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高級愛情觀——愛時,一紙婚書;不愛,轉身亦傾城

張愛玲,在那場民國的風裡,臨水照花,用文字鑄成了一把寒冷而華麗的劍,在世俗的紛擾中,優雅的揮舞這把劍,舞出傾城之姿,舞出驚世才情。

張愛玲的高級愛情觀——愛時,一紙婚書;不愛,轉身亦傾城


何其有幸,歲月不薄,在最好的年華,遇見了一段愛情,是文人與文人之間的惺惺相惜,成就了張愛玲與胡蘭成的傾城之戀,暫且不談胡蘭成是否值得她卑微到塵埃,她的生命中總該是有這麼一個人,伴她春花秋月,不負流年。

在這個優雅女子情竇初開之時,胡蘭成獨有的魅力,讓其無法自拔,深深的陷了進去。終究是身處紅塵,逃不開凡塵俗世,深知人言可畏,面對年長她十來歲,有家室,有複雜背景的胡蘭成。這段愛情盡是如此的不圓滿,讓張愛玲新生彷徨慌亂,心亂如麻,便書一句,以後不要再來相見了。

自傲如胡蘭成,仍舊日日前往看她,愛已至此,怎得拒絕,義無反顧,放下了所有的驕傲,為他低到了塵埃裡,她心裡的歡喜,在塵埃裡開出了花,一朵毒藥浸潤長大的花,開在了紅塵煙柳斷腸處。她願意為愛承擔,矢志不渝,這場傾城之戀,終是驚動了上海灘,但她不在乎,只想伴他看雲捲雲舒,現世安穩。

張愛玲的高級愛情觀——愛時,一紙婚書;不愛,轉身亦傾城


愛時,義無反顧,只談愛情,不問來人,婚書為定,不負韶華。“我與愛玲只是只是這樣,亦已人世有似山不厭高,海不厭深,高山大海幾乎不可以是兒女私情。我們兩都少曾想到要結婚。但英娣竟於我離異,我們才亦結婚了。是年我三十八歲,她二十三歲。我為顧日後時局變動不致連累她,沒有舉行儀式,只以婚書為定,文曰:胡蘭成張愛玲簽訂終身,結為夫妻,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上兩句是愛玲饌的,後兩句是我饌,旁寫炎櫻為媒證。”這是胡蘭成的原話,原本以為該是慎重的婚姻,反而變得普通尋常,水到渠成般自然。只是胡蘭成的感情世界太過雜亂紛擾,自怕自己也未曾理清,然而縱是如此,張愛玲亦從不計較。

婚後二人,同住同修,金童女玉,既像結了婚,亦不像。果真時間少有張愛玲,縱然深愛入骨,委身塵埃,仍不改與生俱來的性情,胡蘭成一半滿足,一半惶恐,他既知張愛玲愛他入骨,也知她不會盲從。一如後來的結局,果斷瀟灑。打點行裝,穿上最愛的旗袍,轉身後會無期。

情深不壽,感情複雜如胡蘭成,張愛玲亦如那煙花,絢爛無比,風光一時無兩,但也只是驚鴻剎那。歲月冗長,愛意終究還是在朝暮之間流逝。胡蘭成因工作去往武漢,好在張愛玲亦不得空閒,《傾城之戀》轟動了上海灘,日日忙碌,倒也不甚想念。《傾城之戀》的結局有這麼一句話:“誰知道呢,也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顛覆了。成千上萬的人死去,成千上萬的人痛苦著,跟著是驚天動地的大改革……”張愛玲比誰都清醒,她明白榮枯有定,盛衰有時。亦如生活,事業,愛情……

張愛玲的高級愛情觀——愛時,一紙婚書;不愛,轉身亦傾城


初到武漢的時候,胡蘭成是一心一意愛著張愛玲。可是愛新鮮如胡蘭成,免不了後來的小周以及範先生,張愛玲活得太明白,哪怕胡蘭成未曾說出,張愛玲卻懂得。最後一次見面,兩人分房就寢,早晨天還未亮,胡蘭成去往了張愛玲的房間,張愛玲只喚一聲“蘭成”,卻是淚流滿面。如此絕望的一聲,哪怕是張愛玲,也是震撼了。後來張愛玲給胡蘭成去了一封信“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歡我了的。這次的決心,我是經過一年半的長時間的考慮的,彼時唯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難。你不要來尋我,既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

千百年來,世事皆是如此,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一段刻苦銘心的愛情,在張愛玲這裡就告一段落了,此後餘生,對胡蘭成既是不愛,亦無悲慼。張愛玲或許不會承認自己愛錯了人,但是這是毋庸置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