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如果不反,還能繼續做平西王嗎?

珠峰玉鶴


我把吳三桂如果不反的結果分了幾條路線,既然是如果,那我就分析一下。

來說說。

明萬曆四十年,吳三桂生於遼西將門世家,他的父親是錦州總兵吳襄,生母不詳。吳襄調進北京後,娶了武將祖大壽的妹妹為續絃,吳三桂就成了祖大壽的外甥。吳三桂在父親和舅舅的教誨和影響下,既學文又習武,不到20歲就考中武舉,跟隨吳襄和祖大壽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

崇禎十六年,已經先一步降清的祖大壽在盛京收到吳三桂的書信,並將來信轉交皇太極。皇太極回信道:“爾遣使遺爾舅祖總兵書,朕已洞悉。將軍之心,猶豫未決。朕恐將軍失次機會,殊可惜耳”。此時的吳三桂還在動搖中,但是他雖然沒有降清,卻已經給自己留出了降清的後路。

崇禎十七年,面臨覆亡命運的明朝便把賭注押在了關外擁有重兵的吳三桂身上,加封吳三桂為平西伯,命吳三桂火速領兵入衛北京。吳三桂走到半路,突然得到了京師陷落,崇禎自縊的消息。明朝就這樣滅亡了,吳三桂也失去了倚靠。

在李自成的誘降下,吳三桂一路飛奔趕回北京。才發現自己父親被李自成捆在地上抽打,還逼他父親把吳家的錢財交出來。再加上自己的愛妾陳圓圓被劉宗敏所欺。吳三桂火冒三丈地回到了山海關。

世人常說吳三桂造反是因為陳圓圓。但是小編認為吳三桂之所以造反是在是一個正常人的選擇。

一邊是李自成把吳三桂全家上下三十多口人砍頭,並且把頭顱懸掛著城牆之上,讓吳家老小連一個個不留全屍。一邊是多爾袞親自寫信讓吳三桂投降,封賞爵位,待遇優厚。任何一個普通人都能作出的選擇,何況是老辣陰險的吳三桂呢。

吳三桂投降清朝以後,幫助清軍橫掃陝西、四川等地。後一路追殺永曆帝到緬甸。被清廷在冊封為藩王駐守雲南。在康熙削番之後,吳三桂起兵造反。失敗之後,在憤恨之中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許多人對於吳三桂的造反都認為是其野心所導致的,但是在我看來這是必然的結果。

那麼如果吳三桂不起兵造反會怎麼樣呢?會不會永享榮華富貴呢?結合他的所作所為和歷史經驗來看,答案是不可能。如果吳三桂不起兵造反,會有三個結局,而這三個結局並不比起兵造反好多少,而且第三個結局比起兵造反更慘,所以吳三桂非常聰明,選擇起兵造反搏一搏。

這第一個結局是吳三桂接受削藩,保留一定軍隊當衛隊,當個閒職異姓王安靜養老。這樣看起來挺好,不過要知道吳三桂和他的軍隊可是漢人,這些人在滿清入關過程中雙手沾滿漢人鮮血,他吳三桂可以仗著軍功去朝廷當官養老,可他手底下十幾萬軍隊可沒這麼好待遇,除了衛隊,滿清朝廷必然解散這些軍隊,當兵的沒糧吃,那他們要麼譁變、要麼為匪,結果還是叛亂,還是會牽扯到吳三桂。這樣一來吳三桂真真假假洗不清,還是隻有死路一條。

第二個結局是吳三桂不接受削藩,但也不起兵造反,就這麼耗著談判。可滿清朝廷削藩意志堅決,不會同意,本來就警惕懷疑,這樣一來更加懷疑吳三桂有貳心,這樣耗著等朝廷失去耐心斷其錢糧、收其官職,雙方早晚兵戎相見,此時的朝廷肯定早已做好準備,大軍虎視眈眈,吳三桂必然兵敗身亡。

第三個結局是吳三桂接受削藩,軍隊和地盤全都交給朝廷,王爺職務都不要,當個富家翁。這樣做滿清朝廷可能會放心,可是吳三桂自己不放心啊,他自己的名聲有多差他自己清楚,要是沒有一定軍事力量在手裡,民間反清勢力不殺了他全家才怪。至於朝廷給他派侍衛,吳三桂明白朝廷更想讓他死,更信不得。

吳三桂思來想去,第一個選擇太危險,第二個選擇沒意義,第三個選擇下場最慘,與其這樣,倒不如豁出去了,拼上性命搏一搏,說不定還有條出路。不過,漢奸的下場是註定的,從他背叛民族投靠滿清就決定了身死族滅是他最終的結局。





