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蔥苗發黃是什麼原因?

手機用戶6968678897


大蔥苗發黃,原因已為你找好,趕快去解決吧。大蔥是我們生活中的常見調味品。在農村,家家戶戶都有種植。但是,有的農戶在大蔥苗期,發現蔥苗發黃、長勢緩慢等問題。那麼大蔥發黃是什麼原因?下面就同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一、大蔥苗發黃是什麼原因?

大蔥苗期發黃可以發生在苗床地,也可以發生在剛移栽的幼苗。特別是在水肥不足、高溫乾旱、長勢衰弱、管理跟不上等情況下,容易加重此病的發生程度。引起大蔥葉片發黃的原因多見於以下方面:

  • 1、病蟲為害:大蔥黃矮病致大蔥黃葉較為普遍,傳播媒介是蚜蟲、薊馬等。這是一種病毒病,一般在苗期發病,具體症狀為:蔥苗的葉尖逐漸黃化、花斑、扭曲、生長慢,嚴重時逐漸發生葉片枯黃、枯死等現象。
  • 2、土壤板結:當苗床或移栽地經大水及大雨噴淋後,易使土壤逐漸嚴重板結,土壤的通氣透性會變得很差,造成大蔥根系的呼吸和吸收功能受阻,這是由於土壤嚴重板結,土壤通氣透水性差,致大蔥苗植株矮小、葉子發黃。
  • 3、漚根亂根:大蔥幼苗可因多種原因引起漚根和亂根,從而導致大蔥苗發黃,甚至死苗情況。一是積水大蔥喜溼怕澇。若在苗期土壤積水,就會發生漚根、繼而發生大蔥苗發黃的現象。二是重茬亂根。若多年連作,易使土傳病害大量發生,造成亂根,引發大蔥苗發黃。

  • 4、生理障礙:一是大蔥苗缺乏鈣、鎂微量元素等,如:缺鈣時發育受阻,造成心葉黃化和幹尖現象;缺鎂可促發大蔥苗的黃化現象。三是缺水少肥,如:土壤乾旱,植株缺水易引起葉黃,基肥和追肥不充足,大蔥苗養分供養不上,屆能夠造成黃葉。

二、大蔥苗發黃要怎樣補救?

  • 1、防病蟲害:對於黃矮病引起的大蔥苗發黃,防治蚜蟲這個傳播途徑最為關鍵,可用70%乙酰胺類和70%吡蟲啉水分散顆粒噴施。防治黃矮病,可用0.1%三烏頭醇+0.4%硫酸銅+1%十二烷基硫酸鈉+20%病毒A潤溼性粉劑等。
  • 2、疏鬆土壤:土壤板結情況下,可在大蔥地隨水衝入施免深耕土壤調理劑,每畝約200克左右。土壤疏鬆了,其通氣透水能力得到增強,大蔥根系得以恢復發育,當植株健壯時,黃葉就能很快消失了。
  • 3、合理水肥: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或無機生物復混肥,可按照氮、磷、鉀分別為0.75:0.27:0.99的比例進行配方施肥,根外追肥用20%的氮、磷、鉀、鈣、鎂、硫、鋅等肥料元素,每10天噴施1次。另外可以每20天左右噴施一次蕓薹素碩豐481,以提高抗病能力,改善黃葉現象。

  • 4、防根漚亂:禁止大水漫灌,要小水勤澆。當土壤積水過多時,要及時進行清溝排水。可用根施通隨水澆施,促進根系恢復發育,提高吸收能力。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大蔥的爛根情況,可實行隔茬種植或者三年輪作一次即可。

總之。大蔥苗發黃是什麼原因?主要原因如下。主要原因有病蟲為害、土壤板結、漚根亂根、防根,或者生理障礙等原因引起。補救措施是防病蟲害、疏鬆土壤、合理水肥、防根漚亂等。只要這樣作,就會很快恢復大蔥的長勢。


幸運的林星星


蒜和蔥在生長過程中發生葉尖發黃等情況,大多是生長期間的正常現象。

一般來說,在蒜、蔥“爛母”以後,植株生長加快,所需要的養分急增,而種蒜、種蔥內的營養已耗盡,這時蒜、蔥生長需要依靠根系吸收養分,由葉片光合作用製造有機養分,容易出現蔥蒜苗體內營養青黃不接,供需失衡的情況,這時便會出現黃葉,葉尖顏色由淺至深,直至幹尖產生。

