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性与神思的遇合

四月大拍 | 物性与神思的遇合


海德格尔曾谈到真正的艺术与现代伪艺术的区别。


他将现代伪艺术称之为“被安放于技术的‘座架’”,这个座架的根本特征是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和主体中心主义。


艺术在现代变成了技术,而真正的艺术是在于让事物自我呈现,并非强行扭转事物的本来。艺术家最显著的品质,在于对自身之外的他者的敬畏。他者的存在之于艺术家,总是一种意外、神秘甚至是一个奇迹。


如此,技巧的熟稔和升华,让艺术家的创作发自无念之中,灵感的一瞬也就成为了不朽的艺术。


四月大拍 | 物性与神思的遇合


尚扬的艺术就是尚扬自己从作品退出而让作品自立的艺术。


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尚扬是一位极其特殊且重要的人物。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就以黄河和黄土高原系列在画坛崭露头角。90年代初,尚扬创作了《大风景》系列,他脱开了西方画的概念,以“情景”入画,完全消解了透视的关系,只取意向性的表达。凭借抽象的想象、犀利的洞察和高超的绘画手法进一步奠定了他在中国当代绘画史上的独特地位。

四月大拍 | 物性与神思的遇合


基于尚扬对自然、社会、人类三者之间的思考,他曾说“经济的发展随之带来的问题在于对人心、对生态的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我作品里的风景,早已不是自然状态的风景,而是社会的风景,心理的风景。”


2002年他开始创作《董其昌计划》系列,从而带出当代艺术的一个至为重要的主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到底应该保持怎样的关系。


在中国20世纪4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群体中,尚扬是极少数能够从传统写实主义中走出来,坚持不断实验的,他每一个阶段都在当代艺术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始终引领着中国当代艺术。


四月大拍 | 物性与神思的遇合


而市场对于尚扬艺术的哲思也是给予了高度的认可与赞扬。


在艺术市场整体行情低迷的情况下,尚扬的作品却始终逆势上涨。


2011年,他的作品《黄河船夫》以31,625,000元成交。

《黄河船夫》被载入美术史,那一笔“尚扬黄”至今为人称道。

2016年,大风景系列中的《蛇年风景》以12,420,000元成交。


随后,尚扬作品市场节节攀升。2000至2010年间创作的作品在市场中的释出量较大,价格居高,单幅均价达百万元。


去年,尚扬的《董其昌计划-23》以552万元成交。同期,E地风景系列的成交价亦高达百万元。


四月大拍 | 物性与神思的遇合


尚扬的艺术自始至终都与大时代的命运息息相关,他将这些生命体验融入其艺术当中,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尚扬的绘画处在从观念到语言都对传统概念的双重解构之中。


他以材料表达独立的艺术追求,材料是他心中感受和思考的宣泄。他善于借鉴中国传统水墨,其作品画面的形象处理大巧若拙,肌理设置举重若轻,在单纯中转出变化,与中国传统的笔墨异曲同工。


四月大拍 | 物性与神思的遇合


而他的H地系列看上去更加抽象,甚至脱离了大自然在人类眼中的形态。


像此件拍品《H地-19》,整体的黄褐色通过一种松散的笔触表现在画布之上,无意识般流动的线条充分展示了自然的生动性。


四月大拍 | 物性与神思的遇合


艺术家以景入画,完全消解了透视的关系,使得一个视觉的意象固定了下来。尚扬的抽象作品不过度注重笔法、力度、行为等,而注重画者个人精神寄托的多少。这种随心所欲的表现方式,沉默而热烈地表达着他内心感受与生命体验。


四月大拍 | 物性与神思的遇合


“风景”一词在尚扬的字典里隐喻着人类文明的象征。艺术家充满诗性的内心,对空间与时间的转换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H地系列与尚扬的《大风景》系列在叙事形式上具有一脉相承之处,无论是题材、语言技法还是内在气质上都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


四月大拍 | 物性与神思的遇合


H地系列的尺幅通常较小,但意义却不小。尚扬说:“我把中国文化的一些东西放到画面当中去,但同时还表达了今天的山水变异——山水崩坏后的龟裂,这类画跟大风景系列大画都有一种相呼应的含义。”


值得一说的是,H地系列作品是画家根据画面的色调、材质和肌理来进行配框的,因此每件框子都是画家自己设计的。


四月大拍 | 物性与神思的遇合

四月大拍 | 物性与神思的遇合

尚 扬(b.1942)H地-19

布面 油画
2011年作
签名:(背)H地-19

尚扬shang yang 2011

28×51.5cm



四月大拍 | 物性与神思的遇合


尚扬在“思变”之后,被大家所熟知的主要有两类作品:分别是80、90年代创作的“大风景系列”作品和2006-2007年创作的“董其昌计划系列”作品。


而此件拍品《天书》,即是尚扬处于两个创作类型中间的探索。


四月大拍 | 物性与神思的遇合


那随性的笔触与色块,自行出场的线条、构图与意蕴自立于画面,蕴含着饱满和纯粹的精神力量。


那看似简洁而“不知所云”的画面,如其名字一样,实则包含了更多艺术家的所思所想,也给了观者更多赋予它内涵和解读的空间。


《基本对称的风景-2》是尚扬几乎同一时期创作的作品,曾在西泠印社二零一七年秋拍以158.7万元成交。


四月大拍 | 物性与神思的遇合


面对尚扬的作品,范迪安曾这样评价道:“这些风景不是对自然的再现,而是把自然看成生命的活体,试图表现出它们与他自我心理活动和生理感应相默契的某种运行特征,甚至通过自然生命的意志表达一种文化关切。


