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浩狂攬億元,你心動嗎?一份直播帶貨“祕笈”請查收

當媒體行業也想要踏足“直播帶貨”這個領域時,我們必須思考,這真的是適合我們的創收途徑嗎?這是一場虛幻的泡沫嗎?

最高270萬人同時在線,這是老羅在抖音直播的首秀觀看人數;3個小時84.1萬張訂單、成交額突破1.1億元,這是老羅首播帶貨的GMV。

作為碩果僅存的初代網紅,羅永浩選擇直播帶貨行業的消息迅速在大眾間引爆關注,有人不喜歡他,但是沒人會拒絕他直播間裡優惠的價格。據小編不完全統計,在不到4個小時的直播首秀裡,羅永浩一共帶貨22件,類型完全出乎大眾的猜測,不僅有他擅長的數碼產品,也有洽洽、信良記這類食品,帶貨品類較為豐富,也能吸引不同的粉絲。

罗永浩狂揽亿元,你心动吗?一份直播带货“秘笈”请查收

“直播帶貨”似乎是一項盈利多、操作簡單的創收新模式,許多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機,包括一些大型商場,紛紛加入這個行列。當媒體行業也想要踏足這個領域時,我們必須思考,這真的是適合我們的創收途徑嗎?這是一場虛幻的泡沫嗎?1024融媒學院創始人林剛回答了這些問題。

Q1:現在許多機構嘗試做“直播帶貨”,這是不是一個創收的好方法?

林剛:在討論任何一個新生事物的時候,我總是習慣性地回過頭去,從歷史發展的軌跡中,尋找一些比較相似並值得用來總結和對比的事物。其實“直播帶貨”這個話題,與我們廣電曾經做過的一項業務“電視直銷”很是相似。

首先來看“直播帶貨”和電視直銷的關係,這兩者的業務方向、節目形式以及探索過程都是非常相似的,甚至達到一致化的效果。

他們在播出平臺的選擇上看起來並不一樣,其實兩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因為電視直銷當時選擇的電視平臺和我們當前直播帶貨所選擇的互聯網平臺,在本質上都是所處時代較強、較有價值的平臺。

有人會說早期的電視平臺成本非常高,當前的互聯網平臺成本很低,幾乎是免費的。其實這種認知很有侷限性。在互聯網平臺上開直播賣貨,這種行為的成本的確非常低,但是如果就一個商務流程的最終實現而言,真正能夠達到銷售目的的平臺成本,在互聯網時代一點都不低,它需要我們有極強的時間成本、極大的人力成本,以及在互聯網上所特別的流量成本來支撐。

所以每一家希望去開拓“直播帶貨”業務的媒體機構,首先得去認真分析並反思我們在電視直銷時代曾經犯的錯、走過的彎路,思考好如果我們重新在互聯網上開啟這樣的業務,將會如何面對固有的困難以及新出現的難題。

Q2:那還要做“直播帶貨”嗎,它能否為我們帶來好處?

林剛:我覺得對於所有新的節目樣式也好,市場營銷手段也好,“直播帶貨”在眼下是非常值得我們去嘗試的一種方向。

它有三個明確的好處,第一,讓我們能夠通過這樣的節目積累一些融媒體時代的自有內容。

第二,能夠讓我們更實際地與市場以及用戶產生關聯。

第三,操作得當的話,可以提高我們的經濟收益和社會效益。

所以最關鍵的問題在於,當下融媒體機構要明確做“直播帶貨”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有一個目的是通過“直播帶貨”,廣電轉型做電商。我對“直播帶貨”的嘗試,提出兩條比較可行的思路:

第一條思路,迴歸融媒體中心的歷史性責任,通過“直播帶貨”節目的打造,更有效地促進地方信息化的充分溝通,發揮地區性、權威性和服務性的優勢。所以在這條思路下,打造“直播帶貨”活動也好,欄目也好,就是要突出三個“性”:第一是公益性,第二是地方性,第三是品牌性。

