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企業,如何走進“春天裡”

六安新聞網訊“我很慶幸,當初在等待還是轉產的抉擇面前,是開發區和市裡幫我作出了明智的選擇。”嚴家寶是安徽佳寶服飾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在疫情後他在相關部門建議動員下,果斷將服裝生產“休業”,轉產醫用口罩、防護服。如今不僅企業發展漸入佳境,接到意大利、法國、英國等國1000多萬美元的防疫物資訂單,而且疫情後老員工擔心的生計問題也得到了保障,月收入由原來的4500元上升到了6000元以上。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持續穩定向好,作為全市工業企業集聚地的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摁下了復工復產的“快進鍵”。工業企業因疫情而暫停的機器轟鳴聲,和著戰勝疫情漸奏漸強的凱歌,又在園區內隆隆響起。

但是,推動企業復工只是第一步!在疫情防控帶來運營成本增加、市場需求回落造成經營收入減少的雙重壓力下,企業能否負重前行、穩住發展勢頭更為關鍵。企業如何應對疫情帶來的挑戰,如何化“危”為“機”?記者日前深入園區部分企業進行了走訪。

“火線”轉產,“跨界”也能“大幹一場”

嚴家寶的安徽佳寶服飾有限公司落戶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從事服裝設計、生產、銷售已有10多年時間了,旗下的炫日品牌女裝定位中高端,在國內外市場上有著良好的美譽度。企業近年來一直保持穩定的發展態勢,去年年產值達到5000多萬元。

對於2020年,嚴家寶最初盤算著:要鉚足勁兒大幹一場!“因為春節前,我們公司剛在土耳其敲定了一筆總價1000多萬美元的服裝生產大單。可誰也沒想到,疫情突如其來,把我的計劃全打亂了。”嚴家寶說,在疫情影響下,外貿訂單隨時可能會“跳水”,同行們也普遍持謹慎觀望態度,所以他只好作出了暫停公司服裝生產的決定。

服裝生產停滯了,上百名工人的生計怎麼辦?公司下一步發展又該怎麼辦?正在嚴家寶思索這一問題時,市及開發區相關部門“約談”了他,動員他著眼疫情防控需要及企業生產基礎,轉產口罩、防護服等緊缺防疫物資。這一刻,他沒有絲毫猶豫。“2月15日,在我決定轉產的當天,就開始採購口罩機、包裝機等設備,並著手改造專業的淨化車間。”

“火線”轉產,嚴家寶新註冊了安徽佳寶防護用品有限公司,將原本打算為今年“大幹一場”籌集的本錢悉數投入進去,引進了9條醫用口罩生產線設備,並在開發區及市相關部門幫助下,僅花了10多天時間就順利拿到二類醫療器械生產資質。在很多同行還在觀望、等待的時候,他的新公司目前已有3條醫用口罩生產線順利投產,日產值達到30萬元。

嚴家寶告訴記者,原先在他的服裝公司務工的員工,現在已有約70名返崗從事口罩加工,“到4月中旬,餘下的幾條醫用口罩生產線和新上的3條N95口罩生產線及1條防護服生產線投產後,每天產值將突破100萬元,那時我們的用工規模將突破150人,不僅所有老員工都有著落,還會增加更多新崗位。”

危中尋“機”,“逆流”而上謀“雙贏”

疫情中同樣也有“機遇”。園區的安徽瀚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就在疫情中發掘並捕捉到了“機遇”,達成了企業與社會的“雙贏”。

據該公司行政部負責人方芳介紹,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電機用稀土永磁材料—燒結釹鐵硼產品設計研發、製造和經營的高新技術企業,產品廣泛應用於數控機床、汽車、智能製造、機器人等高端工業和民用電機領域,也是生產呼吸機等醫療器械企業不可缺少的配件之一。

“我們是2月10日開始復工的,受疫情影響產品市場需求縮減,產能一度沒有恢復到理想狀態。”方芳說,面對這一境況,企業在致力完成節前訂單生產的同時,積極開拓市場,以期穩住發展勢頭。“也是在這一時期,我們注意到了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對公司產品需求量有不斷加大的趨勢。”

毫無疑問,這是機遇。抓住這一機遇開足馬力生產,既能滿足疫情防控物資生產需求,又能拓展企業自身的發展空間,可以實現供需“雙贏”。方芳說,企業當即決定搶抓這一機遇,改進生產銷售組織模式,新上設備,擴大生產。“因為疫情防控形勢嚴峻,要求我們的產品供貨週期要儘可能的短,所以我們必須儘快提高生產效率。”

為此,瀚海新材料一方面加強與醫療藥械生產企業客戶的對接,另一方面立即藉助線上平臺招聘員工,很快在各個關鍵精密工序新增技術特長員工30人,迅速充實到生產一線。同時,企業調整了員工上班時間,實行全天“兩班倒”,全力加快產品生產節奏。

抓住機遇,逆流勇進。方芳說,1-3月份,企業產值達到了3000萬元,與去年同期持平,其中,銷往醫療器械企業的產品訂單同比實現增長。“在疫情影響下仍然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也讓我們有信心進行新的謀篇佈局。”據介紹,在開發區管委的推動下,企業前不久與電信六安分公司簽訂全市首個“5G+工業互聯網”項目,計劃投資297.8萬元,打造5G智能工廠示範試點項目。

強化“內功”,蓄勢以發迎“春天”

像安徽佳寶防護用品有限公司、安徽瀚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一樣,記者瞭解到,疫情之下,園區復工企業紛紛因時而動,“危”中尋“機”,增強自身“免疫力”,還有企業把當下作為強化“內功”、提升自我的最佳契機。

作為市重點企業的六安中財管道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產PVC、PE、PP-R、PE-RT、PB塑料管道及配件、PVC塑鋼門窗型材、竹木纖維牆板、PO管材與配件、大口徑市政管道與配件。據該公司行政企管部負責人葛萍萍介紹,受疫情影響,企業2月20日方才復工,幾近減少了1個月的生產經營時間。“但從產值來看,第一季度的3.8億元與去年相比下降不多,並且3月份已現大幅增長,產值達到1.9億元,增長幅度為20%。”

在疫情之下仍能“站穩腳跟”,葛萍萍說,主要得益於企業近年來注重練好“內功”。“這幾年,我們圍繞市場需求調整了產品結構,例如針對市政建設,增加大口徑市政管道產品;圍繞家庭及學校、酒店裝修,開發了E0級的竹木纖維牆板產品,這很大程度拓寬了企業銷量上升的空間。”她告訴記者,疫情當前,雖然企業生產經營受到一定影響,但仍沒有忽視強化“內功”,今年預計將在固定資產設備方面投入700餘萬元。“新上的5臺管道注塑設備、9臺管材類設備現已運到車間,正在安裝調試中。”

“可以說,現在我們正在著手準備迎接疫情後新的市場需求爆發點。下一步,我們還將與開發區及市裡積極對接,爭取參與市政雨汙管網、學校等項目建設,力爭讓企業發展在疫情之年實現新的突破。”葛萍萍說,令企業感到格外暖心的是,今年以來累計收到區裡兌現的社保減免、創新驅動、三重一創等各類獎補資金達800餘萬元,這極大提振了企業攻艱克難、加快發展的信心。(皖西日報融媒體記者 儲勇 通訊員 王曉春 江瀟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