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大地》觀後感

希望是神奇的,能讓我們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寒冬裡看到春光,在痛苦中看到幸福,只要我們自己不放棄,就沒有任何力量摧毀我們心中的希望。在寬廣肥沃的田野上,勤勞樸實的勞動者是幸福的、更應該是被尊重的——希望的大地!

一群年輕人懷揣夢想從這裡起航,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到第一艘航空母艦入列。三十多年的風風雨雨全程參與了也全程見證了,不放棄不服輸。瀑布之所以能夠飛流直下,是因為它有長期的積累和準確的突破口。滴水之所以穿石,是因為它有鍥而不捨和明確的目標。種子之所以茁壯成長,是因為它有春雨的滋潤和堅定的信心!我看到了種子從土壤裡發芽——尋找到了突破口,有明確的目標和堅定的信念。

“希望是什麼呢,希望就像小水滴,一點一滴朝露墜小溪,溪水潺潺起漣漪。輕輕常來聽,萬山百嶽遮不住,蒼生原來有聲音。一百滴小水滴,可以成為一杯茶,也可以成為一碗湯。小水滴沒有性子,取只方茶杯,他就是方的。拿只碗來裝,他就是圓的。小水滴聰明乖巧,隨遇而安,只求躲在杯碗裡,安靜度過一生。可有一天,杯碗兒再也不願收容他,小水滴就像眼淚一樣,漸漸滿溢而出,尋找自己的出路。”一路上有汗水有淚水,但就是不能回頭。

在路上,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馬斯洛動機與需求層次論,包括五個方面:一、生理需要,這是人最基本最強烈最明顯的一種需要。人一生下來是完全依賴他人的,因而天生就有一種自卑感或虛弱感。我們每個人都有雙重人格,只有當生理需求滿足以後,才能向更高的層次發展。一群知青和一群農民,知青的希望是考上大學,農民的希望是填飽肚子。這就是這麼些人最原始的希望。二、安全需要,知青在大學的教室裡學習知識,農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耕耘。三、歸屬和愛的需要,愛是一種至性,同時也是一種修養。把自己愛的像太陽,才能把別人愛的像月亮星星。吳教授對學生的愛,那是一種勉勵那是一種希望那是一種盼切,春天來了一切都將好起來。老董帶領農民發家致富擺脫貧窮,這是對土地和農民深深的摯愛。馬塵、柳瀅、吳慰然、吳欣然四個人之間的情義。四、尊重需要,尊重別人,也就是尊重自己。一個有足夠自尊的人總是更有信心,更有能力,也更有效率。尊重一個職業尊重一個行業,沒有貴賤高低之分。有的是敬畏有的是尊重。五、自我實現,避免使日子無聊的辦法,就是讓自己有目標。當一個人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和所要去的方向的時候,他的生活才有重心,生活就不會感到空虛和無聊。馬塵實現自我是成為一名真正的企業家,柳瀅實現自我是對核心科學的掌握技術。

一路走來,三十多年的滄桑鉅變飽含了多少人的希望和夢想。是一代人的成長學習經歷,是一代人的蛻變經歷。他們是社會變革者參與者和推動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