華嚴


吳三桂不反的話,平西王是能做到死的。但是手下的勢力會被削掉,在京城當個有名無實的光桿王爺


用戶1119164073112


我國曆史上有一個著名的漢奸,那就是吳三桂,他的所作所為大家都知道,崇禎皇帝對他委以重任,把關寧鐵騎託付給他,讓他鎮守山海關阻擋滿清王朝入關。即使在李自成圍攻北京城、明朝滅亡時崇禎皇帝都沒有下令讓他率兵來救援,是因為李自成是漢族內部矛盾,而滿清則是外族入侵,決不能讓滿清入關。然而吳三桂在李自成佔領北京後沒多久,就因為私人利益當了漢奸,投靠滿清打開山海關引清兵入關。

吳三桂

在吳三桂的幫助下,短短一年多時間滿清軍隊勢如破竹攻佔了大半個中原地區,鎮壓了各地抵抗軍隊,在北京建立了大清王朝。而作為滿清入關的功臣,吳三桂也被論功行賞封為平西王,作為異姓王幫滿清王朝鎮守雲貴地區,好不威風。不過讓他手握重兵佔據雲貴地區,滿清朝廷並不放心,在滿清朝廷統治穩固以後,滿清朝廷便下令削藩,讓吳三桂交出兵權回家養老,吳三桂自然不服,起兵造反,結果漢奸名聲太臭被百姓唾棄,被滿清王朝鎮壓,自己也病死了,這就是“三藩之亂”。

明朝清兵入關後局勢

那麼如果吳三桂不起兵造反會怎麼樣呢?會不會永享榮華富貴呢?結合他的所作所為和歷史經驗來看,答案是不可能。如果吳三桂不起兵造反,會有三個結局,而這三個結局並不比起兵造反好多少,而且第三個結局比起兵造反更慘,所以吳三桂非常聰明,選擇起兵造反搏一搏。

這第一個結局是吳三桂接受削藩,保留一定軍隊當衛隊,當個閒職異姓王安靜養老。這樣看起來挺好,不過要知道吳三桂和他的軍隊可是漢人,這些人在滿清入關過程中雙手沾滿漢人鮮血,他吳三桂可以仗著軍功去朝廷當官養老,可他手底下十幾萬軍隊可沒這麼好待遇,除了衛隊,滿清朝廷必然解散這些軍隊,當兵的沒糧吃,那他們要麼譁變、要麼為匪,結果還是叛亂,還是會牽扯到吳三桂。這樣一來吳三桂真真假假洗不清,還是隻有死路一條。

吳三桂

第二個結局是吳三桂不接受削藩,但也不起兵造反,就這麼耗著談判。可滿清朝廷削藩意志堅決,不會同意,本來就警惕懷疑,這樣一來更加懷疑吳三桂有貳心,這樣耗著等朝廷失去耐心斷其錢糧、收其官職,雙方早晚兵戎相見,此時的朝廷肯定早已做好準備,大軍虎視眈眈,吳三桂必然兵敗身亡。

康熙削三藩


康熙平定三藩

第三個結局是吳三桂接受削藩,軍隊和地盤全都交給朝廷,王爺職務都不要,當個富家翁。這樣做滿清朝廷可能會放心,可是吳三桂自己不放心啊,他自己的名聲有多差他自己清楚,要是沒有一定軍事力量在手裡,民間反清勢力不殺了他全家才怪。至於朝廷給他派侍衛,吳三桂明白朝廷更想讓他死,更信不得。

吳三桂

吳三桂思來想去,第一個選擇太危險,第二個選擇沒意義,第三個選擇下場最慘,與其這樣,倒不如豁出去了,拼上性命搏一搏,說不定還有條出路。不過,漢奸的下場是註定的,從他背叛民族投靠滿清就決定了身死族滅是他最終的結局。


賈大智


那麼如果吳三桂不起兵造反會怎麼樣呢?會不會永享榮華富貴呢?結合他的所作所為和歷史經驗來看,答案是不可能。如果吳三桂不起兵造反,會有三個結局,而這三個結局並不比起兵造反好多少,而且第三個結局比起兵造反更慘,所以吳三桂非常聰明,選擇起兵造反搏一搏。

這第一個結局是吳三桂接受削藩,保留一定軍隊當衛隊,當個閒職異姓王安靜養老。這樣看起來挺好,不過要知道吳三桂和他的軍隊可是漢人,這些人在滿清入關過程中雙手沾滿漢人鮮血,他吳三桂可以仗著軍功去朝廷當官養老,可他手底下十幾萬軍隊可沒這麼好待遇,除了衛隊,滿清朝廷必然解散這些軍隊,當兵的沒糧吃,那他們要麼譁變、要麼為匪,結果還是叛亂,還是會牽扯到吳三桂。這樣一來吳三桂真真假假洗不清,還是隻有死路一條。

