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家族往事:叔父在黃伯韜兵團,族叔是蔣經國的“第三梯隊”……

兩日來,看了不少方方的微博,一邊閱讀著她的文字,一邊糾結著她的怨氣,她,究竟所恨者何?緣何這般的潑辣?哪裡還有一個作家的胸襟和對苦難的悲憫情懷?

在阿德勒的經典之作《自卑與超越》中,提到一個人的童年記憶,對於一個人性格的影響至關重要,於是,我花了一個晚上的時間,檢索了方方的家族史,到這裡,才算恍然大悟:家族恨,猶未雪,人家怎麼不抱怨?不牢騷滿腹?

方方的祖父,叫汪國鎮,字君毅,生於1889年,和胞兄汪闢疆畢業於北大,後回江西中學教書,根據方方五叔汪吉佑的回憶文章,至少在1935年前,此君的月俸已是160元。

方方家族往事:叔父在黃伯韜兵團,族叔是蔣經國的“第三梯隊”……


有心的朋友可以查一下彼時160元的購買力,這個僅供參考:


方方家族往事:叔父在黃伯韜兵團,族叔是蔣經國的“第三梯隊”……


我想,正因為此,方方的父親1936-1937年在上海交大讀書的時候,才會玩得起“相機”吧?

方方家族往事:叔父在黃伯韜兵團,族叔是蔣經國的“第三梯隊”……


所以那些大驚小怪方方在30年前用出國指標換烤箱的,是何等的落伍呀:人家的父親在80多年前都玩上了相機!

方方家族往事:叔父在黃伯韜兵團,族叔是蔣經國的“第三梯隊”……


方方的叔祖父汪闢疆,一代大儒,在民國時已經在首都南京建造了三層小洋樓,解放後,政府修路動員拆除,還為他建造了一棟有著前後院子的小樓,雖然方方不高興,覺得小了,不過老爺子還很開心:這才是儒者的風度!

方方家族往事:叔父在黃伯韜兵團,族叔是蔣經國的“第三梯隊”……


不過在方方眼中,對於汪闢疆老爺子在1967年去世倒是很開心,畢竟,在她看來,要是叔祖父去世的晚,肯定會慘遭羞的……

哎:同樣是文人,差距怎麼這麼大呢?

方方的爺爺是位頂天立地的漢子,1938年7月2日,死於日本人之手——這裡我要批評方方了,不孝呀,連爺爺去世的年份都沒有記住(是1938,不是1937),還要我這個外人給你指出來:怪不得,老爺子的家風都讓你給敗壞了!

方方家族往事:叔父在黃伯韜兵團,族叔是蔣經國的“第三梯隊”……


1937年,方方的父親從上海交大畢業;

1938年6月29日,日軍攻克江西第一個縣城彭澤縣,7月1日凌晨,一直希望組建青年抗日隊伍的方方祖父,在關鍵時刻,囑託自己17歲的五子汪吉佑趕快逃跑,到衡陽找方方的父親。

方方家族往事:叔父在黃伯韜兵團,族叔是蔣經國的“第三梯隊”……


同一天,方方的爺爺與日軍高橋聯隊遭遇,上文是方方五叔汪吉佑記敘的“父親之死”,下文是民國政府為他立的傳。

方方家族往事:叔父在黃伯韜兵團,族叔是蔣經國的“第三梯隊”……


7月2日午夜,方方的爺爺辱罵日本人,被日寇殺害!

民國政府還特別給予嘉獎:“義烈千秋”!

汪國鎮先生以文弱書生,死於日寇之手,這是鐵的事實:面對著屠刀,敢於辱罵日寇,這等氣節,還是令我輩敬仰之至!

可是奈何到了後代這裡,竟然這般的恨天恨地恨黃色人種?

很快,我的困惑被解開了……

方方的五叔死裡逃生,後來投筆從戎,成為黃埔軍校17期的學生,1942年畢業後即投筆從戎,參加過抗擊倭寇的湘西會戰。

方方家族往事:叔父在黃伯韜兵團,族叔是蔣經國的“第三梯隊”……


關於他解放戰爭的履歷是空白的,所以我很困惑,他是如何從排長在短短几年升任師參謀處主任的?

汪家另一位後人汪晟沒有為尊者諱,在回憶伯父汪秉筆時,點明瞭汪吉佑是在“黃伯韜兵團”,據我所知,這個“黃伯韜兵團”的稱呼只可能出現在淮海戰役,所以,方方的五叔這個師參謀處主任的官銜,只可能是在解放戰爭中“屢立戰功”升遷來的,畢竟,1942年從黃埔畢業,抗戰結束他才24歲,不可能升遷這麼快,而黃伯韜死於1948年時,他27歲,倒是很有可能的!

方方家族往事:叔父在黃伯韜兵團,族叔是蔣經國的“第三梯隊”……


正在這篇回憶方方遠房叔父汪秉筆的文章中,我才驚訝的發現,他們汪家,跟蔣經國的關係不一樣——妥妥的“第三梯隊”呀!

