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讓自己愛上學習?

每個人多一點愛


首先,對提問的“沉迷”一詞提出不同看法,最好是用“興趣”一詞或“堅持”一詞較好,如果由不喜歡學習變成了“沉迷”於學習,那就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俗話說:“過猶不及”,很多事情做得過頭了就不好了。學習也是這樣,要養成興趣學習或堅持學習的習慣,但沒有必要整天沉迷於學習之中。以前常稱整天埋頭於讀書,只知道書本知識的人為“書呆子”,就是因為這些人太沉迷於書本了。


其次,要養成興趣學習,堅持學習的良好習慣有很多辦法,這裡提幾點建議:一是以順序漸進的辦法“引導”自己讀書、學習,如果是不喜歡讀書,不喜歡學習的人,一開始就不要學得太多,不要安排太多的學習任務,先選學得少一點,慢慢養成習慣,然後再逐漸增加學習內容,增加讀書的分量。先少後多才不會形成逆反心理,而且,學習任務不多,每次都能完成任務,很容易完成任務,完成了會有成就感,這也是對自己的一種鼓勵,有獎賞是會進步的,慢慢地也許就會有興趣學習。

二是開頭時儘量安排自己有興趣的學習內容,安排自己喜歡讀的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選擇有興趣的,你會比較喜歡學習,比較喜歡閱讀,當你進入了書或知識的世界之後,漸漸地你會發現有好玩的,有吸引你的,有讓你喜歡的,之後,新的興趣便會吸引你擴展你的閱讀範圍,擴大你的學習領域,堅持一定的時間,你就會成為一個喜歡學習的人。

三是結合你的工作或專業方向來學習,知識如果有用,就會更生動,當你學的知識或讀的書讓你能在工作上或專業上有幫助時,你就會形成通過知識或書本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此一來,便能學以致用,認識就能與實踐結合,學習有時還能創造實際價值,比如利用知識來賺錢等等,此時,知識就對你很有用了,讀書也會讓你很有興趣。雖然說書中不一定有黃金屋,書中不一定有“顏如玉”,但是,書中確實會有讓你增加能力,增加財富的辦法,假如你能認真學習,能學以致用的話。有人說,現在是個“財智時代”,有智慧有智力才能真正賺到錢,所以,讓你堅持學習的動力該是有的,結合你的工作去學習,會有用的,你也會對學習有興趣的。

四是當你開始有點學習興趣之後,要為自己定學習計劃,計劃最好分短、中期的,比如每日學習什麼,讀多少頁的書等,學習的量要適當,不要太多,也不要很少,有點小壓力,但不要定完成不了的計劃;短期的學習計劃要細,要確定,任務一定要完成,否則計劃就變成“空”的,中期計劃可以較粗略一些,有指導意向的意思,讓你對下一階段的學習有目標,心中有數。定了計劃就一定要完成,否則,會打擊自己的信心,也會影響學習的堅持,所以,定計劃一定要認真。

五是找有共同學習興趣的人交流,人與人之間是需要交流互動的,學習也一樣,交流也能學習,而且,通過交流能讓你更興趣學習,也能提高學習的技巧,在交流時,你會知道你缺少什麼知識,你會感到必須學什麼才能不會在你的朋友面前丟臉;通過交流你能請問別人問題,也能回答別人的問題,通過互動而學習,比“死板”地學習更靈活,更有效,交流多了,能增加知識,提高智力,並形成知識的“朋友圈”,於是,你就能登上知識互動的更大的舞臺了,沒準,將來你還會寫文章,會叫別人讀書,會利用自己學習到的知識去創業,或去增強你的企業實力等等。

興趣學習吧,學習能給人知識,能給人力量,能給人快樂。


文城觀點


現在,不管成人還是孩子說的最多的兩個字也許就是學習。成人說不學習就會被時代拋棄,孩子說不學習會被家長老師批評,考不上大學。然而這個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學習,究竟有著怎樣的面目?

1、上學原來是件快樂的事!

朋友三年前帶著全家到美國洛杉磯工作,今年回國我去看他。朋友變化不大,變化大的是他的兒子敏敏。原來性格較為內向的敏敏變得開朗大方、活潑熱情,說話清晰真誠。

我問朋友:“你用了什麼肥料供的,在國外幾年把敏敏養的這樣優秀。”

朋友說你還是問兒子吧,這我可解答不了。於是我真的問了敏敏,內容當然是關於教育的。

我:敏敏,在美國想上學嗎?

