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中的堅守與奉獻丨武漢拾憶(四)

  白衣執甲,逆向而行!經過60天的日夜奮戰,我院援鄂醫療隊員圓滿完成任務,於3月26日平安凱旋,令全院職工歡欣鼓舞。而作為援鄂隊員,他們更是百感交集!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隊員黃志昂、錢深、曹昊澤,瞭解他們的武漢抗疫故事!


黃志昂

“疫聲”難忘


戰“疫”中的堅守與奉獻丨武漢拾憶(四)

  懸壺入荊楚,白衣做戰袍,出征時,寒風凜冽,歸來時,春暖花開!轉眼間兩個月時間過去了,我們圓滿完成任務,凱旋而歸,但這兩個月發生的點點滴滴仍歷歷在目,有淚水、有歡笑、有傷心、有喜悅……

  2020年的春節,本是萬家團圓之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從武漢迅速席捲全國,牽動億萬同胞的心!作為一名呼吸專業醫生,我深知這場疫情非同小可,默默祝福武漢的同時,也做好了直面挑戰的準備,但面對未知,心裡仍有一些忐忑。但是,當我看到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一面呼籲人們“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一面卻逆流而上,親赴武漢,堅守前方。耄耋之年卻依舊把祖國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這讓我深深體會到,什麼才是醫者仁心,什麼才是使命擔當。在接到醫院通知緊急組建援鄂醫療隊時,我毫不猶豫報名參加,成為了河南首批援鄂醫療隊的一名“逆行者”。

  剛到武漢時,偌大的車站空無一人,路上偶爾會見一輛汽車路過,商店商場全部關閉,被按了“暫停鍵”的武漢讓我感到了一點孤單!到達賓館後已經是晚上九點多了,看著始終在等待著我們的武漢四院及賓館的老師們跑來跑去幫我們安排入住,我的心裡逐漸溫暖起來!大家想照張合影向家裡報個平安,就請賓館的一位大哥幫我們拍了一張“全家福”。拍照結束,這位大哥突然向我們鞠了一躬說:“謝謝你們,武漢人民謝謝你們!”瞬間,我的心被觸動了,淚水在眼眶裡打轉,孤獨感消失,是啊,我們不會孤單,因為全國人民、武漢人民都和我們在一起!


戰“疫”中的堅守與奉獻丨武漢拾憶(四)

  每次進隔離病區前穿防護服的時候,大家都是默契十足,自動分工,有佩戴護目鏡的,有幫忙穿鞋套的,有寫名字、祝福語的,有互相檢查穿戴情況的,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戰鬥”前的準備,而聽到最安心的一句話就是“來讓我檢查一下,好了可以進了”;在隔離病房工作時,大家有時間就會互相檢查防護服有沒有暴露的地方,一旦發現,會立刻被通知出隔離病區以免感染;從隔離病房出來後,無論什麼時間,總會有一位隊員來幫忙進行全身的消殺,讓我們能夠放心返回賓館;在這兩個月的工作中,我們一路陪伴,互相幫助,真正做到了生死相依、性命相托!戰友們,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我會永遠記得你們!

  在隔離病房,戴著密閉的口罩、穿著笨拙的防護服,幾個小時的“戰鬥”之後,汗水溼透衣背,水汽模糊了護目鏡,口罩在臉上留下了深深的壓痕,耳朵被勒的疼痛難忍,像掉了一樣,但是當我聽到病人的一聲聲感謝,看著他們治癒後一個個面帶微笑走出病房,我累並快樂著,覺得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月有陰晴圓缺,當我在武漢先後聽到李文亮、劉智明、夏思思等醫療同道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始終堅守抗疫一線,最終卻因感染新冠肺炎不幸去世,我淚流滿面。這世界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他們以生命踐行了一位醫務工作者的職責,英雄,一路走好!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付出終會有收穫,終於,我們所管病區病人全部清零,圓滿完成援鄂任務,在撤離儀式上,我們和武漢四院的同事相擁而泣,難捨“戰友情”,我們會永遠銘記這份厚重的“戰地”情誼。在返程的大巴車上,看著路上逐漸增多的汽車和行人,我相信,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已然從病痛中恢復,終將走出陰霾、迎來曙光。加油,武漢!加油,中國!