第二個結局是吳三桂不接受削藩,但也不起兵造反,就這麼耗著談判。可滿清朝廷削藩意志堅決,不會同意,本來就警惕懷疑,這樣一來更加懷疑吳三桂有貳心,這樣耗著等朝廷失去耐心斷其錢糧、收其官職,雙方早晚兵戎相見,此時的朝廷肯定早已做好準備,大軍虎視眈眈,吳三桂必然兵敗身亡。

第三個結局是吳三桂接受削藩,軍隊和地盤全都交給朝廷,王爺職務都不要,當個富家翁。這樣做滿清朝廷可能會放心,可是吳三桂自己不放心啊,他自己的名聲有多差他自己清楚,要是沒有一定軍事力量在手裡,民間反清勢力不殺了他全家才怪。至於朝廷給他派侍衛,吳三桂明白朝廷更想讓他死,更信不得。


天亮就出發W


肯定不能。

吳三桂就是因為無法繼續當平西王,才造的反。如果有其他途徑,能留住他平西王的爵位,他不會在自己兒子還在北京當人質的情況下,就造反。

三藩的建立和其勢力的養成,是清廷利用明朝降將平定及鎮守南方的結果。清廷入關之後,因為八旗兵力不足,為了對付農民起義軍和南明小朝廷的反抗,不得不依靠明朝的降官降將充當前驅,從事招撫及武力鎮壓。

這批明朝降將中,以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吳三桂四人替清朝出力最大,所以均受封為王。

經過二十年的鬥爭,堅決抗清的農民軍失敗了,南明的腐朽政權也垮臺了。這時清廷把八旗基本力量放置在北方,以保衛京師及駐防各重要城池,而南方就暫讓給吳三桂等去鎮守。

吳三桂駐雲南,尚可喜駐廣東,耿精忠(耿仲明之孫)駐福建,這樣便形成了三藩。三藩之外,還有一個孔有德。但是孔有德在同農民軍李定國作戰時失敗自殺於桂林,其子也被李定國所殺,所以無人襲封,僅有一女孔四貞嫁給孫延齡,清廷即以孫延齡為將軍代領其眾,駐守桂林。

三藩各擁重兵,久據數省。平南、靖南二藩各有兵力十五佐領,綠營兵各六七千,丁口各兩萬;平西王所屬兵力五十三佐領,綠營兵一萬二千,丁口數萬。吳三桂功高兵強,四方精兵猛將多歸其部下。清廷又擢升其部將王輔臣為陝西提督,李本深為貴州提督,吳之茂為四川總兵,馬寶、王屏藩、王緒等十人為雲南總兵。三藩勢力幾及全國之半。

作為實際上中國西南的統治者,吳三桂親身經歷了與滿洲人的作戰,深知滿洲人作戰能力。所以要是能保住自己平西王的勢力,他是不會那麼早就反叛的。


老婆是半邊天


不能


南山湘鄂


明未叛將吳三桂即使不反,也難做平西王太久。清朝的削藩也會令吳三桂失去平西王之位。所以吳三桂既是為自己稱帝野心,也是為自保又起兵反清、自立為帝。因此吳三桂早晚都會反叛,他也成了兩朝叛將、不忠之臣,背上了雙重不忠叛國的千古罵名。


小龍女5505


僅官職爵位而言答案是:可以

按問題而言,如果只是保住平西王的爵位,榮華富貴一生是沒有問題的。但這一定是在吳三桂同意削番的情況下,因為削三番,是康熙皇帝建立康熙盛世事在必行的事情。

首先,跟大家聊一聊平西王吳三桂的來歷。

吳三桂在歷上是一個頗受爭議的人。喜歡他的人則是因為“衝冠一怒為紅顏”的真性情。而不齒的人覺的他“放清軍入關”,甘做滿清的走狗。而後又背叛清朝,是個反覆無常,不忠不義,大奸大惡之人。

闖王李自成攻佔北京建立大順時,他官居山海關總兵。因為在京城的官邸被抄,父親吳襄被捕,愛妾陳圓圓也被李自成的手下大將所霸佔。也深知滿族八旗騎兵的強悍,折服於皇太極的文治武功。滿清具有統一天下的實力,而投降了皇太極。

