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评价,中欧班列抗疫表现,打几分?

中欧班列疫情期间刷屏,凭什么?

我们这一段时间没少被疫情期间的中欧班列表现刷屏,各种字眼让人觉得中欧班列无所不能。

中欧班列疫情期间不断档

真实有效,中欧班列的确没有停。

中欧班列跑出“加速度”架起全球携手抗疫“连心桥”

速度并没有更快,中欧班列并不连接全球,只是亚欧大陆。

13万个口罩搭乘中欧班列紧急运往欧洲

还是空运快。

复工复产按下加速键,中欧班列开行逆势飘红

期望一直飘红到底。

中欧班列“疫”路向前带动世界经济稳步发展

中欧不是世界,中欧班列体量还不足以成为世界经济引擎。

中欧班列成疫情期间物流运输“黄金通道”

视海运为何物,海运才是不变的主流。


刚刚开始,任重道远


然而真实的情况如何呢?中欧班列在如此市场环境下,并没办法独善其身。欧洲的经济活动处于停滞状态,给中国企业的订单将会大幅度减少。


中欧班列目前运行正常,尽管国内已经复工,现在生产的是疫情前的订单。预计4月之后订单将会大幅度减少。疫情一天不结束,中国企业的订单量就会受影响,中欧班列的货源就会受影响。


疫情之下,没有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其他国家的疫情处理对中国经济活动很重要,处理好了,给中国的订单才会来。欧洲疫情过去,工厂恢复生产,中欧班列的回程货源才可以得到保证。


客观评价,中欧班列抗疫表现,打几分?

第一辆载满抗疫物资开往欧洲的中欧班列 (china.org.cn)


汉欧班列的回归


不可否认的是,中欧班列满足了市场在疫情期间的部分需求,3月28日,朋友圈被中欧班列(武汉)恢复常态化运营的消息刷屏。


作为疫情中心地区的武汉,恢复中欧班列运营,它的重要意义不在干巴巴的数据上,而是在全面提振整个经济社会的信心上。


加上装载的近9成货物均为武汉本地企业生产,中欧班列(武汉)常态化运营为武汉及周边地区的复工复产和生活全面正常化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底,今年以来中欧班列共开行1132列,同比增长6%。我们先来看看其他几家主要的中欧班列平台公司,在本次疫情中的表现。


客观评价,中欧班列抗疫表现,打几分?

疫情后恢复了开往杜伊斯堡的汉欧班列 (Ke Hao @ China Daily)


西安


根据西安国际港务区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月23日,长安号稳定开行干线达13条,共开行311列,是去年同期的1.9倍。其中,中亚方向130列(去95列,回35列),欧洲方向181列(去84列,回97列)。运送货物总重14.6万吨,是去年同期的1.8倍。


疫情防控期间,中欧班列“长安号”保持常态化开行,而且运量相比去年同期有了很大的增长。截至3月15日,“长安号”已累计开行450列,运送货物超过37万吨,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左右。


成都+重庆


成都和重庆这对“兄弟”班列也是疫情期间保持常态化运行的中欧班列。


据成都国际铁路港,中欧班列(成都)截至2月14日运输货物11.7万吨,开行量较去年同期增长80%;截至2月底,累计开行量同比增长88%。据成都国际铁路班列公司综合部,今年1至2月中欧班列(成都)共开行260余列,平均每周往返班列30列。


从成都国际铁路港管委会,我们也能获知班列在疫情期间常态化运行的消息,且境外订单不降反升。


重庆方面,渝新欧(重庆)物流有限公司运营的中欧班列(渝新欧)在疫情期间同样平稳开行,国际线路(欧洲、东南亚、中亚方向)正常运转,链接德国杜伊斯堡DIT、汉堡Eurogate,波兰波兹南Clip、马拉舍维奇PKP,俄罗斯沃尔西诺、库帕夫纳,白俄罗斯布列斯特中站和乌兹别克斯坦的阿萨卡等。截至3月1日,开行中欧班列164列,开行越南班列10列,开行中亚班列25列,总计199列,运输箱量8648箱。


客观评价,中欧班列抗疫表现,打几分?