這種情況通常在植株下部1-4葉上出現,新抽生的葉子一般不會出現這種症狀。通過選用良種,加強栽培管理,可以預防這種情況發生。

近年來一些蔥、蒜類作物種植基地,如徐州等地,由於連年重茬種植,病害發生逐年加重,引起葉片發黃等現象。所涉及到的病害種類很多,而且有細菌性的、真菌性的,即使知道是哪種病,發病後用藥防治效果也不是很好。常見的有葉枯病、疫病等。

生產上對這些病害,最好能採取輪作換茬的方法。在生產基地,換茬不太方便,應儘量採用水旱輪作(如稻-蒜輪作)的方法來減輕蔥蒜病害發生。在發病初期,葉枯病可以使用撲海因、大生、福星、世高等藥物防治;疫病可以使用安克·錳鋅、普力克、克露、霜脲·錳鋅等藥物防治。

大蔥葉尖發黃幹尖,主要原因是連年重茬導致葉枯病發生加重。其主要防治措施,一是輪作換茬。最好能水旱輪作,或改種蜜本南瓜等其它低矮蔬菜。二是採取藥劑防治。排蔥前將蔥種用抗重茬劑“恩益碧”做浸種處理;排蔥時再用“恩益碧”兌水定根;發現病害後,搶在發病初期用75%的百菌清或80%的噴克500倍液(或撲海因、大生、福星、世高、敵克松等藥劑)噴霧,每隔7~10天一次,連噴3~4次,可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趙小賤賤聊三農


蒜和蔥在生長過程中發生葉尖發黃等情況,大多是生長期間的正常現象。一般來說,在蒜、蔥“爛母”以後,植株生長加快,所需要的養分急增,而種蒜、種蔥內的營養已耗盡,這時蒜、蔥生長需要依靠根系吸收養分,由葉片光合作用製造有機養分,容易出現蔥蒜苗體內營養青黃不接,供需失衡的情況,這時便會出現黃葉,葉尖顏色由淺至深,直至幹尖產生。這種情況通常在植株下部1-4葉上出現,新抽生的葉子一般不會出現這種症狀。通過選用良種,加強栽培管理,可以預防這種情況發生。 近年來一些蔥、蒜類作物種植基地,如徐州等地,由於連年重茬種植,病害發生逐年加重,引起葉片發黃等現象。所涉及到的病害種類很多,而且有細菌性的、真菌性的,即使知道是哪種病,發病後用藥防治效果也不是很好。常見的有葉枯病、疫病等。 生產上對這些病害,最好能採取輪作換茬的方法。在生產基地,換茬不太方便,應儘量採用水旱輪作(如稻-蒜輪作)的方法來減輕蔥蒜病害發生。在發病初期,葉枯病可以使用撲海因、大生、福星、世高等藥物防治;疫病可以使用安克·錳鋅、普力克、克露、霜脲·錳鋅等藥物防治。 大蔥葉尖發黃幹尖,主要原因是連年重茬導致葉枯病發生加重。其主要防治措施,一是輪作換茬。最好能水旱輪作,或改種蜜本南瓜等其它低矮蔬菜。二是採取藥劑防治。排蔥前將蔥種用抗重茬劑“恩益碧”做浸種處理;排蔥時再用“恩益碧”兌水定根;發現病害後,搶在發病初期用75%的百菌清或80%的噴克500倍液(或撲海因、大生、福星、世高、敵克松等藥劑)噴霧,每隔7~10天一次,連噴3~4次,可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一顆紅星4


蔥在生長過程中發生葉尖發黃等情況,大多是生長期間的正常現象。一般來說,在蒜、蔥“爛母”以後,植株生長加快,所需要的養分急增,而種蒜、種蔥內的營養已耗盡,這時蒜、蔥生長需要依靠根系吸收養分,由葉片光合作用製造有機養分,容易出現蔥蒜苗體內營養青黃不接,供需失衡的情況,這時便會出現黃葉,葉尖顏色由淺至深,直至幹尖產生。這種情況通常在植株下部1-4葉上出現,新抽生的葉子一般不會出現這種症狀。通過選用良種,加強栽培管理,可以預防這種情況發生。 近年來一些蔥、蒜類作物種植基地,如徐州等地,由於連年重茬種植,病害發生逐年加重,引起葉片發黃等現象。所涉及到的病害種類很多,而且有細菌性的、真菌性的,即使知道是哪種病,發病後用藥防治效果也不是很好。常見的有葉枯病、疫病等。 生產上對這些病害,最好能採取輪作換茬的方法。在生產基地,換茬不太方便,應儘量採用水旱輪作(如稻-蒜輪作)的方法來減輕蔥蒜病害發生。在發病初期,葉枯病可以使用撲海因、大生、福星、世高等藥物防治;疫病可以使用安克·錳鋅、普力克、克露、霜脲·錳鋅等藥物防治。大蔥葉尖發黃幹尖,主要原因是連年重茬導致葉枯病發生加重。其主要防治措施,一是輪作換茬。最好能水旱輪作,或改種蜜本南瓜等其它低矮蔬菜。二是採取藥劑防治。排蔥前將蔥種用抗重茬劑“恩益碧”做浸種處理;排蔥時再用“恩益碧”兌水定根;發現病害後,搶在發病初期用75%的百菌清或80%的噴克500倍液(或撲海因、大生、福星、世高、敵克松等藥劑)噴霧,每隔7~10天一次,連噴3~4次,可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不會放棄的小草


