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沒看演出的我,在快手蹭了四場免費音樂節

三個月沒看演出的我,在快手蹭了四場免費音樂節

遙想當年,果醬君在瓜州“民謠在路上”,偶遇了人生中的第一個音樂節,從此念念不忘,成為在音樂現場叱吒風雲的頭號選手。

可如今,疫情穹頂之下,線下演出暗藏危機,眾多現場不得被迫叫停。

樂迷們寂寞難耐,難以釋放靈魂深處的壓抑。

但是,這都不是事兒。

對於常年在livehouse,甩頭、pogo的“社畜們”來說,誰也阻止不了他們對現場音樂的痴迷。

果醬君,也不例外。

等待釋放的四肢早已經躍躍欲試。

不瞞大家說,近兩週以來,果醬君在快手一連看了四場線上演出,分別是“民謠在路上YUN音樂節”的四個專場。

這也是“快手”和“民謠在路上”首次聯合舉辦的雲演出,是以“煙火有聲”為主題的民謠音樂節。

三個月沒看演出的我,在快手蹭了四場免費音樂節

四個專場下來一共40組音樂人,除了大家比較熟悉的萬曉利、馬條、張瑋瑋,也不乏有一些年輕的音樂人,比如去年憑藉一首《世間美好與你環環相扣》爆紅的柏松...

連續兩個週末的晚上,橫跨了00後至70後的民謠音樂人,這對於線上音樂節來說,無疑是為數不多的最強陣容之一。

當路途遙遠的音樂節來到了雲端,“民謠在路上YUN音樂節”相比以往,意在釋放靈魂的演出,顯得更加有溫度且治癒。

尤其是“致敬逆行者專場”,我看到了很多一線人員的身影,他們穿上戰袍是戰士,脫下戰袍背後是一顆熱愛音樂的炙熱靈魂。

三個月沒看演出的我,在快手蹭了四場免費音樂節

印象最深的是來自武漢的民謠音樂人馮翔。

翔叔,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跟趙雷的《成都》一樣,提起武漢沒有人不知道馮翔的《漢陽門花園》。

漢陽門是馮翔長大的地方,也是他的童年記憶。

印象中他總是頭戴黑色棒球帽,一副黑框眼鏡,抱起吉他,一首《漢陽門花園》,擊中了無數武漢伢的思鄉之情。

三個月沒看演出的我,在快手蹭了四場免費音樂節

冬天臘梅花 夏天石榴花

晴天都是人 雨天都是伢

冬天臘梅花 夏天石榴花

過路的看風景 住家的賣清茶

簡單、樸素的歌詞,用武漢方言唱出來,更加讓人想念黃鶴樓腳下,車水馬龍,霓虹繁華卻又不失煙火味的江城武漢。

手捧吉他,馮翔的身份是音樂人,穿上白大褂,他也是一位醫生。

80年代末從醫學院畢業的馮翔,是一名精神科醫生,這次疫情前線身患漸凍症,依舊衝在前線的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就是馮翔的同班同學。

雖然年過五十,音樂不會隨著老去的皮膚變得黯淡無光,相反,每當他抱著吉他淺聲吟唱時,總會有一種溫暖抵達內心深處。

從醫生到歌者,“治癒”是相通的。

夏天、石榴,這首和《漢陽門花園》有著相同意象的《談戀愛》,是西北民謠音樂人張尕慫2016年的專輯《美滴狠》中的一首歌,唱的是另一方水土。

被稱為西北布魯斯的張尕慫,不僅唱了熱門單曲《談戀愛》,還在現場帶來了一首《寫給姑姑的歌》,後來我才知道,他的姑姑正是此次疫情前線的醫護人員。

幾首歌下來,短短20分鐘的直播,我們和音樂的距離似乎被拉得很近,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舞臺,而是近在遲尺手機屏幕中飄出來的音符。