敏敏:想啊,那裡的學校就是快樂的天堂。

我(假裝吃驚):怎麼是天堂了?

敏敏:我一開始去的時候不會說英語,湯姆老師從 abc開始教我,還讓我們小組成員幫我練習英語,不到兩個月我就能和同學們流利的交流了。我覺得和他們在一起學習很幸福。

我:這是因為你每門課都是優秀吧。

敏敏:每個同學都有優秀的地方,比如麗薩的數學很棒、傑克的體育很棒,我的辯論很棒。老師會對我們的成績給我們專門的表揚和獎勵。

我:體育很棒文化課不好也表揚嗎?

敏敏:我們一星期的也就上十幾課,文化課也只佔學校期末考試的十分之一,其他的都是平時評價和我們拿手的能力,再說成績是我們的隱私,老師不會公佈,也不以成績好壞就說我們是好學生壞學生,只要做得好,表揚和獎勵少不了。

我:那老師老師豈不是放羊的?

敏敏(撇嘴):湯姆老師說讓我們選擇自己能做的事,不斷提高能力就是成功者,那樣的我們也是最棒的。

……

回家的路上我一邊開車一邊想:這樣的敏敏能不開朗大方嗎?這樣學校能不是快樂場所嗎?更重要的是在這裡孩子能選擇自己想做的事呀!

我汗顏。


2

上學又是件痛苦的事

古人蘇秦錐刺股,孫敬頭懸樑、范仲淹劃粥割齏的時候就告訴我們學習是個苦差事。

徐蕾今年10歲,上小學四年級,是個學習委員。徐蕾從小酷愛學習,聰明溫和,是老師心目中的“尖子生”。父母要求嚴格,有時數學考了98分,父母仍不滿意。對於她的 “琴棋書畫”,父母也要求樣樣精通,請人教孩子學琴,託人到區少年宮參加書畫培訓。老師對她的期望也很高,經常在班內表揚,讓孩子把她當榜樣。在這種情況下,徐蕾的心理壓力很大,學習更加刻苦用功。但從四年級上學期開始,徐蕾就感到十分疲憊,有時一拿書就兩眼冒金花,課堂上有時也感覺腦袋發暈。

徐蕾是痛苦的。

要想不痛苦,要想愛上學習,你必須找到說服自己內心的理由。

3

你愛的應該是這樣的學習

在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個實驗:心理學家愛德華•桑代克把一隻飢餓的貓放在一個迷箱裡,這個迷箱唯一一個逃脫的途徑是壓在這個箱子底部的一個控制桿。貓明顯不願被束縛,因為這就像人困在旅行箱裡的體驗一樣。

然而,在箱子外面有一條魚,因此貓又有很強的逃出來的動機。桑代克觀察到這隻貓在箱子裡來回移動,對著箱子內壁又抓又撓,努力想逃出來。

一番努力後,最終貓偶然推到了控制桿打開了門,跳出來吃到了放在箱子外的魚。

這個實驗被稱為操作性條件反射,它是指通過對愉快或不愉快反應的效應造成的有意識行為的學習。

操作性條件反射和上面的兩個例子說明:快樂是有效學習的動機。孩子只有在輕鬆狀態下做最想做的事,提高最擅長的能力才是最快樂的。

4

你最擅長的是哪種能力

心理學家斯滕伯格認為,人腦有三種主要類型的智力:分析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

當你在學校對老師的知識講解記憶良好,並能在測驗中獲得好成績時,這說明你學習中的分析能力強。

你可能不是班裡的尖子生,對一些問題往往能給出創造性的答案,有時候老師說不定還會批評你的思維方式,這說明你學習中的創造能力強。

雖然你智力很高,但成績不高,你的強項在教室外面,比如很好的社交能力、優秀的管理能力和人格魅力,這說明你是個實踐能力很強的人。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最擅長的能力,分析能力強你就讓成績成為你的興奮點。創造能力強你就讓你的思維和科技創造成為你的興奮點;實踐能力強你就多發展你的社交能力和管理能力。

凡有所學,皆有所成,怕就怕的眉毛鬍子一把抓,到頭來成了夾生飯。

所以,想愛上學習,第一步要做是先要找出你的最喜歡最擅長的能力,而不是疲於應付考試和作業。

4

學好自己最擅長的

假如你最擅長的是書法,你就可以專注於書法理論的學習和練習。學習王羲之寫滿幾大缸墨汁,你就下筆如有神。

假如你對天文感興趣,不妨賣個高倍望遠鏡,說不定又是一個小張衡。

假如你對電商感興趣,就多學互聯網和電腦基礎,說不定又是一個馬雲。

這些能力是一點一滴紮實積累來的,在學習的過程中要不斷的調整認知領域,比如你很喜歡數學,可是數學思維不強,那就及早轉移認知領域。不是不學它,而是作為一個普通的課程。

