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家乡,爱自然——野鸟系列之一 初级篇

我向来对豢养的动物不屑一顾,而对野生动物充满钦敬和向往。野生动物集天地之灵气,汇日月之精华,它们是大自然的精灵,它们矫健优美,它们自在纯真。饥餐渴饮,只为果腹和生活;求偶孵育,只为生存和繁衍,它们没有贪婪,没有偏执。它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悲欢离合。它们不隶属于任何人,它们不依附于任何人。它们知道,一旦被豢养,虽然可以衣食无忧,但必将失去宝贵的自由和高贵的灵魂;一旦被豢养,便会不可避免地从骨子里生出一种被征服后的奴性;一旦被豢养,便会多出一份逢迎和谄媚,多出一份讨巧与卖乖;一旦被豢养,便会多出一份羁缚和扭曲;一旦被豢养,便会多出一份对命运的无助和无奈;一旦被豢养,被操控玩弄、被任意宰割便也成了难逃的宿命。我对被豢养的一切生灵感到悲哀。

今年的新冠肺炎来势汹汹,席卷全球。截至目前,已有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新冠肆虐,确诊患者超85万,死亡超4万。专家认为新冠疫情的大爆发及以前的SARS、Ebola、HIV、MERS等都与滥食野味不无关系。

2020年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源头治理,曙光再现。

可以预期,在不远的将来,将会有更多的鸟儿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将会有更多的小兽在陆上自由自在地奔跑,将会有更多的鱼儿在海洋自由自在地游弋。

但愿我们看到它们时,眼里是自然中的精灵,而不是餐桌上的美味;心中是灵魂上的高贵,而不是口腹上的贪婪。但愿我们的目光是友善的,是温情的。

动物园中有大象、长颈鹿、考拉、袋鼠等等,但都不是本地物种,没有任何自然的指标意义。因此在本文中,豢养的鸟类一概不论,只说冀中地区,只说大自然中那种自由自在的精灵。

本文由网上搜集的资料整理、编辑而成,所列指标并不是作者的实地亲自跟踪统计的数据,仅作抛砖引玉。同时希望有志于此的人士实地精研,也能写出法布尔《昆虫记》那样科学与文学相结合的生物学著作。

由于大部分鸟类怕人、害羞,常常隐藏在大树高处的枝叶间鸣叫,但很难被肉眼看到,观察清楚则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本文呈现的万式也是先闻其声,再见其形,后知其详。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先听叫声,猜一下是什么鸟,然后再往下读,看看自己猜的到底对不对。

爱家乡,爱自然——野鸟系列之一  初级篇

麻雀,我们见到最多的是树麻雀,一般上体呈棕、黑色的斑杂状,因而俗称麻雀。树麻雀从额至后颈纯肝褐色;上体砂棕褐色,具黑色条纹;翅上有两道显著的近白色横斑纹;颏和喉为黑色;雌鸟似雄体,但色彩较淡或暗。

麻雀为杂食性鸟类,夏、秋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种子为食,育雏则主要以危害禾本科植物的昆虫为主,亲鸟对幼鸟的保护较成功,加上繁殖力极强,因此麻雀在数量上较多。

麻雀寿命一般为10年左右,因种而异。

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麻雀为留鸟。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句话提示我们,不要小看了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物,小也有小的精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