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作家」於新華 ‖ 我的UCC運動(散文)


「今日作家」於新華 ‖ 我的UCC運動(散文)

我的UCC運動

「今日作家」於新華 ‖ 我的UCC運動(散文)

每天早晨七點鐘起床,沒有過多的時間去洗漱。其實就是漱一下口、草草往臉上敷幾滴水,穿上騎行服推著自行車就上路了。一會就到了寬敞的水泥路上;一路上騎行者很多。他們都穿著多種多樣的騎行服,有“捷安特”、“喜德盛”、“美利達”;當然還有UCC了。

“早哇!”

“早、早、早!”

這是一群人普通晨練者的對話,簡潔又隨意,它既是問候也是聚集時的報到。

天才矇矇亮,路上的標誌物看的不是很清晰,憑著天天騎行的感覺。身邊草叢裡露水味那麼厚重,跑步的鍛鍊人時隱時現在人行道上。

剛剛進入城區立交橋的道路上,UCC自行車隊的張繼軍就奔到了我的身邊。

“走!去東大塘。”他的聲音雖大,又那麼坦然。他穿著一套白底藍色圖案的騎行服,穩健地坐在一輛自行車的座子上,腳隨著踏板不停地轉動著,小夥健壯而又不失文雅的性格。

UCC自行車行在市西環路的一個狹窄的小鋪裡,他旗下的眾和單車俱樂部自行車隊騎友足有六七十人,常常出現在市外的將軍山、西戈壁、火燒窪、小李莊、肯斯瓦特、新湖農場等地方。按他的話——這就叫“綠色出行!”

是啊,在生活節奏快、人們壓力大的今天,許多人都選擇了買小汽車,天天奔跑在城市寬敞的水泥路上。不僅僅給市區造成了汙染,還增加了經濟負擔。小張說,我們就要以騎自行車的方式,來宣傳綠色出行、愛護環境的全新理念。

過了城南林帶旁的路上,樹葉上還掛著淡淡的露水滴,將墜未墜的樣子,它晶瑩透亮真是可愛,樹葉像被雨洗去了塵埃,綠的逼人。不知名的鳥兒也都飛來了,盤旋在高空;勞作的人們開始在條田忙碌了。

大家騎行一會兒,不知不覺已經跑出去二十多公里了。“休息一下吧。”小張說道,大家都停下,將自行車放到了路邊。你喝喝水、他抽抽菸,自由自在真是舒坦。

小張說:一輛單車,一個揹包即可出行,簡單又環保。汽車不是咱們買不起,綠色出行才是根本。駛過顛簸的路途,穿越黑暗的隧道 ,在不斷而來的困難當中體驗挑戰,在遙遠的他鄉體驗風情,在旅途的終點體驗成功。

是啊!我們並不瞭解騎行時,我們的身體和大腦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有沒有科學知識可以解開這樣的問題。

我曾經看過一部書,它對自行車運動是這樣論述的:大多數人知道鍛鍊對身體的影響,比如強健肌肉、增強耐力,也知道經常鍛鍊會讓爬樓梯會變得更加easy。但要說到鍛鍊對大腦和情緒的影響,恐怕關係沒那麼顯而易見。既然知道了騎行運動使我們快樂,我們如何能在最佳的時刻觸發這種快樂,並讓它持久。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有一個這樣的實驗,將人分為三組,第一組人有長久的騎行運動習慣,但是測試當天並未騎行運動,第二組從來沒有騎行運動的習慣,第三組是在當天早晨剛騎行完。結果出來,不做運動的人在記憶力測試中表現最差,而第一組和第三組人相比,第三組測試結果最好。

騎車鍛鍊的好處是不限時間、不限速度。騎車不但可以減肥,而且還可使身材勻稱。由於自行車運動是需要大量氧氣的運動,所以還可以強化心臟功能。同時還能防止高血壓,有時比藥物更有效。踩車壓縮血管,使得血液循環加速,大腦攝入更多的氧氣,再加上吸入大量新鮮空氣,會覺得腦筋更清楚。騎在車上,你會感覺十分自由且暢快無比。它不再只是一種代步工具,更是愉悅心靈的方式。

大家的討論到了一個段落,繼續前行才是硬道理!