然後,你可以用獲得的成就感,帶動你必須做的具有壓力的學習,比如語文數學理化等科目。

學好最擅長能力,你就成功了一大半。而另一半是你不願意做的。

5

我們還必須學會做自己不願做得事。

20世紀60年代,心理學教授米歇爾設計了一個“延遲滿足”實驗:研究人員找來數十名兒童,讓他們每個人單獨呆在一個只有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間裡,桌子上的托盤裡有這些兒童愛吃的東西——棉花糖、曲奇或是餅乾棒。研究人員告訴他們可以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員回來時再吃還可以再得到一顆棉花糖做為獎勵。

大多數的孩子堅持不到三分鐘就放棄了。一些孩子甚至直接把糖吃掉了,大約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遲了自己對棉花糖的慾望,等到15分鐘後研究人員回來兌現了獎勵。

1981年開始,米歇爾聯繫現今已是高中生的653名實驗參加者,發現當年馬上吃掉糖的孩子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學校,都更容易出現行為上的問題,成績分數也較低。

而那些可以等上15分鐘再吃糖的孩子在學習成績上比那些馬上吃糖孩子平均高出210分。

後者,有更強調自制力和目標感,他們懂得先忍耐吃苦才能有幸福。所以,學習要懂得延遲滿足感,學不願學的東西。因為這是必須。

學自己最擅長的,這不是一件一意孤行的事,決定每個孩子命運的終究是這些最擅長的能力,學會忍耐,希望就在前方。


高太爺


分享一個我自己的經歷吧:

直到去年為止,我一直認為學習是反人類的,因為學習是需要你全神貫注的坐在那裡,一動不動,接收各種信息, 每一個知識都需要去思考,去記,是一個很燒腦,很頭痛的過程。而且我本身從小睡眠不是很好,有腦疲勞綜合症,記憶力差,學習又不得法,就更加對學習這件事感到疲憊和厭惡。當時我還沉迷於電腦遊戲,特別想戒掉又很難戒掉。

試想一下游戲為什麼會讓人上癮呢?

遊戲的特徵:目標,規則,反饋系統,自願參與。

遊戲能實現四個目標:

1,事項滿意的勞動,滿意的勞動從兩件事開始:①明確的目標 ②實現這一目標的可操作性步驟 (設置關卡,通關,給出獎勵)

2,更有把握的成功(及時的反饋有助於及時發現錯誤)

3,更強大的社會聯繫。(快樂尷尬是相互調侃打趣 互損,間接驕傲是通過指導幫助他人,增強成就感)

4,更宏達的意義。(讓大家覺得自己在做偉大的事)

遊戲的機制:激勵機制(經驗值、金幣、寶物、頭銜) 團隊機制(交流切磋,社群平臺,共同目標)

當我把遊戲讓人上癮的因素提煉出來,運用到學習上,發現我對學習也上癮了,在這裡和你分享下:

1,給大腦喜歡的東西。比如:把枯燥的知識轉化為漂亮或有趣的筆記,如:思維導圖,色彩豐富的圖片,文字什麼的。

記得有一次老爸在單位參加完培訓回來,帶回一張圖,在我面前炫耀。我看到有很多線條,色彩,還有文字,覺得很好玩。簡單的問了規則以後,自己就試著用導圖拆解了一篇短文,老爸說你沒怎麼學,第一次就畫得這麼好,不錯啊。我發覺這個東西特別的容易上手,給了我很大的信心。信心是愛上學習的開端,於是學到了什麼我都把它用思維導圖整理一下。大腦喜歡色彩,每次畫完我就要看好久。在畫的過程中,不斷的對知識進行整合,提煉重點,畫完我發現再也忘不掉了,因為在畫和看的過程中,本身就是對知識記憶的不斷強化。

2,遊戲能讓人上癮,學習也可以嗎?

