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羅直播:一場事件營銷,而不是帶貨營銷


老羅直播:一場事件營銷,而不是帶貨營銷


4月1日,愚人節,羅永浩開啟了人生第一次帶貨直播。


3小時內,支付交易總額超1.1億元,累計觀看人數超4800萬人,創下了抖音平臺目前已知的最高帶貨紀錄。


在這篇文章裡,不講段子,只希望整合自己所見所聞,分享一些自己從營銷出發的思考。它分為以下幾部分:


01 老羅直播的本質是什麼?

02 老羅直播將會改變什麼?

03 老羅直播對於營銷人的啟發是什麼?

04 彩蛋


01 老羅直播的本質是什麼?


這次直播累計4892.2萬人觀看,給幾十家品牌主帶來1.9億的銷售額。其中老羅本身的收入從高到低分為以下幾類:

  • 【直播簽約費】6000萬元,來自平臺方抖音。
  • 【賣貨分成】小道消息老羅得到的品牌分成大約是一般主播的2-3倍,按平均分成比例20-30%來算,預估為3800萬元
  • 【坑位費】按60萬元/坑位費,按20個坑位算,老羅月季進賬1200萬元
  • 【音浪收入】362.3萬元,按平臺和主播分成50%比例算,預估老羅拿到大概182萬元。


這樣一算老羅一場直播下來收入大概有1.1億。


由此可見,老羅直播的買單者主要就是抖音和幾十家品牌主。這次直播的本質就是一次【事件營銷】和【廣告變現】,而不是薇婭、李佳琦的【帶貨直播】。


品牌從老羅直播這裡獲得了品牌曝光,而平臺方抖音從老羅這裡獲得了一次與快手、淘寶等正面競爭的機會。


正如軍武科技CEO曾航所說:“事件營銷和帶貨直播的區別是什麼?那就是事件營銷是短期爆發,不可持續。第一次企業有新鮮感,有話題性,圍觀的吃瓜群眾多,第二次衰減,第三次減半,第10次可能就沒人看了。而帶貨直播,通過一次一次優秀的購物體驗,積累了一批很優質的用戶,持續變成平臺。”

老羅直播:一場事件營銷,而不是帶貨營銷

02 老羅直播將會改變什麼?


從用戶、平臺、主播、品牌主等幾個方面,有許多變化在悄悄發生。


  • 用戶


過去的電商直播還是基於性價比的邏輯,靠全場最低價俘獲入場觀眾。


而昨天是第一次電商直播實現了破圈效應。它突破了原有的平臺圈層,在微信朋友圈、眾多社媒上形成了大範圍的討論,也讓許多本身對價格不敏感的用戶體驗了一回直播購物。


但這裡也有個問題:電商直播的邏輯是貨品找人,但這個邏輯在多大的程度成立?它跟頭條倡導的"信息找人"又有多少區別?


如果說“信息找人”,是因為很多時候人對信息的需求量大,過去搜索效率不夠高;那麼在“貨品找人”的邏輯裡面,人對於物品的需求會是無止境的嗎?一個人購買的東西里面,又有多少將會屬於衝動性消費?


從這個意義來說,直播電商會不會改變我們一直以來的消費方式,把一些過往的目的性消費轉變成衝動性消費?比如食品、衣服、娛樂,甚至教育等。


用戶會不會越來越喪失自我選擇的主動權,而把選擇的權力讓渡給了品牌商、平臺、媒體等?


  • 平臺

目前來看,淘寶直播擁有了薇婭、李佳琦;快手也有辛有志,如今抖音也斬獲了老羅這個現象級的帶貨主播。


-在未來一年,淘寶直播將發放500億元資源包,為生態夥伴投入百億級資源,表示要“創造百億級收入”;-快手在去年推出主播扶持計劃,協助公會打造百萬粉絲主播;-抖音也推出“百萬開賣”主播扶持計劃,鼓勵更多創作者進行直播。


淘寶、快手、抖音這類綜合類平臺競爭激烈,小紅書、鬥魚直播等垂直領域平臺也正在逐步加快直播步伐。正如媒體爆款法則裡所報道的:“對加碼直播電商的抖音來說,能否把羅永浩打造成抖音的“辛巴”或“李佳琦”式的標杆案例,繼而吸引更多品牌在抖音生態內進行投放,恐怕是比單場GMV來得更重要的事情。”


因此,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我們勢必會看到越來越多的平臺都以激烈的姿態加碼直播,補貼、簽約新主播……


