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被娃折磨"瘋"的父母來看看這套書吧

疫情期間,在家"宅"了這麼久,你和孩子相處得怎麼樣?

據說很多父母在家中陪孩子,陪出了精神崩潰,四腳吞金獸,充電五分鐘待機兩小時,隨時失控隨時闖禍讓你哭笑不得。

忍不住發怒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也許是我們的陪伴方式出了問題。今天帶來一本為有3到6歲孩子家庭打造的親子互動故事書《咪好一家》,不妨拉著孩子坐下來、玩起來。

宅家被娃折磨

《咪好一家》講述了一個小鎮上三胎貓咪家庭和朋友們的故事,滿足了大眾對於幼兒家庭啟蒙教育需求,其中包括貼近生活的日常主題,幽默有趣且安全的故事內容,以及對家庭成員的正向引導。

解決問題用思考和行動,別把情緒掛在嘴邊

當孩子表現不好,父母尤其是媽媽的憤怒情緒總是第一時間被引燃。其實,把即將脫口而出的"不準""不許"換成"不如我們這樣吧""還可以怎樣呢",孩子也許會回報你一個意料之外的創造力和執行力。

在《咪好一家》中,三個孩子遇到問題時,都喜歡開動腦筋,三思而行,團結合作用行動去解決問題,他們也會犯錯闖禍,也會不知所措,但媽媽和爸爸的反應卻一直溫和隨性,讓我們懂得,教育並非消滅錯誤,而是引導成長。

爺爺帶小貓們去潛水,這令他們感到不安和焦慮,但最終還是選擇勇敢面對困難與挑戰。布丁不會跳舞,全家齊動員幫助他學會了舞蹈,一家人改獲得了舞蹈比賽的勝利,體現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小朋友們為馬戲表演做練習,糖果通過愛的交流馴服了"大獅子"爸爸,並在這一過程中理解了平等與尊重的意義。孩子們進入超市要麼激動得取捨兩難,要麼疲懶得吵鬧想回家,媽媽讓他們去完成清單上的計劃,給他們主動權並讓他們掌握購物的能力。

宅家被娃折磨

宅家被娃折磨

宅家被娃折磨

宅家被娃折磨

孩子就是孩子, 他們無法看懂嚴厲背後的焦慮,只是會因忽而暴躁忽而溫柔、忽而熱情忽而冷淡的情緒化父母而感到自尊心的受挫與安全感的下降。就像溫暖的春風能夠吹下人們的帽子,而蕭瑟的秋風卻只能讓人把寒衣越裹越緊一樣,對於讓孩子聽話來說,父母有技巧的溫和比生氣、威脅更有力量。父母之於子女最好的關係,也許是深愛卻不抓牢,欣賞而少批判,管教但不傷害,批評但非責備,建議而不強求,幫助卻不看低。

直面現實家庭教育問題,換種方式表達需要

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一對夫妻、一個或多個孩子的家庭,表面看上去,應該是一副祥和、幸福、美滿的畫卷,但當家庭教育問題出現時,這副畫卷隨時都會硝煙瀰漫。孩子成長過程中,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狀況,尤其是以自我為中心,極易引發家庭成員的爭執,為和諧的生活帶來煩惱。

這時,父母需要有積極的心態,用這種心態為孩子營造一個開放的環境,讓他們在遇到分歧和矛盾時,想辦法用高級的行動去化解干戈,就像咪好家裡的氛圍,我們看不到長幼的偏心和寵溺,只看到在日常的瑣碎小事中父母不失時機的機智引導。

糖果為了讓哥哥們服從她,拿媽媽的毛衣針假裝魔法棒控制他們,被媽媽發現後告知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像"請""謝謝"等魔法詞語,引出禮儀是人際關係中真正的魔法。孩子們照顧小金魚不當,媽媽用同理心教育法,讓他們肩負起愛心和責任。通過為媽媽準備生日禮物,孩子們懂得了反哺和感恩,學會用有意義的方式表達愛。星期日媽媽去健身,爸爸負責照顧孩子,可他真的太累了睡著了,三隻小貓無法叫醒爸爸,就決定幫爸爸好好睡一覺,在照顧爸爸過程中懂得了擔當和關愛。