遊戲會讓人上癮,是因為它有即時的反饋機制,強大的社會聯繫,宏達的意義,獎勵機制,團隊機制。

隨著導圖越畫越順手,我開始把它分享在朋友圈裡,然後就有人點贊(這達到了遊戲的及時反饋的效果)。後來時間長了,小夥伴們都說:“你的朋友圈都是乾貨哦,能教教我嗎?”(通過指導幫助他人,增強了成就感)。隨著點讚的人越來越多,我發現我已經愛上了學習,這種分享倒逼輸出式學習會讓你根本停不下來。因為過一段時間不學習,不分享,就會有小夥伴過來問:小漆最近又學了什麼新東西,怎麼沒發筆記了呀?我要看乾貨哦。(這會讓你感覺到他人需要你,你在幹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然後也有的小夥伴會問你:“你分享的XX我也好感興趣哦,能組隊一起學嗎?”。。。(組隊學習的形式達到了遊戲中的 團隊機制(交流切磋,共同目標)

輸出和分享是最好的學習,因為反饋能讓我們認清自己,完成目標會有自豪感,無論過程還是結果都是幸福的。

下面分享一個我的筆記,這是一篇很長的英語文章,我把它轉化為這種形式去背課文,就比看枯燥的文字容易記多了:

以上是個人觀點,如有其他看法,歡迎探討。

本人HR一枚,學習控,愛閱讀,也愛思維導圖,分享各種職場心得,學習心得,更多有趣的學習筆記,歡迎關注我 ๑乛◡乛๑


漆恩瑤職場思維導圖


我是一名高中老師,很多孩子學習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有什麼辦法可以讓他沉迷到學習中,保持穩定的努力?

我會給孩子推薦下面這幾個方法:

一、環境因素很重要

我們班有一個孩子,他的舍友、同學,每天聊的都是玩遊戲、刷抖音,沒有一個學生主動去學習。

於是他為了不受干擾,每天晚上都在教室多學一個小時,幾乎只在熄燈之前回宿舍。

然後第二天又提前半個小時到操場讀書,慢慢的,其餘的同學都不找他一起玩了,今年他考上了中山大學。

所以儘量遠離無法使你保持努力的人,比如很多菸民在一個人的時候,戒菸並不難,難的是跟其他煙友在一起,還要抵禦其他煙友的誘惑。

多結交自律努力的同學,如果沒法擺脫環境,就創造一個只有自己的環境。

二、尋求別人監督

我表弟的孩子,在每次考完試後,都要在他的小群體裡面立一個flag,我下次要超過第幾名。

這樣做的目的不是為了秀成績,而是為了走出舒適圈,讓同學來監督自己。

這樣一旦他不好好學習,或者不努力考試成績差了,就會有同學拿他以前的話來問,他也覺得丟面子,畢竟大話已經說在前面了。

於是只能好好學習,不給同學看低他的機會。

所以,如果你想沉迷在學習中,不如巧妙的設計一個方式,讓自己時刻處於被監督的狀態,這樣就能發自內心的“想要”學習。

三、制定具體的任務

提前想好自己今天要學什麼,怎麼學。

一旦到了該學的時間點,就立即去執行。

比如你計劃今天做20道題,規定要在課間時間完成。

這通常會失敗,因為你定的時間太寬泛。

一天是很長的時間,課間時間也有很多段,這期間你總會碰到各種計劃之外的事情,讓你不斷的忘掉自己的計劃,或者推遲執行。

所以,你可以嘗試的任務具體化,

“第一節課下課後,我立刻打開書,做第一題和第二題”。

“第二節課下課後,我理科打開書,做第三題和第四題”,以此推類。

時間:第一節課下課後。

事件:做第一道題和第二道題。

這就明確告訴了你,要在什麼時間,幹什麼事情。到了那個時間點,就能立刻行動起來。

四、養成學習的習慣

只要把學習養成習慣,那麼學習對我們來講就沒有難度了,不學習反而會難受。

比如5點鐘早起這件事,對於起床困難戶來說難如登天,但是對於習慣早起的人來說,毫不費力,因為他們已經養成了習慣。

學霸能夠在嘈雜的籃球場上沉迷到做題中,也有學生在安靜的教室思慮紛雜,這就是習慣使然。

總之,沉迷到學習中,並不一定非要靠興趣,就像很多成績優異的學生也沒有學習的興趣。

每個孩子只要找到合適的方法和刺激點,都能夠沉迷到學習中。

你對這個問題還有沒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中留言。我是松鼠課堂高老師,用心解答教育問題,歡迎關注和點贊!

