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究竟藏了多少高考語文知識點?女老師向100萬粉絲力挺短視頻學習

“後宮佳麗三千人,紫禁城裡住得下嗎?”

“穿越回清宮做娘娘,真實的住宿條件怎麼樣?”

“《甄嬛傳》小主們的父親官職有多高?”

“《甄嬛傳》裡的皇后為何住在景仁宮?”

一本正經地提出並回答這些問題的,不是娛樂八卦博主,也不是清宮劇十級學者,而是一名北京的高中語文老師“韓小喵”。她以《甄嬛傳》、《知否》等熱播古裝劇為腳手架,在抖音拍攝了一系列短視頻解讀古代文化知識。

《甄嬛传》究竟藏了多少高考语文知识点?女老师向100万粉丝力挺短视频学习

韓老師說,自己拍攝短視頻,原本是為了幫助學生應對高考裡的傳統文化考點。出乎意料的是,這些通俗生動的視頻吸引了大量學生黨之外的人群,不到四個月收穫了近110萬名粉絲。有的粉絲已經工作多年,看了視頻後留言:“我都想坐在你的教室裡聽課了。”還有孩子才上學的家長表示,“打算給兒子每天看一個視頻,跟你走!”

甄嬛傳》開局第一分鐘就有考點

《甄嬛傳》第一集剛開始1分鐘,臺詞裡出現了“聖祖”這個詞。“這叫什麼知識點?孩啊咱高考題考了多少遍了,這是皇帝的廟號!”抖音視頻裡的韓小喵老師眼睛發光,從歷代皇帝廟號的傳統,到清朝“三祖一宗”的特例,一步步娓娓道來。

同是看《甄嬛傳》,有人看到的是權謀爭鬥,有人看的是愛恨情仇,還有人用《紅樓夢》的視角解讀。但在韓老師眼裡,這部劇裡“全是知識點”。她能從甄遠道家中青花瓷瓶上的纏枝蓮紋,講到“清廉”的諧音寓意,再談到古代文學裡用環境塑造人物的手法。其他的諸如皇帝家宴聚會的座次、建築內堂外廳以及桌案,嬪妃封號的美好寓意,皇帝守孝“丁憂”等,都是韓老師眼中不能放過的知識點。她甚至還用上了故宮的衛星地圖,用來測量嬪妃住所的面積。

看到皇帝逛御花園裡的場景,韓老師又藉著草、海棠和菊花,開始講解中國古詩詞的意象。菊花的寓意很多,包括“敬老、思鄉、君子、隱士”等,都能在《甄嬛傳》裡找到劇情依託,甚至“百花殺盡一枝獨秀”的華妃,也和黃巢那句“我花開盡百花殺”的殺氣寓意相應和。

《甄嬛传》究竟藏了多少高考语文知识点?女老师向100万粉丝力挺短视频学习

“從語文老師的角度來說,《甄嬛傳》可真算得上是一部良心劇啊,時不時就穿插一兩個知識點。”韓老師坦言,《甄嬛傳》是自己的教學腳手架。

身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她看到太多學生的苦惱和無助。最典型的問題就是,高考傳統文化相關的題目比重越來越高,文言文、古詩詞閱讀、作文甚至是現代文閱讀都涉及大量的文化常識。中國幾千歷史浩如煙海的文化知識,上課全講一遍不現實,推薦一堆參考書給學生也不負責。韓老師就想,“不如把這些文化常識做成短視頻的形式,每個視頻解決兩三個知識點,每天兩三個這樣聽下去,三年下來日積月累,包你高考安穩無憂”。

《甄嬛传》究竟藏了多少高考语文知识点?女老师向100万粉丝力挺短视频学习

談到選擇《甄嬛傳》的原因,韓老師說,“這部劇不光是我個人喜歡,看過的人也非常多,大家對裡面的人物也不陌生。而且因為導演和劇組的用心,《甄嬛傳》裡面涉及到了大量的文化知識,而且絕大多數都是對的。”