宅家被娃折磨

宅家被娃折磨

宅家被娃折磨

宅家被娃折磨

兩歲的寶寶就已經知道"自己"的含義,這種意識能夠賦予孩子一種全新的責任感,知道自己的東西要自己保護好,他們心中渴望被認可,但這並不會導致"自我為中心"。在父母的智慧引導之下,讓孩子擁有一顆善於體會愛的感恩之心,去感受更多的幸福;同時,也要讓孩子擁有一顆付出愛的無私之心,去享受給予的快樂。就像故事中那些代入式的體驗,不僅把豐富的社會生活展現在孩子面前,幫助他們思考親情、友情的建立和維護,體會如何求同存異、化解危機,嘗試幫助和安慰他人,並在其中感受到彼此濃濃的愛與關懷。

每個家庭成員都不完美,但相愛理解又包容

家人是我們此生最大的緣分,家庭則是磨練心性的重要場所。父母與子女,夫妻之間,兄弟姐妹,生活在同一屋簷下,難免生出齟齬,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每個人也都有內心的不足和領悟的高下。也許當我們還沒有對自己與父母的關係思考到通透,就匆匆與另一個人組建了新的家庭,沒有血緣關係卻很快受血緣牽絆,難免遇事處理不當

初為父母的年輕爸爸媽媽們,同樣可以通過小貓咪們的故事獲得很多家庭教育的啟迪。

媽媽有事外出,把孩子交給爸爸照看,爸爸在家手忙腳亂,媽媽也體會到了爸爸在外的不易,其實,養育孩子是夫妻共同的責任,爸爸媽媽的角色互換,有助於彼此的理解和情感溝通。孩子們到奶奶家,奶奶擔心他們磕了碰了受涼了,不讓跑也不讓跳,孩子們和奶奶在一起體會不到和父母在一起的快樂,隔代人帶娃總比父母多一些擔憂和溺愛,但這受年代與經歷影響,而非老人的過錯,作為父母應該適度放手把孩子交給老人,因為他們的成長,既需要父母適度的管,也需要老人適度的寵,合作才能培養出內心健康、積極可愛的孩子。

宅家被娃折磨

宅家被娃折磨

一直喜歡南懷瑾先生這句話,"不要以為修行就是找個茅棚,找個清淨的地方,大菩薩的入世修行才難,你要在人世間做個賢妻良母或者是做個盡責的好父親好丈夫,這就不容易了。"在一個有愛的家庭裡,媽媽往往鑄就孩子的安全基地,爸爸則幫孩子打開新世界大門,老人的閱歷和人生可以是孩子無法參與卻充滿想象的實踐課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包容不足發揮強項,才能給孩子成長更多的助益。最好的家庭不是最好的你遇上最好的我,而是我們幫彼此變成了更好的自己。相互依存卻又彼此獨立,共擔風雷雨露、共享霧靄霓虹,給予彼此最真摯的理解和包容,才是家庭港灣的真正價值。

多種方式互動增進感情,但願我們共同進步

這套書源自俄羅斯2D系列動畫片,講述了小貓咪好一家的有趣生活和成長故事,該動畫片目前已在全球超過143個國家和地區播出,更是在英國和俄羅斯等地取得了動畫節目收視的第一名。但不同的是,在每一冊書中,都穿插了很多引導父母和孩子共同閱讀、相伴玩耍的模塊,比起看視頻,更增添了閱讀的無盡趣味。

宅家被娃折磨

比如,在故事中加入親自互動時間和故事回顧環節,引導孩子思考,讓閱讀更加投入。迷宮、飛行棋、親子韻律操和親子時刻將教育理念融入趣味遊戲,增強互動性體驗,增進親子關係。家長沙龍深入剖析每冊主題,併為家長提供實用妙招,幫助我們更輕鬆、更開心、更優秀地做好父母。

孩子的成長,不僅需要單向的教育,更需要與父母雙向的教學相長。在共同完成任務和親密互動中,孩子的創造力、應變力也可能會給我們啟發,孩子的成長變化和進步可能會告訴我們有些管控是時候該放手。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陪伴帶來的自我反思和改變,會讓年輕的父母更願意平等傾聽和友好交流,這將不同於我們的父輩所期待的因自身付出而獲得兒女的尊敬與感激。我們相信,親子關係從傳統走向現代的這條路,作為新一代父母的我們,雖然走得不快,但一直在努力


宅家被娃折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