高鋒老師


我只能說我自己的親身體會吧。

我是農村的,家裡有九畝地,每當去學的時候,爸爸媽媽就交代我們,放學趕快來家,幫家裡幹活。

記得小時候,我們去學校的時候,認真學習,下課趕快問老師,今天的家庭作業是什麼?在課間就趕快做家庭作業。要是在課間做完了今天的家庭作業,就覺得非常有成就感,一回家就可以告訴媽媽,說我做完家庭作業啦,我幫你幹活。

爸爸在離家300裡的地方工作,媽媽一個人在家操勞九畝地,奶奶專門做飯。我的任務還得給家裡挑水,因為家裡的吃水是在離家一里地的一個水井裡取水,家裡有一口大缸,七擔水才能盛滿,每擔滿一缸水要來回七次,要負重100斤走14里路。

所以每次做完家庭作業,回家就想到趕快擔水,擔完水我再去預習課文。

勞動任務和學習任務。讓我感到很充實。因為學習任務讓我提前完成作業,讓我懂得幹什麼事提前做好預備。勞動任務讓我感到爸爸媽媽的辛苦。農業勞動讓我感到農民非常辛苦,我一定要考出來,這是我不竭的動力。

小時候沒有課外書,所以看到課外的內容,感到非常珍貴。偶然班裡邊誰有課外書,就第一個趕快借來,然後廢寢忘食讀了之後,趕快還給人家,而且感恩戴德。

記得那時候讀過《珊瑚島上的死光》,《追魚》《動腦筋爺爺》《少年科學》,《我們愛科學》。總之凡是看到文字,都感覺到非常親切,都感覺到比干活舒服得多,珍貴的多。



到了初中因為作文不好,感到前途迷茫,但是有一次老師作為優秀作文評講了我的作文,從此對閱讀對學習更加迷戀。

讀的多,但是沒有寫,這也是不能提高自己的原因之一。在閱讀《初中學生優秀作文選》的時候,書中說了很多優秀學生,學習好的關鍵就是天天寫日記,從此開始寫日記。

很快越寫日記,越感到知識的不足,就越是想學習,就越是沉迷於學習,後來家裡條件稍微好了一點,只要我買書,甚至是課外書,家裡都非常支持,於是我就開始釘報紙《少年科學報》,《家庭科學報》。好在家裡不管訂什麼,從來不過問,只要學習,家裡邊就儘量給錢。

在學習的期間,天天盼報紙來,報紙一來感覺到精神大餐,無比興奮。可是現在得孩子,學校只讓他盯中小學生學習報,真的沒有選擇,孩子也提不起興趣,這怎麼能行呢?



後來上高中,不管到哪都要先到新華書店看一看。閱讀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每天不讀書就感到辜負了時光,就感到被時代拋棄了。

高中的時候就一直訂《半月談》《參考消息》以至於考試政治,每次都是第一名,甚至被老師逼迫當政治學習委員,並把政治課本總結成一張紙上,老師向全班推廣,甚至向全校推廣。這個很大的激發了我的學習興趣,更提高了我的信心勇氣。

讀高中的時候,學校辦有《春光報》,但是我的每一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我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在文章上做出驚人的事情。天天寫日記,而且天天和優秀的文章比,發現自己的不足,然後繼續學習,必須得讓一篇文章見著報端。

終於以筆名文心,發表了《人生就是競爭就是拼搏》的文章,而且發表在《河南省招生報》上。那是在1989年,我上高三的時候。在全校引起了轟動。從此我更加沉迷於學習啦。



從人生的體驗我得到,要想讓自己沉迷於學習,有三個重要的動力。

第一,要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要從勞動中得到人生最寶貴的經驗。可是現在的學習空間,學習環境,非常優越,很多人都脫離了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這個最為重要的土壤。

第二,個人要有孜孜不倦的追求,個人要有遠大理想,個人要有長期中期短期目標,為了目標要不受誘惑,不受干擾,堅定不移,不達目標決不罷休。可是現在的誘惑太多,很多人都經不起誘惑,走著走著就變了方向,到最後把自己的目標都忘啦,還怎麼能沉迷於學習呢?

第三,在不斷的小成就激勵下,會讓自己越戰越勇,會讓自己眼界更高遠。每一個人的成長要與國家的發展息息相關,這樣你才能做出成就,這樣你才能越戰越勇,這樣你才有源源不斷的動力,這樣你才有步步高的美好希望。這樣你才能一步步的實現自己的美好願望。



我是教育處處春,希望我的建議對你有用,也請你點贊收藏關注轉發,讓很多的人一起討論,讓我們每個人都沉迷於學習,為國家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教育處處春


講個我自己的例子吧。

小學時,語文總比數學差,偏科!😓

那時大人都說:這孩子,聰明是聰明,就是學不好文科...

