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歲楊振寧比岳父大20歲,見面不喊爸爸,3個字稱呼令人稱讚!


97歲楊振寧比岳父大20歲,見面不喊爸爸,3個字稱呼令人稱讚!


現在很多人都在被婚戀的問題所困擾,甚至有人說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不想結婚了。完全可以理解大家在婚戀這件事上承受的壓力。不過說到感情和婚姻這種事,其實雖然很專家都說得頭頭是道,可是經歷過的人都明白,經驗和行動永遠都比理論和語言更為有力。

而且有的人總喜歡對別人的感情和婚姻指指點點說三道四,就好像自己很懂別人經歷了什麼一樣。這樣的非議其實一直都存在。也可能是中國人的婚戀觀念比較保守,他們往往不能接受主流以外的婚姻。就比如老少戀。中國有一對很典型的老少戀就是楊振寧和翁帆。


97歲楊振寧比岳父大20歲,見面不喊爸爸,3個字稱呼令人稱讚!

楊振寧和嬌妻翁帆的愛情一直以來都是大家談論的焦點,自從2004年結婚以來,28歲的翁帆就成了大家口中的拜金女。因為當時翁帆嫁給楊振寧的時候,楊振寧已經82歲了,就算楊振寧是知名的物理學家,一個28歲的花季少女也不至於做出這樣的決定吧,但事實證明翁帆對楊振寧確實是真愛。

不過,大家心中也是有疑惑的,如果楊教授碰到岳父的時候,該怎麼稱呼呢?畢竟楊振寧比自己的岳父都要大20歲呢!


97歲楊振寧比岳父大20歲,見面不喊爸爸,3個字稱呼令人稱讚!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楊振寧也只用了三個字就解決了,他看到自己的岳父時,都是用“翁先生”來稱呼的,既給了岳父尊敬,也不會讓自己產生彆扭,這個稱呼同時避免了兩人的尷尬,真的是一個完美的稱呼!

翁帆也用了15年的時間證明了自己對楊振寧的愛,兩個相隔54歲的人克服了種種困難,不困是年齡上還是心理上的差距,都沒有將兩人之間的感情淡化,翁帆在楊振寧的身邊也增長了不少見識。楊振寧當年娶翁帆的時候就表示希望自己可以活到100歲,現在看來並不是奢望,畢竟翁帆把他照顧的這麼好。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科學巨人楊振寧的新聞,往往伴隨著所謂“小嬌妻”翁帆和一片意味不明的論調,卻忘記了2000年《自然》雜誌評選過去千年來全人類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時,上榜20多人,楊振寧便是其中一位,也是其中唯一活著的一位。

他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居功至偉,足以影響人類文明進程千百年。這樣的成就下,人們關注的,卻更多是花邊新聞或者謠言。如果不包含偏見地評價他的兩段婚姻,這一切,也不過是浪漫與相濡以沫罷了。

走過半世紀的伉儷情深

楊振寧1922年出生於安徽,從小便在物理學方面光芒難掩。大學時期,他直奔清華大學物理專業。由於戰爭紛擾,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無奈搬遷,繞著中國大半圈,最終在四川穩定下來。


97歲楊振寧比岳父大20歲,見面不喊爸爸,3個字稱呼令人稱讚!

1942年,20歲的楊振寧畢業於西南聯大物理系,又於此順理成章地拿到碩士學位,緊接著,1944年楊振寧取得了留美公費生的名額,並在休息的階段到西南聯大附中給孩子們上數學課。在這裡,他初次遇到了杜致禮,坐在課桌前,一雙眼睛明亮而多情。

楊振寧的第一任妻子杜致禮生於陝西,父親是當時婦孺皆知的杜聿明,出身名門。從小,父親便嚴格要求她,既熟知舊時女子的禮義道德,又玩得轉新式女子所追捧的愛好。

1947年,在宋美齡的推薦下,杜致禮來到美國衛斯理安女子學院攻讀英國文學,而後因為經濟原因,轉至紐約的聖文森學院。畢業後,杜致禮留在紐約教授中文。

命中註定的愛總會得到更多寬容。時間轉瞬到了1949年。聖誕節那一天,在美國普林斯頓的一處中式餐廳裡,二人再次相遇,這是這位物理學家口中屢屢感嘆的“奇蹟”。

再次相遇,22歲的杜致禮已然長成最美好的模樣,眉眼清秀,淺笑盈盈,深深地刻在了楊振寧的心上。楊振寧也是翩翩少年郎,是難得的青年才俊;又是老師,溫和敦厚的氣質難掩。

二人一旦重逢,便再不可分離,熱烈的情感延綿不絕,楊振寧甚至拒絕了回芝加哥的機會。一年後的夏天,二人同樣在普林斯頓舉行婚禮。婚後,杜致禮將重心放在丈夫和家庭上,甘願為丈夫洗手做羹湯。

杜致禮同楊振寧最終生育了3個子女。1951年長子出生,楊振寧的父親為其取名:楊光諾。1957年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夫妻二人認為是兒子帶來的好運,不勝欣喜。光諾長大後選擇學習計算機,考入美國密歇根大學,最終在計算機領域頗有建樹。楊振寧充分尊重孩子的意願,並不過多幹預,楊光諾後轉行被聘請為紐約州西車斯特縣的財務顧問。


97歲楊振寧比岳父大20歲,見面不喊爸爸,3個字稱呼令人稱讚!