  • 主播

正如淘寶直播前運營負責人趙圓圓曾表示:“目前更多的主播還是來自於檔口、促銷員、空姐、店主等群體,缺乏專家、研究員、發明家、產品經理等某些行業中的翹首人物。”


經老羅一戰,主播戰場或許會誕生新的陣營。

一邊是傳統的草根出身主播,他們憑藉出色的銷售技巧、對產品的瞭解和鏡頭表現能力,贏得了持續的關注和用戶買單;而另一邊,專家型、CEO主播們開始闊首挺胸走向前臺,賣產品,招攬人才,打品牌影響力。像羅永浩這樣的降維打擊、破圈層的進攻將會越來越普遍。朋友圈有近千名CEO,說一下我對他們行為的觀察:


  • 觀察一:視頻號開啟以來,CEO們已經迫不及待開始嘗試短視頻的方式來做個人品牌。80%都已經有自己的幕後團隊在運作視頻號。
  • 觀察二:老羅直播一開始,就已經有不少技術男CEO表示焦慮了,揶揄“不懂直播的CEO不是好的CEO“。

因此我們可以大膽推斷,未來的CEO將越來越難藏在幕後,公司之間的競爭不再侷限在產品之間,CEO領導力、表達力等都將構成品牌核心要素,加速改變市場認知。正如一位市場從業者說:“以前專心賣貨,現在我們專心把CEO賣出去”


因此,在頭部效應已經非常明晰的主播生態裡,傳統玩家——主播和MCN的壓力也將會越來越大。從去年開始,主播和MCN的收入就開始大幅下滑,MCN紛紛選擇合併抱團取暖,降薪裁員的消息也屢屢傳出。直播效果翻車事件讓眾多品牌主掉頭而去,短視頻平臺的高額簽約集中於頭部,沒有品牌主和平臺的支持,傳統主播將會越來越艱難。


當然,新入場的高舉高打的專家型、CEO主播們也面臨著不少挑戰。如何展示產品?如何面對鏡頭,與消費者溝通?而付費系統、供應鏈如何跟上?這一切需要的不僅僅是主播本人的努力,而是戰略的重新審視和整個團隊的部署安排。

老羅直播:一場事件營銷,而不是帶貨營銷

  • 品牌主

不少品牌表示這場直播還是挺划算的,大部分還是看重其品牌宣傳的效果,至於賣多少貨,那是後面的事情了。具體品牌如何算賬,可以見劉潤這篇文章:https://mp.weixin.qq.com/s/mOw18fKqMLSC2eU_HvzNdw


對於品牌主來說,我認為大家從這次直播普遍獲得了兩個共識:


  • 直播不得不做,不可不做。正如下圖所說,傳統的跨平臺、碎片化、難以追蹤投放效果的營銷長鏈,在直播中變成了封閉場景、集中爆發的需要,並且數據可跟蹤、可追溯。沒有人不喜歡這樣的方式。
  • 如上所說,個人IP的打造刻不容緩。沒有IP的要趕緊打造IP,有IP的要趕緊擴大IP影響力。


老羅直播:一場事件營銷,而不是帶貨營銷

而對於營銷人,在這次事件營銷中,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在哪裡?請看下面一段。


03 老羅直播對於營銷人的啟發是什麼?


縱觀這場直播,其實對於很多做品牌市場的人來說,它是不可複製的。這裡有幾個核心要素。


  • 流量IP

先說流量IP。老羅作為理想主義的代表在創投圈紅了十幾年,起起落落的故事本身就可以寫成一本書了。加上自身金句頻出,段子手是也。


互聯網的世界日新月異,但羅永浩的名字似乎一直沒被遺忘。從發佈直播消息後,羅永浩的百度指數再次達到一個峰值。這樣的流量IP你能找到幾個呢?


老羅直播:一場事件營銷,而不是帶貨營銷

作為品牌,未來我們會越來越強調流量IP的力量。問題就是自建流量IP還是外購流量IP?


自建IP需要時間、意願、能力,缺一不可。需要有人願意當IP,需要專人去打理IP形象、故事、言行舉止;但另一方面,個人IP又不是品牌刻意而為之,它是每個人天然的人格、價值觀的外露,有時候刻意造作反而會適得其反。


所以對於品牌人,或許未來更需要是一雙智慧的眼睛,找出每一個跟品牌相關的人、事、物閃光的地方,儘可能去擴大、宣傳。


品牌和CEO的聯繫也會越來越緊密,CEO即產品,CEO的氣質和產品的氣質緊密綁定。


但從另外一個意義來講,如果一個品牌沒有強有力、願意對外發聲的中心人物,或許品牌再怎麼做,也很難有出圈的影響力。


而外購IP這件事,更多就是跨界合作和付費的思路了,這點不做過度敘述。


  • 話題點

引用一位朋友的話:這次老羅直播,或許是所有理想主義者的哀嘆。


理想與現實如何平衡?一個人該為了金錢而犧牲夢想嗎?要做一個忠於我心的產品還是做一件能迎合人性的產品?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


