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后去世,妃子當繼後庶長子變嫡子,與元后的兒子誰是嫡長子?

等待千年彼岸花開


當然是元后的嫡子。

因為嫡子的身份是根據其出生時母親的狀況決定的。出生時母親是正妻,那就是嫡子。日後母親亡故或者其他原因,導致其他人成為正妻,但是這始終不能改變其嫡子的身份。

這裡有兩個歷史上的例子可以參考。

1、康熙皇帝的二兒子也就是太子是嫡長子,可是太子的生母孝成仁皇后赫舍里氏在生太子的時候就病逝了。但是即使康熙日後另立了其他皇后,可是二皇子的嫡長子身份始終不變。

2、商紂王有兩個同母的哥哥,長兄叫微子啟。紂王的父母都想讓微子啟當太子,但有大臣據法力爭,說:生微子啟時商紂王的母親為妾,生紂王時其母為妻,有妻的兒子在,就不能立妾的兒子為太子,雖然是同一母親。

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長子、嫡子的身份是不會改變的,會改變的是他們擁有的繼承權力。比如漢武帝時衛後寵衰,太子劉據於是不保(不保的是太子之位,繼承皇帝的位置,但不是嫡子的身份)


老王聊歷史


不論嫡庶,年紀最大的皇子就是皇長子。嫡子就是指正妻所生的兒子,所以只要做了皇后,生的兒子都是皇嫡子

長子永遠是長子

皇后去世,后妃當繼後,庶子變嫡子,假如這個庶子剛好是長子,那就是變成了嫡長子。原皇后的兒子還是嫡子,但不是長子。

清朝的道光皇帝就是以嫡長子身份即位的,但他的生母孝淑睿皇后早就去世了,繼後是孝和皇后鈕祜祿氏。繼後也生了兩個兒子,皇三子綿愷和皇四子綿忻,但是他們都只能稱為嫡子,而不能稱為嫡長子,並且在繼承權上次於道光。

嫡長子繼承製

嫡長子繼承製最早起源於商朝,是維繫宗法制的核心制度之一,作為一種繼承原則在歷朝歷代中延續,具體規定為“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意思就是不管他有沒有能力,王位的繼承人都必須是王的嫡親長子,假如王不止一個老婆,那麼王位的繼承人就必須是王后所生的長子。庶子不管生的早還是晚,都沒有繼承權。

那麼問題來了,假如王后沒有兒子呢?那就立嬪妃中位份最高,身份最貴重的一位所生的兒子繼承王位,而不是所有的嬪妃所生的兒子裡年紀最大的那個。

所以《鶴唳華亭》裡的太子地位是很難動搖的,庶子就是庶子。


歷史小板凳凳


這個問題得分兩種情況:原皇后去世前,她的兒子是否被立為太子?

1、沒有被冊立為太子

如果是這種情況,歷史上有一個案例跟問題所描述得一模一樣。也就是漢宣帝劉病已的原配皇后許平君。

劉賀被廢后,霍光新立了“巫蠱之禍”中劉據一脈唯一的倖存者劉病已為帝。劉病已即位後冊立了自己的原配妻子許平君為皇后,此時劉、許二人已育有一子,也就是後來的漢元帝劉奭。但是,三年後霍光的老婆霍顯派人毒死了許平君。這時,劉奭還沒有被立為太子。緊接著,劉病已冊立霍光的女兒霍成君為皇后,可幾年下來霍成君始終沒有孩子。等霍光去世後,劉病已當即立劉奭為太子。這時,霍顯氣得吐血說道:“現在立太子,等將來成君生的兒子怎麼辦?只能封王嗎?”

(劉病已和許平君劇照)


從霍顯這句話可以知道:霍成君代許平君為皇后即為嫡妻,所生之子理所當然為嫡長子,她之所以這麼生氣是因為劉病已並沒有按立嫡的祖制去冊立太子。所以,如果原皇后去世,她的兒子還沒有被立為太子,按照祖制新皇后的兒子應為嫡長子。

(霍光女兒霍成君劇照)


2、已經被冊立為太子

這種情況也得分原皇后因什麼而死。如果是正常死亡,就像李世民的長孫皇后,之後的十四年李世民乾脆就不立皇后了。當然,李承乾最終也被廢了,可這跟長孫皇后的死無關;如果是被皇帝廢了,就像光武帝劉秀的第一任皇后郭聖通,她的兒子劉疆當時還為太子。可最終也為了自保辭去了太子之位,這才冊立新皇后陰麗華的長子劉莊為太子(漢明帝)。

(劉秀第一任皇后郭聖通劇照)


所以,如果原皇后正常死亡,只要太子沒犯錯,新皇后的長子是無法取代太子;如果原皇后因為犯嚴重的錯誤或死或廢,那原來的太子就如坐針氈了,自己不請辭就可能被皇帝或是新皇后的勢力所針對。


亂世中的歷史


毫無疑問,元后的兒子是嫡長子,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元后的身份尊貴,又是原配,其後代血脈正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