蒜和蔥在生長過程中發生葉尖發黃等情況,大多是生長期間的正常現象。一般來說,在蒜、蔥“爛母”以後,植株生長加快,所需要的養分急增,而種蒜、種蔥內的營養已耗盡,這時蒜、蔥生長需要依靠根系吸收養分,由葉片光合作用製造有機養分,容易出現蔥蒜苗體內營養青黃不接,供需失衡的情況,這時便會出現黃葉,葉尖顏色由淺至深,直至幹尖產生。這種情況通常在植株下部1-4葉上出現,新抽生的葉子一般不會出現這種症狀。通過選用良種,加強栽培管理,可以預防這種情況發生。 近年來一些蔥、蒜類作物種植基地,如徐州等地,由於連年重茬種植,病害發生逐年加重,引起葉片發黃等現象。所涉及到的病害種類很多,而且有細菌性的、真菌性的,即使知道是哪種病,發病後用藥防治效果也不是很好。常見的有葉枯病、疫病等。 生產上對這些病害,最好能採取輪作換茬的方法。在生產基地,換茬不太方便,應儘量採用水旱輪作(如稻-蒜輪作)的方法來減輕蔥蒜病害發生。在發病初期,葉枯病可以使用撲海因、大生、福星、世高等藥物防治;疫病可以使用安克·錳鋅、普力克、克露、霜脲·錳鋅等藥物防治。 大蔥葉尖發黃幹尖,主要原因是連年重茬導致葉枯病發生加重。其主要防治措施,一是輪作換茬。最好能水旱輪作,或改種蜜本南瓜等其它低矮蔬菜。二是採取藥劑防治。排蔥前將蔥種用抗重茬劑“恩益碧”做浸種處理;排蔥時再用“恩益碧”兌水定根;發現病害後,搶在發病初期用75%的百菌清或80%的噴克500倍液(或撲海因、大生、福星、世高、敵克松等藥劑)噴霧,每隔7~10天一次,連噴3~4次,可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鄉村小穩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關於你的問題我有以下幾個觀點!

1:蒜和蔥在生長過程中發生葉尖發黃的情況大多是正常現象,由於蔥蒜在爛種之後,蔥蒜的生長速度加快,需要的營養也要增加,而子種的營養已經耗盡,所以容易出現葉尖發黃,這種情況可以採取選用良種,加強管理來預防!

2:是由於病害產生的葉枯病,對於這種情況可以採用少量的藥物防治,但是發病後用藥物防治的效果也不是很好,最好是可以採用水旱交替輪作的方法來減輕病害的發生!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我是大迷毛


大蔥苗發黃的原因:

1.土壤溼度過大。大蔥原產中亞、西亞等地,耐乾旱,不耐過大溼度。特別是在高溫生長緩慢階段,乾旱不會造成死亡,而過大的土壤溼度往往造成澇害而死株,這就是俗話說的“大蔥幹不死淹的死”。今年夏秋季雨水較頻繁,雖然雨量並不大,但是土壤一直處於溼潤狀態,造成了澇害,使根系部分窒息死亡,地上部就出現了葉片發黃的現象。

2.空氣溼度過大。大蔥葉的表面有一層蠟質,具有保護水分散失的作用,蒸騰作用較小。今年的夏秋季節連陰雨天較多,空氣溼度較大,抑制了蒸騰作用。因此根系的吸收作用減少,通過吸收水分帶到葉片的營養元素——氮、磷、鉀、鈣、鎂、硫、鋅等肥料元素也大大減少。長期的缺乏肥料元素也會造成葉片發黃。

3.病害嚴重。由於多年的連作,土傳病害嚴重,造成軟腐病、枯萎病、根腐病、霜黴病的大量發生。加上土壤溼度過大,更加劇了病害的危害,這些病害都能造成幹尖黃葉。

防止大蔥幹尖黃葉的措施:

1.深耕排水,及時排水。一般要求深耕30釐米。沒有深耕條件時,可在定植時,或8~9月份隨水衝施土壤調理劑——免深耕,每畝200克,約20天,即可使50~100釐米深的土壤疏鬆通透。土壤疏鬆了,一般的中小雨水全滲下去,地表不積水,防止了澇害,降低了溼度;根系發育好了,植株健壯,抗病力強,澇害也減輕了。

2.根外追肥。8~9月份結合防治病蟲害,每10天噴施一次營養液——千分之二的氮、磷、鉀、鈣、鎂、硫、鋅等肥料元素,防止缺乏營養元素。

3.每10~20天噴施一次植物生長調節劑——天然蕓薹素碩豐481,促進光合作用進行,改善營養生產狀況,提高抗病能力,減少黃葉現象。

4.除了利用輪作防治土傳病害外,還可在定植大蔥時撒多菌靈、甲基託布津等藥劑,或生長期灌上述藥劑防治根腐病、枯萎病。軟腐病應噴施農用鏈黴素防治。


初心YWX


是根腐病。大蔥葉尖發黃,隨後萎縮枯死,其根莖部組織變黑、腐爛,根系逐步壞死,最終導致死苗、死棵。防控可用惡黴靈、甲霜靈等均勻噴施加灌根。所以種植大蔥要注意以下幾點

大蔥品種各異,四季都可以播種,但最適合播種的時間為秋季的十月上旬期間,此時的溫度最適宜育種發芽。秋播發芽後,長到冬天前的大小最好是兩葉一心,這樣來年就容易達到豐產。

栽種大蔥的苗床,要地勢平坦、肥沃疏鬆,最好能夠靠近水源,方便排水補水。苗床要淺耕細耙,土質要上松下實,還需要適當的施加複合肥,每畝苗床50公斤左右。播種前要給土壤殺菌滅蟲,可適當噴灑多菌靈、呋喃丹等藥劑進行消毒滅菌、消滅地下蟲害。

播種前保持苗床溼潤,然後將種子拌上沙土均勻播撒,最後在種子上面覆蓋一層薄土,厚度在1.5釐米左右,太薄太厚都不容易出苗。

大蔥種子出苗後要控制水量,避免土壤板結淤苗,導致小苗腐爛死亡。如果水量不足,要等到大蔥小苗的葉子伸直之後再澆水,還要及時人工除草,不可用除草劑。等到大蔥蝦苗長到2釐米以上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噴灑防治病菌的藥物。小苗長到5釐米的時候,可以適當的施加尿素,促進小苗生長。

大蔥在生長期間可能會遭受病蟲害的侵襲,潛葉蠅、紫斑病等都比較常見,在發現後蟲害後可以噴灑氧化樂果、噻蟲嗪等藥劑進行防治。紫斑病等病害需要噴灑多菌靈可溼性粉劑進行防治。


523頂頂


防止大蔥幹尖黃葉的措施:

1.深耕排水,及時排水。一般要求深耕30釐米。沒有深耕條件時,可在定植時,或8~9月份隨水衝施土壤調理劑——免深耕,每畝200克,約20天,即可使50~100釐米深的土壤疏鬆通透。土壤疏鬆了,一般的中小雨水全滲下去,地表不積水,防止了澇害,降低了溼度;根系發育好了,植株健壯,抗病力強,澇害也減輕了。

2.根外追肥。8~9月份結合防治病蟲害,每10天噴施一次營養液——千分之二的氮、磷、鉀、鈣、鎂、硫、鋅等肥料元素,防止缺乏營養元素。

3.每10~20天噴施一次植物生長調節劑——天然蕓薹素碩豐481,促進光合作用進行,改善營養生產狀況,提高抗病能力,減少黃葉現象。

4.除了利用輪作防治土傳病害外,還可在定植大蔥時撒多菌靈、甲基託布津等藥劑,或生長期灌上述藥劑防治根腐病、枯萎病。軟腐病應噴施農用鏈黴素防治



曹州大集匯


蔥在生長過程中,葉尖發生變黃等情況,大多是生長期的正常現象。

一般來說蔥的生長加快,所需的營養急劇增加,種苗的營養急劇耗盡,蔥的成長需要靠根部吸收養分,由葉片光合作用製造有機養分,供養不均,這時變會出現黃葉。

遇到這種病害,應該選擇優良品種,輪流換茬種植,不要年年種植,出現重茬。來減少發病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