中欧班列(成渝)开行突破10000列 (四川在线)


3月27日,两地开始使用中欧班列(成渝)的共同标识。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管委会与成都市青白江区国际铁路港管委会战略合作,两大铁路港围绕通道口岸互联、产业招商互补、开放创新互享、机制协同互促四大领域20项具体内容开展合作。


中欧班列领域创新融合发展的探索之路开启。这也是疫情爆发、防控期间以来中欧班列的一大利好消息。


郑州


春节后,中欧班列(郑州)于2月16日开出第一趟出口班列。据郑州国际陆港公司,2月13日全面复工复产,“是首家实现常态化往返稳定开行的班列”,2月份累计开行19班(5班去程,14班回程)。


河南物资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郑州国际陆港公司总经理赵文明表示,至3月底,郑欧班列将恢复至正常状态的90%。


长沙


从湖南中南国际陆港有限公司了解到,春节以来,“班列不仅没有停,反而逆势增长,保持每天一班的‘天班’开行。”


长沙市政府物流及口岸办统计数据,截至3月23日,长沙发运中欧班列67列、6054个标箱,运输总重4.92万吨,货值约2.8亿美元。其中,1至2月同比增长142.8%。


合肥


据合肥国际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截至3月13日,发运中欧和中亚去程班列28列,回程班列15列,复工复产后发运量达到1500个标箱。


合肥组织班列方面,为美的集团、奇瑞汽车、江淮汽车等直客企业开行的定制班列成为亮点。


客观评价,中欧班列抗疫表现,打几分?

合肥至莫斯科的“美的号”专列 (yangtse.com)


新疆


2月20日,新疆开行了节后的首趟班列。这趟班列运输货物以核桃等农副产品为主,故被媒体称为

“核桃班列”,“为新疆开行的中欧班列恢复常态化运行打下基础”。这趟班列经由霍尔果斯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阿克套、阿塞拜疆巴库,最终抵达土耳其梅尔辛站。


由此推出,新疆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营是在2月20日后,更确切说是3月份。进入3月份,由于客户采购需求旺盛,各家企业积极组织上货,每天进入乌鲁木齐集结中心监管库房的集装箱平均10个以上。


02

疫情期间,中欧班列的重要性如何?


全球供应链,在新冠疫情爆发期间经受考验。如果把2月中下旬视为中国疫情发展的高峰,那么3月上中旬就是海外(欧洲)疫情大面积爆发的开始


中国疫情高峰


2月中下旬,中国因疫情影响无法复工复产,欧洲众多采购商货源短缺,因传统春节而储备的库存开始消耗殆尽。欧洲车企纷纷减产,来自中国的零部件供应不及时。


受限于国内生产未恢复,货源以春节前积累的订单存量为主,出口受一定影响,中欧班列此时以东向返程班列居多。但在中国的主要港口,由于拖车服务停止、省际道路交通的限制,来自欧洲的进口货物堆积在港口场站。


这个期间,空运量少价高和海运运期长的缺点被放大,中欧班列能够弥补前两者的“先天不足”,仍然得到欧洲客户和国内进口商的青睐。


欧洲疫情爆发开始


3月上中旬,欧洲疫情开始高发,意大利率先成为欧洲第一疫区。西班牙、德国、法国紧随其后。


与中国在疫情初期就严格防控政策相比,欧洲初期为了防止社会陷入混乱、经济出现崩盘,采取了另一种较为谨慎、“佛系”的防控策略,不限制人员聚集,也不呼吁人们戴口罩。每个公司从自身情况出发,决定照常上班、缩短工时或者居家办公。


这种近乎“放任”的政策方针导致了目前欧洲疫情的大面积爆发。比起中国疫情高峰时欧洲工厂尚以减产为应对,此时的欧洲工厂已经无法抵御风险,欧洲的生产几乎陷入停滞。那么,对于欧洲国家来说,扩大物资进口成为不二之选。


从技术上看,以中欧班列为主导的国际多式联运成为欧洲疫情期间受到高度重视的运输模式。意大利尽管成为重灾区,他们的多式联运场站始终没有停止运转,更有行业领先者Hupac在意大利北部率先执行起“无接触式联运”的场站管理模式。


客观评价,中欧班列抗疫表现,打几分?

Hupac的“无接触式联运”场站 (hupac.com)

从政策上来看,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即便到后来加大力度限制人员聚集、限制部分行业运营,都始终要求保障物流运输等关键行业的正常化运行。


无论是生活基本物资、还是医疗防护物资,对于当前欧洲社会抗击疫情、保障民众生活正常供应都至关重要。欧洲超市里的生活物资被一扫而光,生活用消毒液、卫生纸长时间短缺;口罩等防护用品更是不得不依赖复工复产后的中国提供货源。


因此在欧洲的疫情高峰期,中欧班列以西向出口班列为主。中欧班列运量大、时效快,灵活而安全的运输交接方式,使其成为这一阶段物资保障的重要战略渠道。中国义乌出发的“医用防护口罩和防护服班列”,承担前往西班牙的援助任务,是中欧班列在全球抗疫保证物资供应上的亮点。


03

中欧班列特殊时期积极进取,存在风险隐患?


