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達、華融不良資產營收佔比再提升 四大AMC主業模式升級

信達、華融不良資產營收佔比再提升 四大AMC主業模式升級


3月31日,中國信達和中國華融分別發佈了2019年年度經營業績。根據這兩家資產管理公司發佈的業績報告,以不良資產經營為主業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繼續加大不良資產主業的經營力度。


作為第一個完成“股改—引戰—上市”“三步走”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中國信達2019年不良資產經營業務收入及稅前利潤佔比繼續保持絕對優勢,分別達到70.2%和78%。第二個完成“三步走”的中國華融發佈的未經審計的2019年年度業績報告顯示,不良資產經營分部收入佔總收入的62%,稅前利潤佔比為178.6%。尚未上市的東方資產和長城資產,去年也持續加大對不良資產經營主業的投放力度。


信達主業營收佔7成 華融佔6成


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近年來不斷加大不良資產主業的經營力度,在收購端加大理性收購力度,在處置端不斷創新手段提升處置效率。


“收購經營類不良資產處置收益穩步增長,收購重組類不良資產價值提升初見成效。”中國信達有關負責人表示。


信達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末,收購經營類不良資產淨額1981.5億元,公開市場收購均價低於市場平均水平。2019年,收購經營類不良債權資產收入136億元同比增長20.7%,2016年至2019年複合增長率為32.6%;內部收益率為15.6%,較去年同期上升0.1個百分點。收購重組類不良資產收入165億元

,月均年化收益率較上年同期提升0.7個百分點


華融財報顯示,中國華融2019實現稅前利潤109.70億元,同比增82.5%。其中不良資產經營、金融服務分別實現利潤195.9億元、57.42億元。但值得注意的是,資產管理和投資虧損134.87億元,較2018年虧損97.35億元虧損幅度進一步加大。


從中國華融公佈的2018年和2019年不良資產經營業績數據來看,2019年,無論是不良資產經營收入還是利潤都有明顯增長。2018年和2019年不良資產經營收入佔比達60.4%和62.0%。


中國華融年度工作會議透露,公司不良資產包收購規模市場佔比30%,金融債收購規模同比增長,主業投放規模繼續保持行業領先。與此同時業務結構優化調整,問題企業重組、市場化債轉股業務規模大幅增長,上市公司紓困、併購重組、違約債券風險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化解取得新突破,可見其迴歸主業、拓展“大不良”經營格局的轉型已初見成效。


而尚未上市的其他兩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中國東方和中國長城資產,去年也持續加大對不良資產經營主業的投放力度。


信達、華融不良資產營收佔比再提升 四大AMC主業模式升級


主業模式升級 注重服務實體經濟


我國萬億元級別的不良資產市場規模吸引了各方主體紛紛入場。近期外資資產管理公司在京落地以及第五大全國性資產管理公司獲批,必將會進一步加劇市場競爭激烈程度。


但是目前來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在市場份額中的佔比仍然具有絕對優勢。隨著不良資產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提升以及競爭的日趨激烈,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將不斷加大對不良資產主業經營模式的探索和創新力度。


如創新不良資產收購處置方式,拓展非銀金融機構不良資產包收購處置,探索基金化銀行不良資產處置模式,開展違約債券收購處置,提升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主動性和有效性。此外,中國信達

業務重組專業化程度不斷加深,推進產融合作,探索“收購+盤活”“收購+綜合金融服務”等複雜問題解決方案。


去年中國華融著力推動收購重組類業務轉型,調整優化業務結構,在重視合規和風險防控的基礎上,加大投放力度,新增投放金額和存量規模都有小幅提升。在不良資產處置端注重引入投行思維,中國東方和中國長城資產重在通過“重組、重整、重構”實現企業重生。


去年以來,資產管理公司不斷整合金融板塊業務,提升各板塊協同效率,提供綜合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中國信達加大服務實體經濟力度,在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支持產業兼併重組、推動危困企業破產重整、幫助實體企業降槓桿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加大問題機構危機救助力度,參與大型企業集團危機救助、上市公司紓困、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化解等危及區域經濟金融和社會穩定的風險化解工作。


中國華融依託多牌照優勢,組成全方位金融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靈活、個性化和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及金融產品,以及覆蓋客戶不同生命週期、覆蓋產業鏈上下游長鏈條的綜合金融服務。


中國東方和中國長城資產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特長,為企業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發揮金融救助和逆週期工具的功能,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不良資產行業有望迎來新一輪增長


2020年,隨著公共衛生事件在全球範圍內蔓延,經濟基本面變差的預期進一步強化,作為經濟的“晴雨表”的金融市場劇烈波動,美股一個月內經歷了四次熔斷,暴漲和暴跌互現,恆指在內憂外患下年初至今已跌去逾16%。經濟下行週期之下,幾乎沒有企業能夠獨善其身,但對於不良資產行業而言,卻是危中有機。


不良資產行業被視為經濟下行中的“朝陽產業”,當宏觀經濟進入下行或調整期時,企業盈利能力下降、償債能力惡化、不良資產佔比上升,不良資產管理行業的業務總供給量就會出現增長,為不良資產管理公司帶來更多的業務機會。


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不良債權招標規模同比增加近50%,不良債權成交規模同比增加20%,2019年銀行、四大和地方AMC的債權招標規模繼續上升,成交規模同比持平。


據中諮華澍報告預計,2020年按管理資產計量的不良資產市場規模將達到2.7萬億元,是2012年市場規模的近十倍。


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增長下行壓力不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金融去槓桿持續進行,產業整合企業併購加速,經濟金融領域沉澱了大量的低效存量資產,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問題、中小金融機構、企業債券的違約等風險都在逐漸顯現並暴露,加之疫情突發也進一步擴大了不良資產市場的供給規模,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大量的業務機遇湧現,仍然處於重要的發展窗口期。

信達、華融不良資產營收佔比再提升 四大AMC主業模式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