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小算盤,天有大算盤

蔣老師

資深婚戀顧問

“人有小算盤,天有大算盤" ...

心大了,什麼事都小了;心小了,什麼事都大了。

在《史記·貨殖列傳》當中司馬遷寫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普天之下芸芸眾生為了各自的利益而勞累奔波樂此不疲。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把小算盤,而“天”也有一把算盤。

01

多點糊塗,少點計較

許多人都希望自己聰明,越聰明越好。殊不知,聰明有大小之分,糊塗亦有真假之別。

小算盤打得響的人,往往事事計較,待人虛情假意。人生所有的算計,不過是自己給自己設的局。陷在一事一物的糾纏當中,佔到一時便宜,卻輸了長遠。

“利字邊上一把刀”,一味追逐利益,難免要為利益所傷。

俗話說:“算盤打得精,馬褂改背心”。有些人把事情看顛倒,還當這話是誇自己精打細算會過日子。殊不知,不是“背心變馬褂”,而是“馬褂改背心”。這句老話,諷刺的正是那些處處算計的人。

自以為一手算盤打得好,無處不能揩點兒油。別忘了心裡那點兒小九九,周圍人也能看得清。

說到底,人人心裡有桿秤。世人都會算,算計著自己的得失,算計著到手的利益。算來算去,不單算計不了別人,到頭來還會害了自己。

一個人如果只顧算計,終究過不去錢這一關。這樣一來,撿到的是小便宜,丟掉的是大格局。

精明不如厚道,算計不如讓利。

試著去拋開個人的利害得失,為他人讓利,如此才能得到別人的幫助,人生之路自然越走越寬。

人有小算盤,天有大算盤


02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高飛之鳥,死於美食;深潭之魚,亡於芳餌”。凡事有得必有失,只顧心裡的小算盤,就容易落入陷阱。多少人,因慾望置於險境,因誘惑失去理智。

《易經》:“利者,義之和也。”真正的利益,是建立在道義的基礎上,合作共贏,彼此間都得利。

戰國時期,齊國國王派人送了一百鎰黃金給孟子,孟子不假思索就拒絕了。緊接著薛國的君主派人送來五十鎰黃金,孟子卻毫不客氣地接受了。  

這樣做是因為孟子從未給齊國提供過幫助,卻曾實實在在幫助過薛國,薛國的饋贈來之有據。孟子的確是一位高智慧的人,其對待金錢的態度更是讓當世人仰慕。

其實,孟子是把“禮”放在心中,因為他的心裡有一個衡量道德、測試報酬的天平,而不是像某些人把“禮”拿在手上權衡得失、見利忘義。所以說,只要名正言順、師出有名的饋贈,自然符合“禮節”,更不會有違法之虞。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是老祖先留給我們的樸實忠告,它告誡後人取財必須要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和汗水,用當下比較流行的話來說,就是要遵紀守法、符合道德倫理常綱。

人有小算盤,天有大算盤


03

人有千算,天則一算

在烏鎮修真觀的大門上,懸掛著一個大大的算盤。細看,有顆算珠不上不下,從左數第九位,從右數第五位,意為“九五之尊”。

修真觀大門兩旁有一楹聯:人有千算,天則一算。

並且第一個“算”字,還故意寫錯了。道出人算不如天算,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人有小算盤,天有大算盤。”那麼天算的什麼呢?

算芸芸眾生,天算的是每個人的“德”。

北京東嶽廟,掛著兩座大算盤,中國臺灣大多數城隍廟,也懸掛著大算盤。算盤,象徵毫釐不差,而這些大算盤,寓意明辨善惡德行,分毫無差。

《易經》裡面有一句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經常行善的家庭,必定會有多餘的福氣,留給子孫。

心大了,什麼事都小了;心小了,什麼事都大了。

幸福,不是擁有得多,而是計較得少。把小算盤放一放,才能聽見大算盤的響聲。

人有小算盤,天有大算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