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家室外無人配送車企角逐,資本加註賽道

疫情爆發以來,“無人配送”這一概念被頻繁提及,在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變得不那麼安全的時期,大家都希望利用先進技術去規避可能存在的風險,在此背景下,此前只在小範圍測試和試用的室外無人配送車被推上一線,承擔著各種物資配送任務。

近20家室外無人配送車企角逐,資本加註賽道

近20家室外無人配送車企角逐,資本加註賽道

表:目前國內已有落地應用的無人配送車產品及企業(本表粗略統計,如有未完善之處,請指正)

疫情加速落地,資本加註賽道

除了上表中所列的企業及產品,德邦物流、中通及智行者等企業相關產品也已有落地應用,據統計,目前國內已有近20款無人配送車在多個城市落地應用。事實上,無人配送並不是一個剛興起的概念,早在2016年,京東就向外宣佈其無人配送車已經進入路測階段,2017年,京東無人車開始在校園試運行。蘇寧美團菜鳥等也在前兩年開展了無人車方面的研發,但也一直處於測試和試運行階段。

除了京東蘇寧這些電商巨頭之外,近兩年,專注於無人配送的創企也不少,例如新石器行深智能等企業,但其產品大多也都只是在試運行階段。

疫情的發展無疑加速了無人配送車的落地,疫情期間無人配送需求迫切,企業同時也希望能夠在實際的應用中驗證其車輛的場景適用性和穩定性,因此,在各末端配送場景中越來越多的無人配送車開始活躍起來。

京東相關部門負責人曾表示,疫情影響,原本預計在2020年內陸續完成相關無人車的量產和推進工作已被迅速提前。而美團無人配送車在疫情期間也實現了首次在公開道路進行實際訂單的配送。

無人配送的火爆也引發了資本的關注,創業公司新石器最近剛完成A+輪融資,規模近2億元人民幣,其融資成功的原因一方面在於新石器在量產落地的進展讓投資人滿意,新一輪融資用於加快擴張節奏,另一方面其股東理想汽車意圖加大無人配送領域的投入。此外,白犀牛也在3月份完成了天使輪融資。

規模化應用即將到來?

實現末端“最後一公里”無人化配送似乎指日可待,但疫情過後,無人配送車真的能迎來規模化應用的春天嗎?

事實上,應該為時尚早。

一方面,技術其實還並未完全成熟。無人配送是無人駕駛技術的一種具體應用,其大多數技術與一般的自動駕駛基本相同,即將雲端軟件和硬件傳感器相結合,實現車輛定位、環境感知、路徑規劃決策以及車輛控制執行四大核心技術。在一般的室內環境中,其技術的實現的環境相對來說會更簡單一些,但在室外,當前無人駕駛車輛在交通標識不明顯的地段,其實還不能像人類一樣自覺形成行駛默契,這無疑會增加一定的交通隱患,而室外還要要考慮遭遇霧霾、雨雪天氣時,交通信號受到環境因素的干擾,尤其是有輕度積雪的路段,路面的指示標誌會被遮擋,這些問題目前的無人配送車能否完全解決還有待驗證。

另一方面,其成本也是限制大規模商用的因素。目前市面上的無人車,多是採用激光雷達、視覺傳感器等多傳感器融合進行定位、導航,而激光雷達等導航設備價格高昂,使得產品本身造價較高。當前疫情期間對無接觸式配送的需求迫切,但疫情過後,充分考慮無人車和人工的投入產出比,無人車可能並不佔據優勢。

此外,無人配送的法規標準不健全,也影響著市場的發展。當前,各企業自主研發的無人配送產品,在外形、尺寸、時速等方面各不相同,而如何保證無人配送產品的安全性,如何規範無人配送產品的操作和使用,如何規避無人配送可能帶來的交通安全問題等,這些也需要相關部門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提出科學管理方案並出臺相關法規。

並非有了技術就可以形成市場,無人配送規模化應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為推動中國移動機器人事業進一步發展,中國移動機器人(AGV)產業聯盟誠邀有志於投入移動機器人發展的各界精英共同組成移動機器人(AGV)人才庫。

詳情請諮詢電話:18503004176 羅小姐(微信同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