上了初一,連帶著歷史政治也一塌糊塗。

初二,對文科幾乎喪失信心。

但是,開始學地理了,一看,屬於文科,初期上課就不認真聽了。遇到期中考試,才急著臨時抱佛腳,看書。

老師也有意思,勾了重點,那好,我就看重點。考了個98分,關鍵是,考了全班第一。

從此,對地理出奇的有興趣。

考完後,仔細的吧地理書看了一遍,發現自己幾乎過目不忘。看來,文科裡面,也不是都不適合我嘛。

開始看雜誌,講地理,就難免涉及人文,講人文就得了解歷史,慢慢的歷史也上來了。

學歷史,開始是抱著看三國演義的心態,但中國的古典文學,確實有足夠的魅力,高中時,唐詩宋詞真能背個幾百首了。

不用說,語文成績也上來了。

心理暗示很重要,那時候不懂,現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給他設計點小小的成功,然後大大的讚揚。

寒假,看了十一本書,閱讀量60多萬字。小小年紀,看完《流浪地球》,今天跟我說,打算自己去寫本《流浪月球》了,哈哈😄!





拿筆小昕


“沉迷”是因為內容吸引

打遊戲,使一些人“沉迷”;打麻將,使一些人“沉迷”;鬥地主,使一些人“沉迷”,是因為裡面都有吸引人的內容。

我有半年多的時間曾經“沉迷”於歷史書中,因為那裡有不少內容很吸引我。事情是這樣的:



有一次,我從舊書攤上看到一本《中國歷史》,很厚的一本書,才要10塊錢。我覺得很合適,就買了一本。因為我不教歷史,過去很少買歷史書。

正好那一段時間不忙,買回來就看了起來。我看到寫秦始皇焚書坑儒,原來,並不是殺所有知識分子,而殺那些騙他有長生不老藥的人和一些儒家學派的人;另外,秦始皇燒書,也不是燒所有的書,而是燒秦國以外的和不利於他統治的書。

另外,看到有個叫蘇秦的人,蠻勵志的。他原來窮得飯都吃不上,後來因為出來了一個六國聯合抗秦的主意,掛了六國相印。從此,便大富大貴起來。



看著看著,我覺得書中的內容蠻有意思的,於是每天都看幾個小時。看到安祿山造反,看到楊國忠被殺、看到楊貴妃被勒死;看到靖康之變,看到兩個皇帝被掠走,看到北宋的滅亡;看到李自成打到皇宮,看到皇太極攻下明朝五座城池,看到吳三桂一怒為紅顏……書中太多的內容吸引了我,使我放不下這本書,“沉迷”於這本書。

讀完這一本《中國歷史》,我又讀了幾本相關的歷史書,我“沉迷”於歷史學習,大概有半年時間,後來應忙於寫“悟空問答”,看這些書的時間就少了!

學習要進入“沉迷”狀態,學習的內容要有吸引力。


閆老師教作文


在這個網絡暢通、信息發達、誘惑眾多、人心浮躁的開放時代,讓自己沉迷於學習太難做到了!但是芸芸眾生中沉迷於學習的人依然非常多,何也?筆者根據自己的的學習體悟和對別人的認真觀察,具體從三個方面來談:


首先、沉迷於學習的主要動力來自於實用性。農村老家的鄰居小孔,現在變得特別愛學習,基本達到了沉迷的程度,為什麼呢?小孔由於家境困難,再加上個人有點笨,覺得自己不是上學的料,所以初中畢業後就輟學了;輟學後的小孔沒有像大多數農村孩子那樣出去打工賺錢,他迷戀上了家庭養殖,先是買了1000只鴨子,搞家庭飼養,結果一場疾病下來,全部鴨子死光了;於是小孔開始鑽研養鴨技術,買了不少這方面的書籍,用僅有的初中知識,自學起來困難不少,他知道我每週都會回老家看望老孃,都是趁這個時候,拿著學習筆記向我請教,特別認真,也特別入迷;現在小孔已經自學成才,雖然沒有什麼學歷,但是在養鴨方面已經小有所成,成為了老家遠近小有名氣的專家級人物,資產幾百萬!


