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資裡,時間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因素

市場忽然安靜下來了,有點不習慣,進入到每日波動正負1%的狀態。

感覺這幾天大家興致也不高,留言都少了,咋了?出來說說唄~

一季度,創業板走了個A。從1800漲到2300,然後從2300又跌回到1800。

去年12月初到現在,上證指數走了個M。從去年12月初的2880啟動,漲到3127(1/14),跌到2685(2/4),再漲到3074(3/5),又跌到2646(3/19)。

多麼扣人心絃的行情,這是市場最有趣的時刻。

之後的幾個月就沒有一季度那麼有趣了。

上證今日成交2256億元,降至2月高峰4953億的46%

創業板今日成交1097億元,降至2月高峰3203億的34%

雙雙進入陰跌狀態。

接下來,就考驗耐心了。

簡單說幾點。

沒有大波動的市場很難賺錢

目前的市場只有局部機會,也就是某些個股題材

參與個股需要公司研究能力,但在整體市場不好的環境下,找到一隻逆市而行的股票並不容易。參與題材需要運氣,因為熱點在它成為熱點之前很少有人能預見到。

我個人能賺錢的市場,一定是有方向的市場,上漲可以做多,下跌可以做空,而且幅度至少10%以上。小於10%就不能被稱為“有方向”,而應被稱為“震盪”。震盪市也能掙錢,在區間底部買入,頂部賣出,如此來回做。

在投資裡,時間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因素

去年的上證指數就很適合這個策略。從6月到12月,有3次賺短線方向的機會。上限是3000,下限是2860,每次賺4.9%,三次盈利14.7%。

但你應該很快發現這個策略的問題:確定性很低,盈利空間還小。三次都能盈利要求上限和下限的選擇必須精準。如此精準的判斷只可能事後進行,事前是不可能的。稍微差幾點可能就成交不了,一個波段就沒了。確定性低也無法重倉,盈利空間又小,這種策略拿來玩玩還可以,不能指望從中獲得顯著收益。

二季度的市場震幅預計也在5%以內,2650~2800之間,除非出現向上或向下的方向性突破。因此,提前給個預期,小幅震盪市很難掙錢。

時間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因素

第一,這關乎預期收益率。股市裡每天都有股票漲停,使得股民總對自己的股票哪天能漲停心懷希望,

把常識和現實拋諸腦後

常識和現實是什麼?是銀行理財收益率(4%),是名義GDP增速(9%),是股神巴菲特的長期年化收益率(20%)。

一年下來,收益率超過名義GDP增速,你就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了;收益率超過20%,你已經超過巴菲特了。但別高興太早,巴菲特這記錄保持了一輩子。

所以,不要因為股票每天都能向上或向下幾個點,就以為這裡賺錢很快。現實是,短期不容易賺到錢(請參考震盪市的例子),而長期收益率則會靠近名義GDP增速。

第二,股價上漲的本質是業績提升或估值提升,而業績與估值的變化都需要時間來兌現。業績變化需要時間很好理解,就算華為也不可能一天賣完一年的貨。估值複雜一些,它關乎預期,是人們對股票的一致性評價。一致性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總是處在一種動態平衡中,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形成的。

彼得林奇說過,你都不會每天關心你的房子價格是漲是跌,為何到了股市就如此關心?

因此,投資需要耐心,知道收益是按年計的,給資產升值的時間。

低成本+好時點=超預期收益

達里奧說過:擇時就是一切(Timing is everything.)

再加上低成本,在股市中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這次疫情帶來了世界經濟危機,同時也我們帶來了歷史性的機遇。現在這兩個條件就擺在我們面前,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等待合適的價格出現,買入,然後等待持倉開花結果。

炒股就是這麼簡單的事情。

所以,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樂觀,總會柳暗花明,甚至變得更好。

清算

在投資裡,時間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因素

今日沒操作。

公號:小熊雜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