“這部電視劇就可以成為一個學習古代文化知識的抓手。”韓老師說,當知識有了人物或情節的依託,就與學生的日常經驗有了某種聯繫,也就能方便他們更好理解,更容易記住。

追星也不忘詩詞賞析

韓老師在視頻裡不止一次提到了德雲社的張雲雷。對,這就是韓老師現在追的小鮮肉,甚至幻想著相聲散場以後,被張雲雷請吃了一頓飯。

當然不能光顧著娛樂追星,韓老師一邊聽著相聲,一邊也思考著教學事業。“桃葉兒尖上尖,柳葉兒遮滿了天……”,張雲雷唱火了這首《探清水河》。韓老師也不白聽,還跟自己的粉絲從傳統文化的角度來解讀這首歌:“單聽這前兩句,就知道唱的是愛情悲劇。”

《甄嬛传》究竟藏了多少高考语文知识点?女老师向100万粉丝力挺短视频学习

為什麼?韓老師解釋說,桃花在古代的出現大都和女性相關,比如詩經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以及崔護的“人面桃花相映紅”;而柳葉兒則代指男性,像崑曲《牡丹亭》裡的男主就叫柳夢梅。一女一男相對應,意味著是愛情故事。而桃葉和柳葉都是暮春時節出現的意象,意味著春天就要結束,傷春的情感呼之欲出,所以就知道這是個悲傷的愛情故事。

“嚴師出高徒”已過時,力挺短視頻學習

從北京師範大學畢業後,韓老師已經有十多年的教齡,也形成了自己的教學經。

經常有粉絲給她留言問:“韓老師你這麼溫柔,怎麼能管得住你那幫學生呢?”。韓老師很自信地回答:“我那幫學生孩子還真的挺聽話的。”

在韓老師看來,讓學生聽話,首先自己的課必須就講得好,在專業上讓學生們佩服;同時在日常常的交流中,也應該尊重學生,多傾聽他們的想法,給他們說話的機會。有時候甚至可以破壞一些不太重要的原則,跟學生們站在一起,體現對他們的支持。

常言道“嚴師出高徒”,但韓老師卻認為這種老一套的理論早就過時了。“老師的嚴應該體現上學科和學術上。但是在對待孩子這件事上,現在教育學和心理學上也有了新的思考。哪怕學生犯了錯,老師如果能充分考慮到他的尊嚴,他就會給你面子。”

《甄嬛传》究竟藏了多少高考语文知识点?女老师向100万粉丝力挺短视频学习

在韓老師的粉絲中,時常有家長憂心忡忡地跑來問,孩子看不進書,寫作業也費勁,唯獨對看視頻學習東西時還挺感興趣的。可是自己還是有點擔心,通過視頻學習而不是書本,到底靠不靠譜?

韓老師回了兩個字:“靠譜!”在她看來,大量的人開始通過書本來學習知識,也至少是文藝復興之後的事情了。而在更多的歷史長河中,人們更多是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綜合感官學習打獵、織布務農。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出現了短視頻學習的方式,重新調動起聽覺和視覺的綜合感官,所以從本質上比文字更貼合人類學習的原初狀態。

而對於性格各異的學生來說,短視頻教育也是一種因材施教的方式。有的孩子天生能感受文字的抽象之美,那麼書本就是對他最有利的教育方式。有的孩子則擅長形象和聲音的記憶和思考,那麼鮮活的視頻就是最好的教材。

“語文為王的”時代來了?快別打趣了

近幾年,社會上掀起了“語文為王”的熱議。韓小喵開玩笑說,作為語文老師,是不是就該大快人心,趕緊嘲笑一下身邊的數學老師?

當然不是。韓老師回憶,自己做學生時,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現在隨著語文的重要被重視,高考語文的題目也越來越難了,但語文為王的時代就真的要來了麼?

過去20年,中國教育對數學的過分關注,並沒有讓更多孩子越來越喜歡數學。韓小喵老師說,“我真的不希望看到:過去有多少孩子在流著淚學奧數,未來就有多少孩子流著淚學語文。”

語文的“語”體現了交流溝通的工具特性,而“文”這個字代表著文學,是在藝術方面的特性。因此如果孩子願意在這門學科中體會一種藝術的美感,那這門課就不會辜負他;但如果孩子真的不喜歡語文,也沒有這方面的天賦,讓他將語文作為一種滿足基本需求的工具使用,也就足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