經過幾個小時奮力奔跑,我們到了接近石場鎮的路上。從平坦如砥的柏油公路上拐彎到柏油路和土路的分岔口,就感覺到車子就開始跳舞。上山的坡度很大,騎著越來越費勁。乾脆下來推著走。旁邊一道道的戈壁、石籽,沆沆窪窪,高低不平,那些戈壁石簡直像是在比賽似的,一個比一個大,一堆比一堆密。這時,一條很陡峭的上坡路橫截眼前。我深呼吸兩下就開始向上衝,沒有到一半就沒有力氣了。是繼續向前進還是下車推著車子走呢?我正疑惑的時候,突然發現身邊沒有人,故而停下車來。原來他們被嚇住了而不敢前進?人生有時候就是這樣,面對人生之坎坷,不敢前進而躊躇不已還是迎難而上?騎車也是這樣!要想看到山上別緻風景就必須穿過這條崎嶇路。經過一番的喘息,我們集體推車而前行,我們情不自禁的拿出自己的手機拍照留念。又走了一段,我們放下自行車,徒步向山上爬去,山很陡,一會兒就汗流浹背了。

我登山遠望,一望無際的松林在山巒中跌宕起伏,漫步在草地上的羊群、奶牛時隱時現,星羅棋佈的白色哈薩克氈房頂上冒著縷縷炊煙。我被這裡美麗的景色陶醉了,一把甩掉自行車、滿足地躺在草地上;貪婪地呼吸著這裡的空氣。

倒在地上的自行車,那輪子還在頑強的轉動著。

我耳邊似乎響起了一個聲音——“兵出南泥灣,威猛不可當。身經千百戰,高歌進新疆。新疆舉義旗,心傾共產黨。干戈化玉帛,玉帛若金湯。”這就是當年兵團司令員張仲瀚在《老兵歌》中的慷慨詩篇!我感到老將軍正在我們的身邊,指揮著山下的千軍萬馬……

很快時間又到了中午,小張和我們一起吃著路邊小飯館用木材、煤炭燒製的大盤雞,這雞和城市飯館的味道真是不一樣,似乎又吃到兒時的味道了。心裡正在感慨,小張舉起杯子說道:“今天大家都辛苦了,喝一個!”

真是痛快!一會兒飯桌上留下了殘羹剩菜,小張不停地說著——不要浪費啊,誰也阻擋不了大家的興致。老徐從自行車後坐包裡拿出鞭子,在飯館門口掄了起來,閃閃發光的鋼鞭在半空中迴旋一週,發出“啪、啪”的響聲。那聲音就像過年時的鞭炮一樣,在山谷裡迴盪著。

小孟揮舞著手裡的騎行服,高興地唱道:“我們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場……”。看著他慷慨激昂的樣子,誰能想到這個靦腆的小夥子是西營鎮農業銀行的經理,是個騎行愛好者,平時沒有時間參加我們的活動。從他的單位到市區八十多公里的路程,他從來都是騎自行車往返。看的他激動的樣子,不由得使我想起年底UCC年會的那場聚會。憑著他在單位的才華,把一個普普通通的年會,辦得就像一場有聲有色的歌舞晚會一樣。

UCC車隊的成員真是多才多藝,吹拉彈唱、豫劇、歌曲無所不能。平時在市裡的軍墾文化廣場上也能看的他們的身影。

騎自行車是苦、是累,也不是像有些人想的那樣——吃飽了撐的。雖有苦累,心裡卻無比快樂和自由。自由天地馳騁,熱愛被放逐在大自然的感覺。感受自由無束的騎行。充滿對生活的無限嚮往和動力。珍惜旅途中的點點滴滴。只有親身感受到艱辛和痛苦,才能更真切的體會到幸福和快樂。艱苦的旅行體驗是人生的寶貴財富。每一次經歷都會讓人獲得精神上的昇華。懂得如何坦然面對困難,如何用堅強的毅力戰勝困難。

我們的騎行其實就是大家的聚會、感情的交流,大家從喧囂的城市奔跑到山裡。可以在自行車旅行中找到速度、活力與激情。太陽西下了,我們也該回家了。你看:一群身著UCC騎行服的人,風馳電騁般奔向山下。

「今日作家」於新華 ‖ 我的UCC運動(散文)

於新華,漢族、石河子市人;石河子作家協會會員。長期以來,隨兵團企業施工生產轉戰天山南北,十分熟悉新疆各地的風土人情。曾在省級及國家級報刊上發表了一些詩歌、散文及小說。2013年根據三代軍墾人建設邊疆的悲愴故事完成了長篇小說《飄落的白楊絮》,並由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發行。

本文來自“今日作家”微信公眾號。今日作家微信公眾號ID:jinriuzojia0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