第二條思路,培養專業化的特質媒體打造。這個方向是促進我們完善當前融媒體中心社會盈利能力的一個方向。所以也有三點可以思考:

第一,在節目的範圍上一定要選擇細分化的領域。

第二,從節目的培養與打造來看,要確立中長線的思維。

第三,就是整個“直播帶貨”後續延展的服務內容要形成體系。

比如米其林的這本美食指南,從來不涉及任何向餐廳的收費以及廣告代言,因為它的盈利模式就是通過美食指南促進消費者開車去消費,帶動整個汽車市場對輪胎的消費和消耗,從而給本企業帶來盈利,儘管大家認為這樣的商業模式繞的圈子太大了,但事實上他們就是這樣成功的。

Q3:“直播帶貨”模式是否看似門檻低,其實難操作?

林剛:是的,只要認真到四周去看一下,就會發現當前不僅僅是媒體行業,在電商這個行業裡,除了阿里和京東,直接在流水和現實業務上盈利的企業都是鳳毛麟角。

所以前面提出的兩種思路,稍微引申一下:

第一種思路就是把“直播帶貨”作為我們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一個服務表現手段,強化我們地方融媒體機構的社會職能。

第二種思路就是把“直播帶貨”當成我們打造專業化媒體性質的一種手段。就像過去的專業房產欄目、專業汽車欄目,我們把它打造成相關行業裡的翹楚,專家權威率、公信力提高後,從整個媒體的社會影響力上賺取我們應得的利潤。

Q4:“直播帶貨”可以為媒體帶來多少影響力呢?

林剛:我們必須首先確定“直播帶貨”是眼下的市場熱點,也是我們對於新媒體技術的一次擁抱,這種方式和手段我們一定是歡迎的,但是它對於我們這個行業的意義就是手段,絕不是我們的目標。

在確立了這樣的前提之下,我們在實踐中可以注重以下幾點。

第一,儘可能地尋找有電商基礎與經驗的供貨方作為合作伙伴,這是在解決我們在這一行業的短板。我們的優勢在於宣傳、在於最終的表現、在於眼下我們能夠在本地所擁有的受眾關注度。

第二,融媒體機構在選擇“直播帶貨”的時候,一定要去迴避那種容易出問題和糾紛的行業或者是產品,儘可能規避那些高風險的產品以及風險會連帶到自身的產品。大量口碑不良以及價高質劣的商品,不僅僅會在銷售期增加我們的直接成本,而且還會消耗更寶貴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第三,在整個節目樣式或者商業模式方面,要重點尋找自己的群體優勢,而不是去不切實際地尋找所謂的個體優勢。

“直播帶貨”的背後是我們對於特定行業內更加專業的團隊協作能力的一種綜合性體現,如果能夠通過眼下正紅正熱的“直播帶貨”,促進我們在細分領域的專業化能力的提升,這對於我們融媒體機構來說,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嘗試。

Q5:開展“直播帶貨”需要投入多少人力資金?

林剛:既然我們並不在意整個電商流程的完善以及打造,在當前的互聯網應用環境下,只是使用“直播帶貨”這樣的手段,我們需要投入的人力成本與資金成本是非常低的。

有許多免費的第三方開放平臺或者成本非常低的第三方渠道,可以讓我們在建立統一的融媒體品牌以及內容品牌資源的前提下,去進行很有效的“直播帶貨”的嘗試。

我們應該借鑑微信小程序這樣隨時使用、隨時離開的應用理念,使“直播帶貨”這個形式變得輕鬆簡單。

罗永浩狂揽亿元,你心动吗?一份直播带货“秘笈”请查收
罗永浩狂揽亿元,你心动吗?一份直播带货“秘笈”请查收罗永浩狂揽亿元,你心动吗?一份直播带货“秘笈”请查收

解析央視頻疫情報道的新媒體敘事策略

戛納延期對全球電影行業意味著什麼 ?

罗永浩狂揽亿元,你心动吗?一份直播带货“秘笈”请查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