三個月沒看演出的我,在快手蹭了四場免費音樂節

親切、溫暖,多了幾分煙火氣。

他們在快手平臺,用音樂的方式,向這些逆行者發出致敬。

而和馮翔、張尕慫不一樣的是,90後音樂人王嶽鵬,正是抗疫人員之一。

“致敬逆行者”,對於王嶽鵬來說,也是一首給自己寫的歌。

三個月沒看演出的我,在快手蹭了四場免費音樂節

畢業於北京警察學院的他,現為北京公安局的在職民警,此次疫情期間作為警務人員,他日夜盡職盡責,保護大家的安全。

此次音樂節的直播現場,王嶽鵬演唱了他為武漢寫下的歌曲《春風吹來 櫻花盛開》。

這是一場和平時代的戰役 英雄逆流而去

這是一次充滿未知的旅行 道路上佈滿蹣跚足記

多少人背景離鄉遠去 在這座櫻花盛開的城相遇

經歷了第一夜的“致敬逆行者專場”,此次“民謠在路上YUN音樂節”還在快手推出另外三個專場。

分別是“少年民謠專場”,“方言民謠專場”,“治癒民謠專場”。

三個月沒看演出的我,在快手蹭了四場免費音樂節

他們是民謠音樂的新生命,是執著於用方言來詮釋一方水土的獨立音樂人,是靠著一把吉他治癒人心的唱作人。

對於每一個熱愛民謠的樂迷來說,大家對萬曉利、張瑋瑋自然不會陌生。

作為老朋友,萬曉利的《這一切沒有想象的那麼糟》,熟悉又溫暖旋律,每一個音符都是一副良藥。

萬曉利之後,緊接著露面的是張瑋瑋。

三月的尾聲,張瑋瑋的《米店》如約而至,也為此刻慢慢恢復正軌的武漢送去一份力量。

四個晚上,聽完整整40位歌手在快手的直播演出,我感受到了一種新的音樂力量。

大家都說疫情帶來了文娛界的冬天,但是“危”中藏“機”。

比如線下演出計劃被打亂後,足不出戶的“雲演出”成為新的趨勢和體驗。

“民謠在路上”和快手的合作,正是讓我們看到了全新的音樂現場模式。

音樂和短視頻之間本來就存在著緊密的聯繫,從聽音樂到看短視頻的用戶行為方式的變化,驅生出了“雲演出”。

而音樂人化身為主播,以線上的方式將現場音樂的氛圍傳遞給樂迷,也是當下音樂行業中新的生存方式。

“民謠在路上”作為十三月的演出品牌,選擇和快手強強聯手,也是希望能夠挖掘新的音樂生態體系。

三個月沒看演出的我,在快手蹭了四場免費音樂節

比如當下原創音樂人的生存窘態愈演愈烈,音樂人不賺錢似乎是被默認的現象。

快手作為短視頻平臺,一直致力於扶持全世界範圍內懷揣音樂夢想的原創音樂人,此外平臺擁有強大的流量資源和曝光量,對於音樂人來說未嘗不是一個好選擇。

從音樂的發佈渠道來看,快手短視頻平臺也拓寬了發佈的媒介。

而從用戶生態來說,音樂人以視頻的方式呈現他們的作品,其黏性和互動性都屬上乘,也在一定程度上拉進了音樂人和樂迷之間的距離,放大了音樂人的價值。

為了更好的為原創音樂保駕護航,讓更多的年輕音樂人從快手成長起來。快手還專門孵化了快手音樂人項目。

這些扶持計劃,對於音樂人而言吸引力十足。

自2018年4月上線以來,快手音樂人作品在9個月內獲得了130億次播放。

三個月沒看演出的我,在快手蹭了四場免費音樂節

音樂人鬍子歌,也是在快手賦能之下,以一首《曾經的回憶》一曲成名。

快手音樂人曲肖冰,她的一首《重新喜歡你》,在平臺使用次數高達234萬,短短几個月給她帶來近百萬的收入。

而線上演出,也是快手一直在做的版塊。

尤其這次疫情期間,雲演出的優勢盡顯其中,除了此次“民謠在路上YUN音樂節”,

坂本龍一、龐寬、馮夢波、夏雨言等9位風格迥異的音樂家,也在快手為大眾奉上一場跨時空接力音樂會。

音樂會的主題為“良樂”,其意義也是希望,當疫情侵襲時無形的傷痛能夠被治癒,音樂能夠發揮出它真正的意義。

我想,無論是音樂人、樂迷,還是快手平臺,在他們心中,音樂的表現形式不應該單一化,線下也好,線上也罷是不一樣的用戶體驗。

對於音樂人來說也是一種新的呈現方式,而快手平臺,他們更多是希望能給當下的音樂人賦能,讓更多年輕創作者看到了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