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昌法師:難忘趙樸老“知恩報恩”的教誨

寬昌法師:難忘趙樸老“知恩報恩”的教誨

西安華嚴寺住持寬昌法師

中國佛學院原院長趙樸初居士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傑出的愛國宗教領袖,也是享譽海內外的著名作家、詩人和書法大師。生前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民宗委主任、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名譽主席、中國宗教界和平委員會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學院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等重要職務。作為他的學僧,大家都習慣性的親切叫他“趙樸老”或“樸老”。

中國佛教的今天,得感恩黨和國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以及對廣大宗教界的關心和幫助,也得感恩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老的不懈努力和正確領導。雖然趙樸老已經離開我們快二十年了,但他的思想精神一直伴隨和指引著我們,讓我們懷著“愛國愛教”、“知恩報恩”、“覺悟奉獻”的信仰追求,在新時代繼承發揚佛教優良傳統的同時為社會奉獻力量,為時代創造價值。

在趙樸老一生長達九十三年的人生中,足跡幾乎遍及全球,活動涉及方方面面,但無時無刻不與中國佛教聯繫在一起。他是中國近現代佛教的代表,體現了佛教與國家、佛教與民族、佛教與國際、佛教與文化等全方位的關係。所以在他逝世時,《人民日報》稱他為: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傑出的愛國宗教領袖、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趙樸初同志豁達大度,識大體,顧大局,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生活簡樸,清正廉潔,在海內外享有崇高威望和廣泛讚譽。趙樸初同志永遠值得人們尊敬和懷念。

對社會各界來說,沒有人不知道趙樸老的社會貢獻;對海內外佛教界來說,沒有人不知道趙樸老的道德行範;對中國佛學院的師生來說,沒有人不深受趙樸老的諄諄教誨;對於他的學僧來說,沒有人能夠不受益終身。作為趙樸老生前擔任中國佛學院院長的最後一批本科生中的一員,學僧真正的親近到趙樸老是在1999年報考中國佛學院本科班前後開始的,雖然時間不長、次數不多,但他的教誨終身難忘,一生受益。今天,懷著無限感恩,感念他的教誨,追思他的精神:

大局意識精神。趙樸老教誨師生都要有大局意識精神,要懂得大局觀念。所以中國佛學院的師生們都會堅定信仰,擁護黨和國家領導,維護祖國和平統一大業,致力於中外和平交往。在中國佛學院畢業任教或管理寺院和弘法事業的師生們,都具有良好的大局意識,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情況,都不會喪失根本原則,都能夠踐行自己的信仰,為時代創造價值。

愛國愛教精神。趙樸老教誨師生都要有愛國愛教精神,要將這種精神貫穿在實際行為上。因此中國佛學院每次新生入學,首先都要進行愛國愛教主題教育,組織學僧們到中國人民抗日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到八大處靈光寺朝拜佛牙舍利。再經歷四年的系統學習後,中國佛學院畢業的學僧,在各地都會發揮出積極作用,成為中國佛教界僧團隊伍中愛國愛教的中堅力量。

知恩報恩精神。知恩報恩是趙樸老親筆為中國佛學院書寫的院訓,成為中國佛學院教育學僧的基礎。是讓每一位學僧都要學會感恩,感恩國家、感恩三寶、感恩父母、感恩信眾。因為國家給我們創造了安寧和平的學習環境,三寶滋養了我們的法身慧命,父母給與了我們寶貴的生命,信眾在護持我們安心學修。知恩報恩是中國佛學院每個學僧學修的起點,也是在生命中弘法利生的終點。

不忘初心精神。趙樸老在教誨師生時說的最多就是要大家發菩提心,這個菩提心就是每一個師生的初發心。即為佛子,要當做佛事,以“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初發心,在校時能夠認真學習,畢業後都能做好弘法工作和寺院管理事務。因為不忘初心,才能牢記使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推動了中國佛教事業不斷健康發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了應有的社會貢獻。

為法忘軀精神。趙樸老不但教誨中國佛學院師生要吃苦耐勞,具有為法忘軀精神,自己更是身先力行,晚年生病住院期間每天都要關心國家大事,認真批閱文件,處理各類事務。中國佛教事業關聯著黨和國家政策,關聯著佛教自身健康發展,關聯著世界和平往來,期間很多具體的事務都要佛教界人士,尤其是愛國僧人去完成。那麼,就要有不畏困難,為法忘軀的精神,才能管理好佛教團體,做好弘法事業,才能維護好祖國和平統一大業。

