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原來是來紀念伍子胥的?

端午節,大家都認為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而死的,但是,有證可考。由於伍子胥屍沈於錢塘江之事比屈原投江為早,有些文獻則認為,中國端午節的習俗與伍子胥有關。

《蘇州府志》.增補:“鄉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王充《論衡》也說:“子胥恚恨,驅水為濤,以溺殺人。今時會稽、丹徒大江、錢塘浙江,皆立子胥之廟。蓋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濤也。”因為其忠心為國,卻慘遭賜死且沉屍水底,後人將他尊為海神“水仙王”之一。

端午節,原來是來紀念伍子胥的?

所謂“划水仙”,就是求救於水仙王。《臺灣縣糸·外編》記載說:作“划水仙”之法時,船上的所有人,都要披頭散髮站在船舷兩邊,拿字筷子做划水的動作,口中還要發出類似徵鼓的聲音,就跟農曆五月初五劃龍舟比賽一樣,羞個時候,就算是船的桅杆被暴風雨打折,船也能乘風破浪,迅速靠岸。據傳,這種“划水山”的做法每次都能應驗,得到水仙王的救助,順利靠岸。

端午節,原來是來紀念伍子胥的?

伍子胥(?—前484),名員,字子胥,春秋時楚國人。出生於楚國貴族家庭,從小受到良好教育,史書稱他“少好於文,長習於武”,有“文治邦國,武定天下”之才。

公元前522年,伍子胥因父親伍奢、兄伍尚被楚平王追殺,而避難逃奔吳國。後結識吳公子光,並策劃刺死吳王僚,幫助公子光奪得王位。闔閭任命他為“行人”,成為吳國重要謀臣。

一夜白頭

伍子胥攜楚太子建之子勝逃奔他國,被楚兵一路追殺。昭關的東皋公把二人帶進自己的居所,好心招待,一連七日,卻不談過關之事。伍子胥實在熬不住,急切地對皋公說“我有大仇要報,度日如年,這幾天耽擱在此,就好像死去一樣,先生還有什麼辦法呢?”,東皋公說“我已經為你們籌劃了可行的計策,只是要等一個人來才行。”伍子胥猶豫不決,翻來覆去,不覺捱到天亮。東皋公一見他,大驚道“你怎麼一夜之間,頭髮全白了?”伍子胥一照鏡子,果然全白了頭,不由暗暗叫苦。皋公反而大笑道“我的計策成了!幾日前,我已派人請我的朋友皇甫訥來,他跟你長得像,我想讓他與你換位,以矇混過關。你今天頭髮白了,不用化妝,別人也認不出你來,就更容易過關了”。

端午節,原來是來紀念伍子胥的?

七星龍淵

春秋時,名將伍子胥因奸臣所害,亡命天涯,被楚國兵馬一路追趕,荒不擇路,逃到長江之濱,只見浩蕩江水,波濤萬頃。前阻大水,後有追兵,正在焦急萬分之時,伍子胥發現上游有一 條小船急速駛來,船上漁翁連聲呼他上船,伍子胥上船後,小船迅速隱入蘆花蕩中,不見蹤影,岸上追兵悻悻而去。

漁翁將伍子胥載到岸邊,為伍子胥取來酒食飽餐一頓,伍子胥千恩萬謝,問漁翁姓名,漁翁笑言自己浪跡波濤,姓名何用,只稱:“漁丈人”即可,伍子胥拜謝辭行,走了幾步,心有顧慮又轉身折回,從腰間解下祖傳三世的寶劍:七星龍淵,欲將此價值千金的寶劍贈給漁丈人以致謝,並囑託漁丈人千萬不要洩露自己的行蹤,漁丈人接過七星龍淵寶劍,仰天長嘆,對伍子胥說道:搭救你只因為你是國家忠良,並不圖報,而今,你仍然疑我貪利少信,我只好以此劍示高潔。說完,橫劍自刎。伍子胥悲悔莫名。——故事見於《吳越春秋》。

端午節,原來是來紀念伍子胥的?