這樣看似糾結又痛苦的主題,或許在每個人的心裡都響起了千千萬萬遍。所以人們看到老羅的直播,會產生天然的好奇:我要看看他到底怎麼做的。有些人期待他出醜,為此不齒;有些人或許會用這樣的例子來證明不顧體面而賺錢的自己。每個人都選擇去看見自己想要看見的事物。


所以老羅直播裡面,最大的熱點來源於老羅給小米手機賣廣告,這種極端的對比、魔幻主義的操作,讓用戶不得不感嘆命運的無奈,產生了心理和情感的強烈振動。

老羅直播:一場事件營銷,而不是帶貨營銷

所以真正要做一個出圈的傳播,必須要製造出有痛點的、從矛盾生髮的主題,並且引起足夠的情感激盪。它需要源於生活,又要高於生活。它似乎成為了一部戲,戲裡面的高潮,對現實的強烈的嘲諷,對美好世界的強烈嚮往,才是最能讓人衝動、好奇、興奮甚至焦慮從而產生行動的地方。


  • 相關方入場宣傳

3月19日,老羅微博發出直播預告後。3月26日,抖音正式官宣,聯手老羅開啟首次直播。以老羅為中心,在品牌主、平臺方抖音、媒體和營銷傳媒公司的推波助瀾下,老羅直播這個話題充分醞釀,發酵,終於在4月1日愚人節達到了高潮。


而直播之後,相關話題#羅永浩口誤#、#羅永浩刮鬍子##賺錢才是最大的體面#等話題在微博、微信等渠道百花齊放。有網友評論,李佳琦走到“口紅一哥”用了三年,而羅永浩到“帶貨一哥”只用了一週。
但不得不佩服的是,老羅在宣傳上的勤奮和努力是無人能敵,幾乎每隔十幾分鍾就會與各類大V和品牌主互動。

老羅直播:一場事件營銷,而不是帶貨營銷

老羅與品牌互動的地方也有很多刻意借鑑的地方,比如把和品牌主談價的過程錄下來。這算一種炒作,但對於需要跨界合作的品牌來說有很大啟發,把與合作方的互動曝光出來,不失為一種有趣的方式。

老羅直播:一場事件營銷,而不是帶貨營銷

具體視頻請見:http://t.cn/A6ZcgqYL?m=4487755712875103&u=1640571365


04 彩蛋:分享一些有意思的評論


  • 我覺得羅永浩這些成績都不算什麼,真正膽寒的應該是那些影視製作公司,為什麼上千萬人寧可看一個胖子毫無經驗語無倫次地賣貨,也不去看你們那幾千萬上億成本製作出來的電視劇和綜藝呢?——友人A


  • 老羅就像戰國時的蘇秦和張儀,是靠舌頭吃飯的。張儀在做楚國相國昭陽門客時,昭陽丟了和氏璧,因為張儀最窮,懷疑是他偷的,就把他抓來嚴刑拷打,差點就打死了才送回家。張儀老婆哭著說:“你說你讀什麼書,這要老老實實種田怎麼會有今天?”這時張儀勉強睜開眼睛,張開嘴問她老婆:“我舌頭還在嗎?”老婆說:“在”。張儀說:“這我就放心了。” 老羅也一樣,只要舌頭還在,這點音浪算個啥。——友人B


  • 本次直播自己主要關注三個方面:能否適應直播電商從流量型到專家型的趨勢;老羅的用戶以男性為主,能否成功獲得女性消費者的認可和買單;能否獲得95後一代消費者的認可和買單。我們聽得似懂非懂。——高樟資本創始人範衛鋒



https://mp.weixin.qq.com/s/6QBvCI-kiI8NzjDde6zdtQ

https://mp.weixin.qq.com/s/iWjhyndNvN8s7c26ga90aw

https://mp.weixin.qq.com/s/mOw18fKqMLSC2eU_HvzNdw

https://mp.weixin.qq.com/s/iWjhyndNvN8s7c26ga90awhttps://mp.weixin.qq.com/s/mY5JXp8MZnPi2DFpHj54dg


最後,你覺得老羅的直播還能持續嗎?歡迎關注我,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老羅直播:一場事件營銷,而不是帶貨營銷

佐伊的Neverland 跨文化 | 教育| 營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