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渠則鎮富硒農業帶來致富新“硒”望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王渠則鎮富硒農業帶來致富新“硒”望

2019年,王渠則鎮以發展休閒農業為契機,圍繞蕎麥主導產業,與陝西噴施寶富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簽訂萬畝富硒蕎麥產業,成立靖邊縣麥香富硒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並吸納縣內“文洲、”“紅盛”、“風順”、“綠田野”、“百菜園”、“軍糧”、“金豐”、“順天”、“紫苑”9個合作社作為合作聯合社分社,引導貧困戶和農戶加入分社,提高產量,增加收入。

王渠則鎮擁有典型的黃土高原地形地貌,遠離汙染,空氣清新,光照充足的特點。這些獨特的地理、氣候和水土條件,成就了富硒雜糧的美譽,以陝西噴施寶富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為依託,通過“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種養回購模式,種植富硒蕎麥11050畝,計劃收購100000公斤,為貧困戶每畝增收60餘元。該鎮還發展富硒小米特色產業,發揮農閒時節剩餘勞動力資源優勢,全力打響產業扶貧富硒品牌。經過一年的的努力,王渠則鎮的富曬蕎麥和富硒小米終於得到國家權威部門認證。

王渠则镇富硒农业带来致富新“硒”望

2019年以來,該鎮立足實際,把富硒產業作為貧困群眾穩定增收脫貧的重要途徑。通過鎮政府牽頭,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中介,促成企業和貧困戶簽訂種養回僅合同,通過種養回購模式省去企業租地、種植的管理成本。同時,將貧困戶嵌入產業鏈中,推進政策性扶貧向產業性扶貧、短期扶貧向可持續扶貧轉變,構建富硒產業扶貧“企業+合作社+貧困戶”新格局。

“以前想外出打工,又擔心家中生病的妻子,種植玉米收入又太低,鎮政府新出的政策,讓我直接和企業簽訂種養回購合同,在家門口就能種植優質富硒蕎麥,種完後聯繫村委會就有人上門收購。並且比市場上每斤多三毛錢賣出,之前脫貧想都不敢想,現在幹活有力氣、致富有底氣,我明年再種一些富硒小米,將山地一起利用起來,通過自己的勞動,不僅脫了貧,還要致富!”王渠則鎮西梁村小組的張月紅自信地說。

這只是王渠則鎮富硒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脫貧的一個縮影。同時,王渠則鎮還註冊“白于山”、“西澗丹林黃花古戍”等鄉字號品牌,通過富硒蕎麥手工空心掛麵加工對富硒蕎麥、富硒黃芥產品和小雜糧深加工、包裝、品牌培育,加快推進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工作,計劃用2-3年時間打造一批王渠則特色農產品品牌,並且積極試驗發展富硒雞蛋、富硒雞肉、富硒羊肉等富硒農產品。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王渠則鎮結合“西澗丹林”鄉村旅遊,將各類富硒農產品打造為旅遊產品,延伸產業鏈條,構建線上、線下營銷網絡,打造王渠則鎮富硒農產品品牌。

王渠則鎮以生態環保為宗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指引,規劃富硒功能農業、旅遊、產業精準扶貧為一體的農旅綜合體項目,通過智慧創新與現代科技帶動當地農業產業升級、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實現三產融合,用行動帶動農業經濟發展和農民致富。

王渠则镇富硒农业带来致富新“硒”望

功能農業是繼高產農業、綠色農業之後的第三個發展階段。高產農業解決了人們“吃飽”的問題、綠色農業解決了人們“吃得安全”的問題、功能農業主要是希望解決人們“吃得健康”的問題,屬於農業3.0。因此,功能農業不僅開啟了人們“吃的新時代”,還將成為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動能”。通過科學加施富硒有機微肥,安全水灌溉,源頭把控,為廣大消費者產出優質的富硒農產品。

靖邊縣文化和旅遊文物廣電局主辦

主編:劉小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