风险自然是有的。如今欧洲疫情高发,截至3月30日中午,意大利累计确诊9.8万人,西班牙累计8.5万个确诊病例,德国、法国分别累计6万、4万确诊病例。


参考中国14亿人口基数和8万多的确诊病例,把欧洲国家较为完善的检测确诊和医疗条件考虑在内,欧洲国家的疫情也不可谓不严重。无症状的感染者在欧洲几乎不可控制。


在绝大多数行业都采取居家办公的模式下,物流运输和中欧班列行业照常运转,自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员工集中式上班,局部区域内的卫生防疫措施不到位,个人在这一期间不严格遵守安全生产、出行的规章规范,成为潜在的集中传染源可能性不低。


另外,身边有不少朋友反映,近期出口到欧洲的物资出现被查扣的情况。一位朋友从深圳寄出一箱500个口罩,单证齐全,并标明“非商用物品”,19日离开香港,20日抵达科隆。但在科隆海关滞留了2天,24日才抵达法兰克福。收货时,被DHL代征收海关关税近50欧元。

从运输货物——“口罩”来说,属于特殊时期的“敏感物资”。德国因为扣押瑞士、意大利国际上采购的大批口罩,最终上升为外交事件而成为热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即便沟通,德国政府批准放行,意大利进口商83万个口罩最终还是在德国海关“消失”。


可见在特殊时期,即便是德国,“无赖截胡敏感物资”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这样的可能性多大,还有待观察。毕竟德国政府也因此陷入巨大的国际压力,他们是否会在以后“故技重施”,现在还说不准。前期德国在自身资源充足,对欧盟兄弟意大利“见死不救”也遭到了猛烈抨击。如今德国也启动援助措施,才挽回一些颜面。


另一个不被社会熟知的事件,才是我们希望提醒中欧班列行业的重点——特殊时期,对于海外进口商、合作伙伴的资质审定和选定,需要做到严格、谨慎。


3月26日,捷克当地媒体发表了一篇调查文章称,近日,捷克警方突袭了中国侨商周灵健(Zhou Lingjian)的一个仓库,没收了68万个口罩和2.8万个N95口罩。而在这些医疗物资中,包括一批印有中国和意大利国旗的箱子,经调查是浙江青田县红十字会援助意大利的防疫物资。


据悉,警方在洛沃西采(这里也是中欧班列捷克布拉格的重要站点)的一间仓库里,查扣到了这批口罩。警方称,这名侨商是口罩的进口商,试图通过两倍于市场价的价格出售给捷克卫生部。仓库所属公司CTE Cargo Sped Ltd,最大股东就是周,公司主管是周的妻子。口罩运输商CTE International也属于周。


这批物资此后转到了空壳公司CBA Trade手里,该公司所有人是一名叫Romana Vorackova的女子,公司财务保表显示无雇员,资产微薄,该女子处于失联的状态。据捷克卫生部,这家公司曾尝试以单价32捷克克朗向他们出售(正常价格15捷克克朗/个)。


据悉,周灵健是欧洲华侨华人青年联合总会会长、捷克青田同乡会会长,还是当地中文媒体“布拉格中国时报”(Prague Chinese Times)的负责人。为何浙江青田县红会的援意物资,会落到捷克?第一,捷克严格意义上并不在中国-意大利的运输路线上。第二,意大利青田籍华人团体众多,援意物资还需要通过捷克同乡转手?


在全球抗疫、人命关天的特殊时期,利欲熏心,只手遮天,顶着社会给与的信任和名誉,阳奉阴违,试问良知何在?


所以,在这个特殊阶段,中欧班列运输关键物资,在厂家资质齐全,产品符合欧盟标准,运输通关手续正常的情况下,在欧盟进口国家层面,被海关查扣的风险仍然是比较小的。但在选择欧盟进口合作商方面,还需要中欧班列相关企业做好把关。


欧盟如今许多物资缺口大,进口需求高。国内出口商在业务停滞两个月后,如今供给量足,寻求出口创收心切。市场复杂,“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选好有过良好合作经历、值得信任的合作商,才能降低交易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