錢深

武漢拾憶


戰“疫”中的堅守與奉獻丨武漢拾憶(四)

  作為河南省首批援鄂醫療隊員,在進入武漢四院危重症病房之前,腦子裡想得很多,吸痰怎麼辦?氣道飛沫噴濺怎麼辦?帶上護目鏡、防護面屏再加上雙層手套,靜脈穿刺、靜脈採血,該怎麼操作……但是一旦穿好防護用具進入隔離病房,滿腦子就只剩下一個念想:要幫助病人儘快好起來,儘量減輕病人的病痛。如果通過我們的努力,能為病人戰勝病毒恢復健康幫上一點小忙,挽救一個生命、挽救一個家庭,重症護理工作再累也值得,我是一名“男”丁格爾,男人的肩膀能扛下所有。

  口罩擋住了我們的臉,卻擋不住我們心中的愛。在武漢四院的這兩個月裡,我們負責的病人大都是危重症病人,除了擦臉、更換胃管膠布、幫助病人大小便,還要為病人提供專科護理:密閉式吸痰、注射泵藥、鼻飼、氧療……有時候還當起心理醫生,為病人做心理疏導,幫助病人卸下沉重的心理負擔,樹立戰勝病毒的信心,戴著防護用品很多時候,我雖看不全他們的面容,但看到了他們信任和依賴的眼神,含淚而微笑的目光,我被深深地感動著。此刻,我們是一家人,為了一個目標而努力奮鬥的一家人。


戰“疫”中的堅守與奉獻丨武漢拾憶(四)

  隨著武漢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好轉,自3月10日起關閉所有方艙醫院,援鄂醫療隊原地休整,另一些尚有救治任務,特別是危重症搶救任務的醫療隊仍要在武漢臨床一線堅守。待國家制定出援鄂醫療隊撤離方案,作為救治危重症病人的河南首批援鄂醫療隊仍繼續堅守疫情一線,在和武漢四院袁芳護士長交談時,袁芳護士長說:“所有管理方艙醫院的醫療隊,都原地待命等待撤離命令,你們接管的是危重病人的治療,估計你們要等到最後了,你們太辛苦了,真的要謝謝你們……”我說:“雖然我們已經戰鬥了一個多月了,但只要祖國有需要,人民有呼喚,我們會堅持到底。用自己重症專業的專長,為國家所用,為民族所用,去盡一份責任。”

  同舟共濟的歲月,生死之交的情誼。在習總書記親自指揮和部署下的全民抗“疫”戰爭,必將徹底戰勝疫情,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將來,一定要帶兒子去美麗江城武漢看看,給他講講父輩們在武漢的戰“疫”故事。


曹昊澤

逆風而行,盡綿薄之力馳援武漢


戰“疫”中的堅守與奉獻丨武漢拾憶(四)

  逆風而行,無論生死,盡綿薄之力馳援武漢,一場疫情讓我們看到了太多人與人之間的溫暖與善良,這裡是手足同胞力量的匯聚。每個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恪盡職守……

  雙手被橡膠手套、消毒液、洗手液反覆侵蝕皮膚,皺裂受損,滿是傷口,一雙雙本該細膩柔軟的手,卻有著與年紀不相符的粗糙,被刻在臉上的印痕,卻成為了永恆的記憶!