方方家族往事:叔父在黃伯韜兵團,族叔是蔣經國的“第三梯隊”……


到這裡,我們基本瞭解清楚了方方的爺爺、叔祖父在民國優渥的家庭實力,也看到了方方的五叔在解放戰爭中一路升遷的奇蹟,甚至於,我們也瞭解到方方的遠房叔父與蔣經國非同尋常的關係,如果沒有1949年這個激盪起伏的年份,方方哪裡會過“月薪三千”的苦日子呢?

方方家族往事:叔父在黃伯韜兵團,族叔是蔣經國的“第三梯隊”……


罷了罷了,我們且看一下方方的家庭:

方方的大哥叫汪定雄,出生於1946年,此君1964年考上清華,1970年畢業,參過兩年軍,後來就一直教書,華中科大的教授,從事天體物理研究:這一次送侄女出城去新加坡,應該是她大哥的女兒,因為大哥在武漢生活。


方方家族往事:叔父在黃伯韜兵團,族叔是蔣經國的“第三梯隊”……


方方的二哥叫汪定偉,出生於1948年,此君在控制理論領域頗有建樹,90年代一度放棄國外的優渥環境,回到祖國——這種精神,蠻令我敬佩!

方方家族往事:叔父在黃伯韜兵團,族叔是蔣經國的“第三梯隊”……


方方的三哥我不曉得名字,他的網名叫“鷹擊長空”,是武漢一家直升機公司的CEO,他的兒子,就是方方口中這個在匹茲堡“安家落戶”的侄兒:洋洋。

方方家族往事:叔父在黃伯韜兵團,族叔是蔣經國的“第三梯隊”……

方方家族往事:叔父在黃伯韜兵團,族叔是蔣經國的“第三梯隊”……


1955年,方方在南京出生,兩年後,她的父母搬遷到武漢,就這樣,方方是在武漢長大的。

我根據方方1974年小學畢業倒退一下,她應該是1968年小學畢業,所以這裡她敘述的抄家應當發生在1966夏到1968年夏之間:

方方家族往事:叔父在黃伯韜兵團,族叔是蔣經國的“第三梯隊”……


她父親的日記被查抄,並告誡她不要寫日記:哎,不聽父親言吶,何苦呢?

方方家族往事:叔父在黃伯韜兵團,族叔是蔣經國的“第三梯隊”……


不過,她爺爺的書信因為藏了起來,所以躲過一劫。

方方家族往事:叔父在黃伯韜兵團,族叔是蔣經國的“第三梯隊”……


接著,到了1972年,17歲的方方來到叔祖父汪闢疆的墳前,看到墓碑被搗毀,這種悲憤之情,自然會深深的影響到一個17歲的小姑娘,家族恨,何時滅?

方方家族往事:叔父在黃伯韜兵團,族叔是蔣經國的“第三梯隊”……


同樣在這一年,不幸再一次降臨到這個家庭:

她的父親,去世了……

方方家族往事:叔父在黃伯韜兵團,族叔是蔣經國的“第三梯隊”……


她父親是1937年大學畢業,往前倒推22年,應該是1915年生,1972年,也才57歲,正值壯年,因何去世?我沒有查到原因!

但是有一個佐證可供參考:方方的二哥汪定偉是1982年從東北大學畢業,這意味著他應該是1978年改開之後參加的高考;要知道,二哥生於1948年,按照常理1966年上大學,這12年發生了什麼?

方方家族往事:叔父在黃伯韜兵團,族叔是蔣經國的“第三梯隊”……


同樣的故事在方方的簡歷中也有一筆:1974年高中畢業,做了裝卸工,1978年考入武漢大學。

方方家族往事:叔父在黃伯韜兵團,族叔是蔣經國的“第三梯隊”……


所以謎底基本要解開了:

方方的大哥早生了兩年,所以很正常的在1964年參加高考;二哥高考那年不幸遇到了1966,一耽擱就是12年;方方又小一點,可還是幹了幾年裝卸工,吃了苦頭呀……

你看,站在方方的家庭立場,看她的文字,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的:這樣的家庭長大的人,又怎麼可能不抱怨,不記恨,不寫下軟埋這樣的文字?又有幾個能夠像她二哥那般毅然決然的回國效力?

哎,不是每個人都能跳出家族恨來看待世界的發展變化的,不是每一個被打倒的地主的後人都能像我這樣,站在更寬廣的歷史舞臺來看待被壓迫階級站起來的偉大意義,所以,我選擇了原諒方方

六十耳順,如果一個人,到了65歲,還不能從家族的仇恨中走出來,不能睜眼看黃色文明的崛起,不能意識到絕大多數底層人得益於1949年的那場偉大革命才能實現翻身解放,

那麼,任何嘴上喊著為底層人民發生的話語,都只是空話、屁話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