千金小姐

伍子胥在逃離楚國途中,有一次他飢困交加,見一位浣紗姑娘竹筐裡有飯,於是上前求乞。姑娘頓生惻隱之心,慨然相贈。伍子胥飽餐之後,出於安全原因,要求對方為他的行為保密。姑娘覺得人格受辱,她隨即抱起一石,投水而死。伍子胥見狀,傷感不已。他咬破手指,在石上血書:“爾浣紗,我行乞;我腹飽,爾身溺。十年之後,千金報德!” 後來伍子胥報了大仇之後,又想到要報恩,但苦於不知姑娘家地址,於是就把千金投入她當時跳水的地方。(這人品我真的沒有話說了)

端午節,原來是來紀念伍子胥的?

伍子胥具有雄才大略,又深得吳王闔閭信任。為使吳國能內可守禦,外可應敵,他首先建議吳王闔閭“先立城郭,設守備,實倉稟,治兵革”,並親自受命選擇吳國都城城址。他“相土嘗水”、“象天法地”,合理規劃,建造了闔閭大城。

吳王闔閭九年,吳王親率伍子胥、孫武攻下楚國都城郢,於是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報得殺父之仇。伍子胥幫助吳王西破強楚,北威齊晉,南服越人,吳國國力達到了鼎盛之勢。

伍子胥與申包胥

《史記》:始伍員與申包胥為交,員之亡也,謂包胥曰:「我必覆楚。」包胥曰:「我必存之。」及吳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申包胥亡於山中,使人謂子胥曰:「子之報讎,其以甚乎!吾聞之,人眾者勝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親北面而事之,今至於僇死人,此豈其無天道之極乎!」伍子胥曰:「為我謝申包胥曰,吾日莫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於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於秦。秦不許。包胥立於秦廷,晝夜哭,七日七夜不絕其聲。秦哀公憐之,曰:「楚雖無道,有臣若是,可無存乎!」乃遣車五百乘救楚擊吳。六月,敗吳兵於稷。(春秋人情味十足)

端午節,原來是來紀念伍子胥的?

伍子胥對吳國事業忠心耿耿,吳王闔閭去世後,他扶助夫差即位,幫助夫差打敗越國,他勸阻夫差與越講和,並阻止夫差讓勾踐回國,諫勸夫差放棄攻打齊國而伐越。

夫差聽信伯喜否讒言,於公元前484年秋賜劍使伍子胥自刎,並將其屍放鴟夷革中,漂浮江上。

夫差繼位後,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投降,伍子胥認為應一舉消滅越國,但是夫差為伯嚭所讒,不聽“聯齊滅越”的主張,反派伍子胥出使齊國。伍子胥對他的兒子說:“我多次規勸大王,大王不採納我的意見,我現在已看到吳國的末日了。你與吳國一起滅亡,沒有好處啊!”於是將他的兒子託付給齊國的鮑牧,就返回吳國向夫差彙報。

端午節,原來是來紀念伍子胥的?

伯嚭乘機進讒言,誣陷伍子胥有謀反之心。

吳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賜伍子胥屬鏤之劍,曰:「子以此死。」

伍子胥仰天嘆曰:「嗟乎!讒臣嚭為亂矣,王乃反誅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時,諸公子爭立,我以死爭之於先王,幾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吳國予我,我顧不敢望也。然今若聽諛臣言以殺長者。」

乃告其舍人曰:「必樹吾墓上以梓,令可以為器;而抉吾眼縣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乃自剄死。

伍子胥在憤恨之餘,留下遺言,要家人於他死後把他的眼睛挖出,掛在東城門上,親眼看著越國軍隊滅掉吳國。

端午節,原來是來紀念伍子胥的?

吳王夫差極怒,五月初五把伍子胥的屍首用鴟夷革裹著拋棄於錢塘江中,吳人哀憐他,為其在江上立祠,命名為胥山。

後來吳國果然被越王勾踐所滅,夫差羞於在陰間見到伍子胥,用白布矇住雙眼後才舉劍自盡。

司馬遷對伍子胥的評價頗高:“怨毒之於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於臣下,況同列乎!向令伍子胥從奢俱死,何異螻蟻。棄小義,雪大恥,名垂於後世,悲夫!方子胥窘於江上,道乞食,志豈嘗須臾忘郢邪?故隱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端午節,原來是來紀念伍子胥的?

伍子胥以他的“日暮途遠”“倒行逆施”展現了一個人所能對抗的極限:楚平王無故殺其父兄,他就一定要覆楚、鞭屍以報,哪怕那是自己的故國;吳王逼他自盡,他就留下觀越寇滅吳的預言,哪怕那曾是他為之奮鬥一生的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