崇禎皇帝死後,清軍也從山海關入關。李自成的農民軍不堪一擊,很快就被打敗了,皇太極佔據了長江以北。與他對質的則是長江以南由福王朱由崧建立的 南明 王朝。

清朝統一北方後很快定下南下方針,隨後清軍揮師南下 ,圍攻揚州,揚州城池破,清軍屠城,史稱“揚州十日”。不久南京陷落,弘光帝被俘。1645年閏六月,唐王朱聿鍵在鄭芝龍等人的擁立下,在福州稱帝,改元隆武。隆武帝在大臣黃道周的主持下發動了短暫的北伐,同時還採取聯寇抗清政策,但隨著鄭芝龍降清,局勢惡化,隆武帝被俘後絕食而亡,清軍迅速佔領東南大部。

“平西王”由來

在局勢危機的情況下大西軍餘部和明朝官僚聯合起來,在西南地區擁護桂王朱由榔為帝,改元永曆。與此同時,鄭成功在東南沿海也乘勢崛起,東西兩面打擊清軍,抗清局面出現了高潮。但是隨著三王內訌和清軍的加大進攻,明軍滇黔防線被清軍迅速擊破。1661年吳三桂率清軍入緬,緬王莽白將永曆帝執送清軍。次年四月,永曆帝與太子朱慈煊在昆明被吳三桂所弒,明統始亡。

除了臺灣地區,全國統一,因為吳三桂在放清軍入關的卓越貢獻。加上親自揮師,掃滅南明。平定了西南的半壁江山。為了表彰他的功績,被朝廷冊封為平西王。不僅封了爵位,還保留他的軍權,並且具有一定的經濟權。手下大將耿精忠、尚可喜,也被封為靖南王和平南王。幫助清朝鎮守西南邊陲,不僅如此,清朝每年還要給軍隊供給大量軍費。

正所謂無巧不成書,胡雙貴一生最不幸的就是,遇上了千古一帝的康熙皇上。這位六歲即位,卻擁有宏圖大志的聖明君王。註定要剷除所有的絆腳石。在14歲剷除奸臣鰲拜之後,並立下了平三番的大計。嗯,康熙皇帝急切要這樣做的原因只因為一句話,

“三番之賦,半天下”。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這三個異姓王爺。在西南地區擁有幾十萬的軍隊。朝廷每年要供几几百萬兩軍餉。差不多佔了當時清朝年收入的一半之多,這也康熙要平三番的主要原因。除了怕三個王爺造反,更重要的是要節省更多財政收入用於治理天下,完成他的宏圖偉業。

所以康熙皇帝並不是要治三番於死地,以平西王等人的功績,只要答應裁撤軍隊,搬離駐地。搬到京城或者其他大都市。當一個富裕一生的王爺沒有任何問題,甚至子孫後代還可以承襲王位。

但他最後卻選擇了再次背叛,你康熙的能力,加上孝莊太后的威望。他也只能落得個慘死的下場。


且聽風吟617


首先答案是不能的!如果給吳三桂平西王,吳三桂絕不會反朝廷。

吳三桂一直是歷史一個比較有爭議的人物!別管是“衝冠一怒為紅顏”還是人們口中的“漢人叛徒”。反正最終是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導致明朝最後一個皇帝上吊自盡。才有了之後的大清朝。或許沒有清兵入關,明朝也會命不久矣,但是吳三桂投降清朝,最起碼讓大清朝早幾十年登上了歷史的舞臺!所以,對於大清朝,吳三桂是功不可沒的,一直到後來大名鼎鼎的平西王,也就是現在所說的雲南王,那也是吳三桂應得的。吳三桂任平西王的時候,雲南人民豐衣足食,而吳三桂兵強馬壯,在雲南可以說是一個土皇帝!

放著這麼一個手握重兵的土皇帝,朝廷肯定是不放心的。康熙皇帝開始了消藩,就是為了消除吳三桂的兵權!面對康熙的逼迫,吳三桂選擇了造反。

其實,當時,大清朝的兵力遠不如吳三桂,當然此時的清軍根本不是吳三桂對手。但是吳三桂與清軍打到江對岸,竟然與康熙提出了劃江而治的要求。也就是說江對面的雲南歸我,別的我不要,只要你把雲南給我,我就可以不攻打你。此時的康熙知道不是吳三桂的對手,就先答應了下來,吳三桂果然收兵了,這就給康熙留下了重整旗鼓的時間。等到康熙兵強馬壯的時候吳三桂的造反就失敗了。

所以說如果朝廷不消藩,吳三桂是不會反的,因為吳三桂沒有當皇帝的心。如果有當皇帝的心,就不會跟康熙提出劃江而治了,如果有當皇帝的心,當時的康熙絕不是吳三桂的對手。他只是對雲南有感情而已,如果繼續給他平西王,吳三桂絕不會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