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0塊老手錶來漢“聚會”,50多塊武漢產手錶回到老家

收音機、自行車、縫紉機、手錶,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被稱為“三轉一響”。結婚的時候能擁有這“四大件”,在那時是一件很值得炫耀的事情。改革開放後,物質逐漸豐富,這些老物件也漸漸成為回憶。由江蘇省收藏協會和武漢博物館聯合主辦的《表述情懷:新中國手錶工業展》,將於9月7日在武漢博物館二樓交流廳開幕。9月6日,楚天都市報記者提前探訪展廳,看到現場共展出新中國手錶工業的代表性產品870件。

870塊老手錶來漢“聚會”,50多塊武漢產手錶回到老家

為人民服務牌手錶


統一機芯解決一表難求

現場展出的870塊手錶,曾經都是“奢侈品”,後來流入收藏市場。在過去20多年裡,江蘇省收藏家協會的收藏家強明中,將這些手錶從市場中收回。“很多已經不轉了,我請了一位曾經在亨得利手錶工作過60年的老師傅將這些手錶重新修理,現在全部都可以正常運轉。”他說。這些手錶產自全國各地。有上海廠生產的上海牌、海鷗牌、寶石花牌手錶、北京廠生產的北京牌手錶,天津廠生產的東風牌手錶等,款式品種多樣,形狀設計、錶盤顏色、錶針形狀各具特色,琳琅滿目。值得一提的是,現場還展出了50多塊武漢手錶廠生產的手錶。強明中指著一塊錶盤上寫著“武漢”漢字的手錶,告訴記者,“這是武漢手錶廠最早生產的一款表,後來生產的,錶盤上的寫的都是拼音‘WUHAN.

870塊老手錶來漢“聚會”,50多塊武漢產手錶回到老家


為什麼當時幾乎全國各地都有自己的手錶廠和品牌?展覽主辦方負責人介紹,在計劃經濟時代,國產手錶遠遠不能滿足老百姓的需求,“統一機芯”應運而生。統一的機芯,統一的零配件,使各地能很快生產、組裝手錶,隨之在全國範圍內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一批新的手錶品牌。

870塊老手錶來漢“聚會”,50多塊武漢產手錶回到老家


1971年投產的武漢手錶廠,就曾出產過武漢、武當、白稽豚、友誼、星火等型號的手錶。全國各地手錶廠出產的一些“手錶型號”,不少命名見證著中國紅色歷史,如錶盤上標註有工農、星火、長征、燎原、友誼、東方紅等。

870塊老手錶來漢“聚會”,50多塊武漢產手錶回到老家

武漢手錶廠生產的武漢牌手錶


奢侈品漸變成平常物

“曾經憑表票、花上幾個月工資才能買到一塊手錶,後來電子錶以低廉的價格佔領市場。再後來,手錶漸漸淡出了大眾生活日常。”強明中感慨道。曾經作為國家在中南地區第一家手錶廠的武漢手錶廠,也在上世紀80年代面臨產品積壓、不斷虧損的局面,最終退出了市場。

870塊老手錶來漢“聚會”,50多塊武漢產手錶回到老家


2018年,武漢革命博物館舉辦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主題展覽時,就有武漢市民捐贈給展覽方的兩塊手錶。捐贈者李先生回憶,一塊是武漢手錶廠生產的手錶,當年他談戀愛為了顯示實力,花了好幾個月工資買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街頭流行著這樣一句順口溜:飛鴿快,永久耐,騎上鳳凰談戀愛,戴上手錶真是帥。那時候,擁有一塊手錶,絕對是家庭富足的體現。”另一塊是武昌車輛廠50週年廠慶紀念品,是1996年一個朋友送的。“這個時候手錶已經不是稀罕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