1958年次子楊光宇出生,也未繼承父業學習物理,而是苦心鑽研化學學科,是一位化學博士;除此之外,他對天文學有著極高的天賦,一生共發現2000多個小行星。楊振寧說,不要把孩子當天才來養,壓力會很大。在這種輕鬆的氛圍之中,幾個孩子反而頗有成就。

1961年小女兒出生,名為楊又禮,即“又一個你”,極致地表達了楊振寧對妻子的愛。作為唯一的女兒,又是最小的孩子,楊又禮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不過夫妻二人並不溺愛,楊又禮能吃苦,又善良博愛,後來從事醫生的職業,致力於救死扶傷。此外對語言很是敏感,精通幾個國家的外語。子女三人後均定居於美國。

生離不會把有情人拆開,死別卻會。2003年,杜致禮病逝。


97歲楊振寧比岳父大20歲,見面不喊爸爸,3個字稱呼令人稱讚!


特立獨行的三好學生

翁帆出生於1976年,比楊振寧最小的孩子甚至年輕十五歲。1994年,翁帆考入汕頭大學,開始學習西方的語言、文學。原本是大家閨秀模樣的她一改往日的溫婉,開始追求前衛、潮流,染黃的頭髮在校園裡總是引人側目。

不過在學習上翁帆並不落後,年年拿全年級的第一名。離開校園走向社會後,翁帆先是找了一份普通翻譯職員的工作,就在家鄉汕頭。她從不抱怨,工作能力也極強,同事和上司都很喜歡她。

可是她似乎對這樣日復一日的生活並不知足,一個月後便辭職,轉去深圳的高爾夫俱樂部工作,在深圳生活了三年。這期間,翁帆接受一個香港普通文員的求婚,辦理了結婚手續。不過由於種種原因,二人堅持了兩年,最後於2002年離婚收場。

離婚後翁帆決定繼續深造,於是到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讀碩士。次年,杜致禮逝世。為了安慰處於喪妻之痛中的楊振寧,翁帆與他繼續聯繫起來。


97歲楊振寧比岳父大20歲,見面不喊爸爸,3個字稱呼令人稱讚!


上帝賜予的最後禮物

2004年,82歲的楊振寧不顧他人阻攔,娶28歲的翁帆為妻。這段年齡跨度過大的戀情引起軒然大波。人們無法接受這個耄耋老者與妙齡女子的結合,像蘇軾所調侃的“一樹梨花壓海棠”那樣,這樣的結合總是被人看作另有企圖。

一部分人認為翁帆另有企圖,不是老人的錢財便是學術成就;另一部分人認為楊振寧有傷風化、只考慮自己,翁帆做出了極大犧牲。對此,楊振寧不想管太多,俗語說“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他已經想得夠多了。

想得再多,也不過是,翁帆,和亡故的妻子杜致禮,面貌幾乎一模一樣。更為巧合的是,1995年,楊振寧與杜致禮攜手參加汕頭大學的校園活動時,翁帆還曾經是夫妻二人的解說員,彼時翁帆讀大學一年級。甚至,三人還有合影。


97歲楊振寧比岳父大20歲,見面不喊爸爸,3個字稱呼令人稱讚!

在楊瀾的採訪中,楊振寧說,翁帆是上帝給他的最後一份禮物。這份婚姻在一定程度上給楊振寧帶來了生命力,是一種生命的延續。在生活中,翁帆也確實將楊振寧照顧的細緻入微。

而對於翁帆而言,楊振寧曾經是一位遙不可及的恆星、是一位德高望重、值得尊敬的導師,現在是她的丈夫,也是她無比崇敬、仰慕的人。當一個仰慕的人突然表白,一切都順理成章起來。

翁帆帶著無與倫比的驕傲,將這場婚姻視為一種恩賜,她甘之如飴。一切所謂“付出”都不算“犧牲”。她這樣形容他們的結合,是一首美國詩人菲羅斯特的詩《未選擇的路》: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如今,二人的婚姻生活平凡溫馨。一起吃早餐,一個去學校一個在家看書,再一起吃午餐、午休,下午再一起工作。吃過晚飯後,二人手牽手在校園裡散步,聊聊趣事。回到家一同聽聽音樂、看看電影。她並不在乎遺產到底怎麼分配,不在乎世人怎麼看待他們,不在乎丈夫百年之後的她應該何去何從。

風風雨雨,15年悄然過去。楊振寧和翁帆內心強大,他們不需要獲得別人的讚美,日子過得是否和美,只有自己知道就夠了。看似種種,何必解釋呢?正如翁帆為自己挑選的那首詩所說,這條“少有人走”的路,她走得心甘情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