2000年5月21日,在學僧還沒有完成本科學業之際,敬愛的趙樸老院長永遠的離開了我們。雖然當趙樸老學僧的時間不長,因趙樸老住院期間不敢打擾而親近的次數不多,但他的教誨一直印在腦海。懷著無限感恩,完成了四年本科是生課程,又繼續了三年研究生學習。研究生畢業後應陝西省宗教局、陝西省佛教協會邀請,抱著“知恩報恩”的心,回到陝西省佛教協會負責全省教務工作,2007年華嚴宗祖庭華嚴寺年久失修,近乎荒廢時又發心住持修復華嚴寺修復重建工作。十餘年來埋頭苦幹,白手起家,修復重建了華嚴宗祖庭西安華嚴寺。這一切,感恩於趙樸老院長“愛國愛教”、“知恩報恩”、“覺悟奉獻”的教誨。

記得2007年11月份在北京參加中央統戰部在社會主義學院舉辦的“全國佛教界人士讀書班”期間,集體前往人民大會堂參加由中央統戰部等多家單位舉辦的“紀念趙樸初同志誕辰100週年座談會”,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統戰部部長劉延東同志主持,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同志等黨和國家領導及宗教主管部門領導出席講話,兄弟宗教團體負責人和一起學習的傳印長老、根通長老、聖輝法師等300餘人參加。座談會上大家對樸老深情緬懷,回顧了樸老一生對國家所做的貢獻。回來後連夜寫了一篇《懷念樸老院長》的文章。其中寫到:

在樸老去逝後,不管是他的學僧,還是家人和朋友都有很多紀念性文字,裡面對樸老的方方面面都有很多不同層次的紀念,我一直沒有寫點什麼,不是不願意寫,而是不知該如何寫……今天,我該寫點什麼了?

在生活中樸老有著高風亮節的人品和艱苦樸素的精神,樸老在生活中對自己的要求非常嚴格,不管是在任何場合他都體現出一個長者風範,不和人攀比,不和人結怨,總是以溫和的態度解決面臨的問題,讓人們打心眼裡信服。在生活物質方面更是很少去貪求,這在他樸素的衣著和簡陋的住房中就可以看到。

在祖國處於危難當中他大義凜然,挺身而出。在上海工作期間,冒著生命危險,收容處於水深火熱中的苦難人民,不僅救濟衣食,同時給予精神追求,將收容青年進行思想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後,送到抗戰前沿,為新中國的成立歷盡艱辛。在生死麵前的無畏和對祖國的熱愛,使年輕的樸老得到黨和人民的信任,為今後在國家和佛教界所做貢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政治上和處理教務工作中始終擁護黨的領導,積極引導佛教界四眾弟子“愛國愛教”,提倡“人間佛教”,用菩薩精神來維護國家和佛教界的切身利益,在貫徹黨的各項決議的同時號召大家積極響應,並且身先力行。這種行願,更使他得到政府的信任和佛教界四眾弟子的愛戴,成為大家心目中共同尊重的“樸老”和“趙樸老”。

在佛教面臨挑戰和發展機遇的關鍵時機,他表明佛教界加強自身建設的重要性,他呼籲佛教界在機遇和挑戰面前要不斷加強道風建設、信仰建設和人才建設。他認為道風建設和信仰建設是根本,人才建設是關鍵。針對人才建設方面,他說:當前佛教界第一是培養人才,第二是培養人才,第三還是培養人才。從中看出他對佛教發展方面的高瞻遠矚和良苦用心。之外,他還大膽選用人才,使一批年輕的法師成為當前佛教界的中堅力量。

在教育後學時他鼓勵大家要發揚“知恩報恩”精神,用現實的行動體現出佛教三學並進,福慧雙修的解脫追求。要大家好好學習,在完善自己的同時不能忘記國家、師長、眾生的恩德。給佛學院親筆書寫“知恩報恩”院訓的用意就是讓我們不要生活在以自我為中心的範圍中,要體現出佛教“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報恩思想和解脫精神。

在對外交往中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締結起中日韓三國佛教“黃金紐帶”,在國際交往中用佛法締結和平友誼的紐帶。宣傳了黨和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同時,在東南亞和其它佛教國家架起了友誼橋樑,為祖國和平統一、對外交流、世界和平、推進佛教國際上的發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這只是我眼裡的樸老,關於他老人家對國家的貢獻和發展佛教事業方面的業績,還有很多很多,我沒有辦法在這裡一一表述。願我們在樸老奠定的基礎上繼續邁進、繼續奉獻!

作者系陝西省青聯委員、陝西省佛教協會副秘書長、華嚴宗祖庭華嚴寺住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