  武漢返汴的途中,不停地收到病人的祝福與關切,相約來年江城再見,字裡行間流露的情義,讓我終身難忘……回想初到武漢時,車站的寂靜,街道的空蕩,省城的繁華似錦不復存在,突然體會到,我們的肩頭擔子很重,我們必須傾其所有,還這座城市本該屬於她的氣息……


戰“疫”中的堅守與奉獻丨武漢拾憶(四)

  第一次進入隔離病房,氣氛沉悶、壓抑,人人自危,我能感受到他們對這場疫情的恐懼。病人中有孤兒有老人,有父子有夫妻,更有生活不能自理的殘疾人,我們除了醫學救治,更重要的是安撫病人的情緒,換位思考,切身去體諒他們,提升病友們的士氣,正面引導,亦師亦友,每天都在能量輸出,每天都在見證著人間大愛。病人的每一句謝謝,每一次微笑,同樣給我們傳遞著力量,讓這個冰冷的病房裡,有了家的溫暖。人們常說:母愛是偉大的,父愛是崇高的,在這次生與死的較量中,醫患之間家人般的相互支持,朝夕相處彼此的情誼,同樣是刻骨銘心的。

  1床的黃大哥是位孤兒,剛入院時,恐慌、恐懼,吃不下飯,看著臨床的病人逝去,他更是整晚輾轉難眠,我感到了他的害怕與不安,為了消除他的顧慮,普及知識就成了我們倆的日常。“增強抵抗力,多吃點,沒事看看喜劇,保持良好的心態。”也是我說的最多的話。慶幸的是,黃大哥積極配合治療,頑強的意志力抵抗住了新冠病毒,順利出院,還送給我一封感謝信留作紀念,看到他對新的生活充滿希望,我由衷的替他開心,相信在以後的日子裡,他會更加敬畏生命,活出精彩。

  4床的彭老先生雙耳失聰,不願意與外界交流,但卻喜歡運動,每天在病區走廊溜達,多次勸說無效,為了防止病情加重,起初和他是用紙筆交流,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老人終於明白了積極配合的利害關係,再也不走出房間,我也學會了簡單的手語進行交流。出院後,老人恢復的非常棒,經常讓我替他向隊員問好。

  讓人牽掛的12床何老先生,是我們病區住院時間最長的一位病人,從病區開始收治病人就住了進來,上著監護,呼吸困難,端坐臥位,高流量吸氧,四肢乏力下不了床,大小便都要在病床完成。除了每天的治療以外,幫助餵飯、翻身、擦拭大小便,及時更換尿不溼,做好病人的皮膚護理工作,就成了重中之重。為了老先生更加的舒適,還為他梳頭、擦臉、進行下肢按摩。隨著病情的好轉,慢慢的,老先生可以自己拿著筷子吃飯了。可以下床活動的那天,老先生激動的馬上和家人視頻通話,哽咽的說著我們就是他的救命恩人。

  最讓人難忘的就是14床王先生,得知他的兒子在樓下的發熱門診住院時,哭著喊著要自己開門下去把兒子換上來,在場的隊友無不為之震撼,他用行動詮釋著父愛的偉大,但凡有一絲希望,也會毫不猶豫的把機會留給孩子,每個在場的人,熱淚盈眶,抬著頭,不敢讓眼淚掉下來,以免增添更多的傷感。經過反覆的勸導,王先生終於冷靜了下來,並保證配合治療,和兒子一起出院……類似的場景,每天都在上演,聽到最多的話,就是“感謝你們,疫情結束一定再來武漢,我帶你去黃鶴樓,一起看櫻花”。

  作為醫護人員,每天都在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我們必須做好防護,我們不能生病,病人需要我們,我們要和病毒賽跑,我們不能倒下,武漢需要我們,身後還有千千萬萬的人民需要我們帶去希望……

  經過病區全體醫護的共同努力,病人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重燃鬥志,一起笑對生活。得知自己雙陰符合出院標準的病人們,再也忍不住內心的喜悅,拉著我們的手,一起激動的跳著、蹦著,合影、合唱,忘記了年齡,盡情的釋放……病區的工作縱然辛苦,但細品,甚甜,在這裡,結交了許多戰友,收穫了許多歡樂!

  思想有信仰,工作有方向,在武漢的兩個月來,共產黨員們捨身忘我,關愛戰友勝似家人的情景歷歷在目,在臨時黨支部同意下,終於在2020年3月10日的抗“疫”前線,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中共預備黨員,今後的工作中繼續勇於擔當,樂於奉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