其次、沉迷於學習的動力還來自於興趣愛好。兒子小時候就特別偏愛昆蟲,對於毛毛蟲與蝴蝶、蟑螂、蚊子、蒼蠅、蝸牛、水蛭等別的小孩子碰也不敢碰的小動物,他卻表現的興趣特別濃厚,在他五歲的時候,有一次居然拿著一隻蒼蠅來考較我們,“爸爸媽媽,你們說蒼蠅有幾條腿”?孩子媽媽噁心的不得了,讓孩子趕緊扔了,我卻從中感覺出了什麼,誠心誠意的告訴兒子“對不起兒子,爸爸媽媽確實不知道蒼蠅有幾條腿,你能告訴我們嗎”?兒子十分得意的說“所有的蒼蠅都有6條腿”!看到兒子這麼喜歡昆蟲,我便去書店給兒子買來了彩繪版《昆蟲記》,上面介紹了許多栩栩如生的昆蟲,兒子拿到以後愛不釋手,雖然認字不多,但是看起來卻特別認真痴迷,翻看起來十分專注,不許家人打擾他。現在兒子已經是一所985大學的在讀研究生,專業方向就是生物科學!


再者、沉迷於學習的動力更來自於成就感。筆者個人上學的時候,學習的動機和目的,主要來自於想通過學習改變命運!當時的家境非常困難,一家七八口子人,全靠大哥一個人賺錢養家,父親還身患重病,每年都需要大量的金錢看病吃藥打針;全村20多個一同上學讀書的小夥伴,到了初中的時候,就剩下三五個還在繼續上學,其他人都早早地輟學去學習技術準備謀生了,我們剩下的這三五人算是學習成績最好的,也是最聰明的,大人們都十分看好,在他們眼裡,我們將來都是有出息的孩子。農村的家務活勞累不說了,幹起來真的是沒完沒了,並且還掙不到錢;我下定決心,一定要改變自己的命運,通過學習脫離農村生活,從那個時候起,我就愛上了讀書學習,每當思想上對學習有所懈怠的時候,我都是那這個來自我鞭策,給自己加油鼓勁,左右鄰居見我經常手裡那些書在看,都喊我“書呆子”;功夫不負有心人吧,後來我終於考上了211名牌大學,是我們村裡的第一人,之後的五年裡,再也沒有出一個大學生!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讓自己沉迷於學習,不是做不到,而是缺乏學習動力;只要找準了自己的學習動力所在,就一定會愛上學習,並且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自在人生wub


兩位好友相繼邀請我回答,說明這個題目,有價值,可以探討一下。但題目用“沉迷”有些不妥,改成“投入”比較好,出題人原諒我的自不量力,咱們言歸正傳。

看見這個題目,有的人毫不猶豫的說,我才不願意學習,誰願意學習誰是傻子。真的是這樣嗎?

我隨機調查了幾個學生,十個孩子只有一個表示願意主動學習。這個問題真的需要大家認真思考一下了。

怎樣讓自己積極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一 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動力的基礎,沒有興趣,何來投入,想都別想。

而興趣是慢慢培養起來的。

比如我,現在沉迷(我用這個詞不為過)於頭條創作,只要有時間立刻打開手機,搜搜今天的熱點,看我的好友都發表文章了沒有,去熱點看看,有什麼好消息沒有,又發生什麼國家大事了。

當初進到頭條,就是覺得好玩,試試自己行不行,一個月優質考核期順利過關,還有粉絲來閱讀點贊,無形中增加了信心和勇氣。一直堅持至今,期間也有累了想放棄,但看見那麼多人都在堅持,我為什麼要放棄,顯得我多無能。這也是我要說的第二點。


二, 要跟優秀的人同行

常言道,守啥人學啥人,這個是有一定道理的。

家長素質高,孩子也彬彬有禮,家長素質低的,孩子也沒有禮貌,罵人跟吃餡餅是的,不覺得是羞恥之事,這就是環境的作用。

所以,孩子和誰來往非常重要。

優秀的孩子都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他能帶動你學習,幫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耳燻目染,久而久之,你隨上他的腳步,也就成了優秀的人。


三 要有明確的目標

這個目標可以宏偉遠大,也可以近期短小。

比如,我就要當醫生,首先就要考上重點高中,然後考上重點醫科大學。這屬於長遠的目標。

短小的,比如,這次月考物理沒有考好,努力爭取下次取得好成績,這次名次不太理想,下次拿個第一,讓同學們刮目相看。

有了目標,就有了動力,就會全身心的投入,成績想不好都難。


四,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

學習是個苦差事,但是隻有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嘛!

