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得「胃下垂」的原因,並不是站著吃飯

在B站收到了一條關於“胃下垂”的留言,覺得這個在民間流傳已久的說法可以拿來寫一寫。


年輕人得「胃下垂」的原因,並不是站著吃飯

胃下垂不是病


胃下垂,顧名思義是指胃的位置發生下移,是一種解剖狀態。


在你站著的時候,胃的最低點會達到肚臍以下的比較低的位置。


輕度的胃下垂可能不會表現出症狀,也不用治療,實際上,它也並沒有被定義為一種疾病。


有胃下垂的人,不少也會伴有胃蠕動減緩、食物排空時間延長和消化功能降低,出現胃部脹痛、食慾減退、嘔吐、便秘等症狀。[1]


但要注意的是,這些症狀可能並不是胃下垂導致的

,而更可能是其它的一些疾病造成的,這時候應該及時就醫,明確具體疾病,及時治療。


年輕人得「胃下垂」的原因,並不是站著吃飯

站著吃飯不會胃下垂


常常聽到有人說,“站著吃飯會胃下垂”、“吃完飯立即走動會胃下垂”,這種說法其實並沒有什麼依據。


胃下垂主要是由於膈肌懸吊力不足、韌帶功能減退、腹肌鬆弛、腹內壓下降,無法對胃進行正常支撐所造成的。


看看“肌肉”、“韌帶”這些關鍵詞,再想象你站著和坐著吃飯時消化道的位置,顯然站著並不會造成多大影響(趴著、蹲著吃飯倒是會有壓迫)。


只要食量正常,健康的肌肉和韌帶還是能夠支撐進食時胃保持在穩定的位置的。


但已經有胃下垂的人,症狀確實可能在站著吃飯以及飯後活動時加劇時加重,因為肌肉和韌帶已經失去了正常的支持功能。


年輕人得「胃下垂」的原因,並不是站著吃飯

相比之下,經常暴飲暴食,使胃承載的重量增加,胃部長時間有食物滯留,更可能導致胃下垂。


過於體弱消瘦、長期臥床、或隨著年老導致的肌肉、韌帶功能消退,是胃下垂的常見原因。


另外,多次妊娠、或進行過腹部手術,也會增加胃下垂的風險。


這些人要小心


上面已經提到,纖細消瘦、缺乏鍛鍊、長期臥床的情況,以及中老年、經產婦,會有更多的胃下垂風險。


但是,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的習慣,讓年輕人也面臨胃下垂的威脅。


在去年的一篇分析了20名胃下垂患者的論文中,患者平均年齡只有31歲,最年輕的患者只有24歲。[2]


怎麼預防、改善?


從飲食和運動兩個方面,胃下垂也是可以預防和改善的。


飲食上保證營養,注意不要出現消瘦,以及不要暴飲暴食。


運動上,針對腹肌力量差的問題,可以進行相應地鍛鍊。


糾正消瘦


建議大家如果目前BMI在18.5以下,還是要及時地補充營養,均衡飲食,保證熱量。


一般的年輕人也要注意不要暴飲暴食,最好能規律飲食。


年輕人得「胃下垂」的原因,並不是站著吃飯


日常飲食


伴有輕微症狀的胃下垂注意日常的少食多餐、細嚼慢嚥、營養均衡即可,同時要避免刺激性食物加重胃部不適。[1]


胃下垂高發於老年、消瘦、體型瘦長的人群,肌肉對胃部的支撐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保證足夠的蛋白質、熱量攝入,支持肌肉的功能。


但高蛋白質的食物也是可能加重胃部的消化負擔的,要注意選擇質地細軟、同時脂肪含量較少的高蛋白質食物,牛奶、雞蛋羹、魚肉這些都是非常不錯的。


如果是消瘦老人,出現了腹脹、反酸等等症狀,同時伴有食慾減退、消化不良,完全可以補充一些蛋白粉。


年輕人得「胃下垂」的原因,並不是站著吃飯


飯後多久可以運動?


此外,根據你自己的感受和狀態,選擇飯後運動的時間。


一般來說不建議在飯後半個小時之內進行劇烈的運動,而飯後一個小時就已經可以進行中等強度的訓練了。


飯後兩個小時正是血糖的高峰,這時候你有充沛的能量去運動,是鍛鍊得非常好的時機。


針對性訓練


此外像是腹式呼吸、腹肌訓練、腹部的一些按摩等體育療法也有一定的效果,有一些研究顯示,可以使胃下垂的程度縮短一釐米以上。[3]


考慮到高危人群可能本身身體比較弱,運動時要注意循序漸進,最基礎的平板支撐、俯臥撐,甚至更簡單的仰臥抬起雙腿、隔空蹬自行車都會有一些幫助。


如果相關的症狀比較嚴重,你也應當在相應專科醫生的指導下,考慮服用一些藥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