他画的是自然生命的呼吸和表情,表达的则是自己的生命感悟和文化认知。”


四月大拍 | 物性与神思的遇合


尚扬的这两件作品更多地包含了他主观上的社会含义与视觉形态。艺术家自己观念中的自然一直是他所追崇的意境和本真,因为他曾说过“艺术就是一种感受,有的时候过多的言说妨碍了它的意义。


他在古典与现代,西方与东方之间进行着风雨无阻的视觉探索。


四月大拍 | 物性与神思的遇合

四月大拍 | 物性与神思的遇合


尚 扬(b.1942)天书

布面 油画
2007年作
签名:shang

(背)书 尚扬shangyang 2007

38×58cm


四月大拍 | 物性与神思的遇合


郭润文在中国写实油画领域中,不论是其技艺水平还是其作品本身的格调来说,无疑都是极高的,代表着当今中国写实油画的高度。


作为现今中国油画领域的领军人物,郭润文在艺术领域的初露锋芒,是从八四年其创作的油画作品《生命》开始。而到了90年代至两千年,十多年的艺术积累,各大展览与奖项,郭润文的油画作品,尤其是人物画,为他在中国油画界奠定了坚实的艺术地位。


2012年,郭润文于一九九一年创作的《广州起义》拍出了13,800,000元的高价。

一九九三年所作《永远的记忆》成交价达11,760,000元,成为了当时专场的最高成绩。


此外,在一八年艺术市场格外冷淡的行情下,一幅《聆听》仍然拍出了7,130,000元的耀眼成绩。


艺术家郭润文一直走在写实油画市场的最受欢迎之列

四月大拍 | 物性与神思的遇合


郭润文在同类画家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样式,他喜用象征、隐喻的方式来表现人物,常常把不同时期的物象并置于画面,隽藏着一种神秘美。


他的人物形象极富意蕴,表现出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这在写实画派中别具一格。


郭润文也是国内将宾卡斯油画技法运用得最好的画家之一,他吸收宾卡斯技法,与自己的艺术实践研究相结合,创造出艺术家本人独特的绘画技法。


四月大拍 | 物性与神思的遇合


“精致的画面语境”和“繁复的制作技术”是郭润文作品的重要特征,严谨的油画制作程序使得他的创作非常费时耗力。“神秘主义是其画风的底色”,象征、隐喻以及时间错位、怀旧气息构成了郭润文创作手法和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郭润文油画人物在人物动态上多有意设计了手的形态语言。首先手是人体上的第二语言,手在人物绘画上是非常考验画家的功力与洞察力的。其次,手本身通过手势的变化也能表现出丰富的含义。而画家的个人风格,亦可通过画家对人物手部动作的安排与设计,通过人物的手呈现出来。

四月大拍 | 物性与神思的遇合


此件作品《旅途》创作于1999年,正是画家收获颇丰的一年。在这一年,郭润文的多幅作品入围展览,获得奖项。包括此件作品,亦被多次收录进油画集进行出版。


只见此画中,画家精心描绘了一位旅途中的少女汲水的场景。少女的五官刻画清晰有神,粗黑的辫子、服色都是含蓄肃穆的暗色调。富有情态的手势以及画面中人物形体和衣着的动态、质感都用心进行了处理,将艺术家对少女内在纯静的美所产生的情感蕴藏于画中,使得作品带着无限的诗意。


画面金黄的色调和色彩对比优雅经典,是画家在新古典主义影响下进行适度的冷暖调整的结果,使得少女的健康和青春洋溢变得永恒而单纯感人。


四月大拍 | 物性与神思的遇合


画家范勃在文章中这样评价:郭润文沿着记忆的路径,有意识地探寻更有概括力的表达空间。一方面把画中出现的形象,往象征意义上推进;另一方面,则把对现实的切身感受,转化为一种话语方式,以便更为顺畅地进入表达的自由境界。通过记忆,穿越历史,印证自身。


在画布上,艺术家郭润文对借助“创造性的现实”揭示了人类存在的永恒性。


四月大拍 | 物性与神思的遇合


郭润文(b.1955)旅途

布面 油画

1999年作

签名:R.W.Guo 1999.9

46×55cm


出版:1.《当代实力派—郭润文》p16,天津杨柳青画社,2001年;

2.《“艺术中国”系列书库 · 中国当代美术大系 · 油画卷—郭润文》p227,吉林美术出版社,2008年;

3.《中国写实画派 · 郭润文》p72,吉林美术出版社,2001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