最近女排奪得了世界冠軍,很榮幸的參加了國慶閱兵式。他們的榮譽是用汗水換來的,每天200個發球,200個扣球,200個攔網,200個傳球,不但要數量,質量還得過關,她們的汗水用桶來衡量的。

所以,要學習女排姑娘們不怕苦的奮鬥精神,有困難也要堅持住,決不退縮。


五,要聽老師的話

老師的責任是傳道授業解惑,你就跟住老師就行,他讓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把老師要求的都弄懂,都會做,你就厲害了。

只要你站到了一定的高度,你就知道了,學習沒有那麼無聊,越學越覺得有趣,解決了一個別人無法解決的難題,比中獎還高興。老師越誇你,你學的越起勁。

有的孩子成績稍好點就翹尾巴,覺得老師教不了他了,自己可以單飛了,那就大錯特錯了。記住老師永遠比學生知識豐富,經驗多。能跟住老師,你就是好孩子了。


六,得到父母的支持

有的人會說,哪有父母不支持孩子的?你錯了,有的孩子真的是毀在父母的手裡,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得當,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放棄學習的大有人在。

回到家幫助父母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不耽誤學習,父母還高興,提出什麼要求,父母都會爽快的答應,和父母和平共處,其樂融融的多好。

現在很少有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了,能主動學習的孩子也很少,都是在某些方面出了問題。只要對照自己的實際情況找出問題根源,從現在做起也不晚。

我們生活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不堅持學習都有可能被社會所淘汰,更何況不學習了。所以,無論你處在什麼年齡段,都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多次多彩。


元氣女神


沉迷於學習,很醒目,很亮麗,但水中月,鏡中花

回想了一下自己有關於學習的事情,讓我最為記憶猶新的是兩個時間段:

1、初三的時候,因為再不努力,考不上高中,就要外出打工了。那一年很努力,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是拿來學習了,但我沒有沉迷於學習。

2、工作以後,陷入深坑,比較慘的時候。這個時候,特別喜歡看書,買了很多書,也看了很多書,其目的是希望自己爬出來,希望以後不要再跳進這種坑了,是為自己尋找答案去了。現在依然保持看書的習慣,但我也沒到沉迷的時候。

學習,本來就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學習又是一件非常漫長的事情,不會學一下就馬上很牛。因此,

它是一件見效慢、枯燥乏味的事情,真沒想過它可以會讓人沉迷

何謂沉迷

詞典的解釋:是指深深地沉溺某事物

通常用於遊戲或者毒品,因為它有一種刺激你的神經,能夠讓神經一直處於某種興奮的狀態,而大家習慣於這種興奮狀態,才會出現沉迷

學習,一個見效慢、枯燥乏味,真的難以讓人沉迷,父母更是難以讓孩子沉迷於學習。

哪幾種情況下會學習呢?

不得已的學校學習

基礎的義務教育+晉級教育。

基礎義務教育階段,大多數不是由得我們來選擇,而是都必須學。因為必須學,往往孩子的主動性就完全喪失,家長和老師有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坑蒙拐騙,只要能讓孩子學習,全部用上。


晉級教育:例如高中、大學、碩士、博士等等,很大程度上都是有目的的。如果不是為了考大學,我相信高中生一定以籃球、足球為主,到時候中國的籃球和足球一定是世界第一。

這一類的學校教育,更多的是為了後面能找到一份相對合適或者體面的工作。

這種情況下,不太會沉迷於學習。


為了完成工作的教育

參加一些培訓班,自己找資料學習,查百度和谷歌,其根本的就是為了尋找一些解決工作當中遇到的困難或者解決方案。

有技術的,例如新技術,或者為解決某類問題的相關技術;

有管理的,希望往管理端發展;

人性方面的,為了更好的處理好人際關係;

我相信畢業後,有很多不同的生活,而學習的唯一目的是為了某一方面的改善,從而讓自己可以過的更好。

這種情況下,都是短期性的,也不會沉迷於學習。


完善一下自己

當我們自己冷靜下來審視自己的時候,我們總會發現自己不足的地方;或者希望對某方面的知識完善或瞭解一下,讓自己的知識儲備更多。

我覺得我自己閱讀《道德經》,就是屬於這一種,而且它確實是一本好書。

這種情況下,只是為了完善自己,不足以讓我們沉迷於學習。


重度焦慮和不自信的人

這種人對自己的不自信,對未來的不自信,總覺得自己不夠,強逼著自己各種學習,深怕很快就落伍,被淘汰。這樣的人會讓人覺得他不停的學習,似乎有點沉迷於學習的狀態,但我認為:這是一種精神性疾病。

所以,我個人覺得:從學習的多種角度來看,難以讓人沉迷於學習,既然自己都難以沉迷於學習,更何況父母要讓孩子沉迷於學習呢?

這是我的觀點,希望大家在下方留言,說說你的想法,我必然回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