《搜神记》和海量六朝志怪小说后创作了《聊斋》。


当阅读量足够丰富,表达欲望足够旺盛,书写就变成自然而然的事情。


对于唐诺而言,书写与阅读一样,都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天下第一读书人”唐诺:人为什么要读书?


迄今为止,唐诺已经出版了《尽头》、《读者时代》、《阅读的故事》等多本著述。


节目里,唐诺与许知远相约的咖啡馆,正是唐诺每日伏案写作的地方。在这里,唐诺尽情书写,并且享受廉价的服务。每天一顿早餐,一顿午餐,每个月四千五百块台币,折合人民币一千多块。


唐诺说:“便宜得不得了。”


找一间咖啡馆,写作。


这是唐诺已经坚持了十几年的习惯。


他说:“你从这个世界里得到这么多,你该还一点回去吧。”


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唐诺衍生出了书写的自觉。


无数个日子,不曾间断,不知疲倦。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天下第一读书人”唐诺:人为什么要读书?


真正的书写,真正的创作,永远需要足够阅读量的积淀。


/04/

书读多了,有没有害处?


过于渊博会不会丧失自我?


节目最后,浮现了这个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等同于:“书读得太多,有没有害处?”


有些人觉得,是有害处的,因为一个人过于渊博,脑海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知识,充斥着来自别人的观点,很可能会束缚了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而对于这一点,唐诺先生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天下第一读书人”唐诺:人为什么要读书?


“我们是谁。我们难道不是由我们读过的书,我们经历的事,我们对世界的印象,我们的这些所构成。”


所以阅读,实际上并非是消解自我,而是在构建自我。在阅读中,我们渐渐变得更加丰富,更为完整。


有句话说:“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见过的人。”


书本对一个人的塑造作用不容小觑。


古时候,十年寒窗磨一剑,一朝登榜天下知;


现如今,快节奏的信息时代,书籍亦能给我们深度的安宁。


无论什么时候,读书,都是性价比极高的投资。


就如咱们老祖宗说的,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车马多簇簇。


所以,永远不要放下手中的书本,永远不要停下前进的步伐。


共勉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