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廈門南普陀一般指南普陀寺,南普陀寺位於福建省廈門市東南五老峰下,面臨碧澄海港,該寺佔地面積25.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1270萬平方米。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廈門南普陀寺始建於唐朝末年,稱為泗洲寺,宋治平年間改名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蕪,直到清朝康熙年間才得到重建。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因其供奉觀世音菩薩,與浙江普陀山觀音道場類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為閩南佛教勝地之一。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寺內明萬曆年間血書《妙法蓮華經》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觀音等最為名貴。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南普隨寺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等。兩旁有鐘鼓樓、禪堂、客堂、庫房,另有閩南佛學院,佛教養正院,寺前有放生池,寺後近年新建“太虛大師紀念塔”。整座寺院氣勢宏偉,錯落有序。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福建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廈門八大風景區之一。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南普院寺坐北朝南,依山面海而建,規模宏大,氣勢莊嚴,中軸線主建築為天王殿、大雄寶 、樂途殿、大悲殿、藏經閣;其中,天王殿位於寺院中軸線的最前端前殿正中供奉笑容可掬的彌勒佛,兩側立有怒目環視的四大天王,殿後有韋陀菩薩覆掌按杵而立,威武異常。殿閣依山層層升高,層次分明,俯仰相應。東西兩側依次升高的迴廊,迴護三殿兩側,使之成為一個整體。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大雄寶殿是整個寺院的中心,具有典型的閩南佛殿的特點,大殿正中供奉三世尊佛高大的塑像,殿後供奉西方三聖。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大悲殿呈八角形三重飛簷,中間藻井由斗拱層層迭架而成,無一根鐵釘,構造極其精巧;殿內正中奉祀觀音菩薩,其餘各面為48臂觀音,造型優美、姿態多樣;又因閩南信眾均崇奉觀音菩薩,所以此殿香火異常鼎盛。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天王殿前有廣場,廣場前為長寬均約30米的正方形放生池,和約百米長七八十米寬的蓮花池。蓮花池外圍蓋有琉璃瓦頂的矮牆,東西設對稱重簷牌坊式山門,題額為“鷺島名山”,系原中國佛教學會會長趙樸初所題。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寺內所有建築,一律採用古代宮殿式的重簷飛脊大屋蓋,飾以杏黃琉瓦,使之統一協調。再以石構圍牆將全寺建築群環抱起來,如散珠承盤,形成一個整體。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藏經閣是中軸線上的最高層建築,為歇山重簷式雙層樓閣,一層為法堂,是僧人講經說法的地方,二層為玉佛 殿,內供28尊緬甸玉佛,並藏有數萬卷古今中外的佛典經書及一些珍貴的文物。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天王殿。民國十四年(1925),會泉法師住南普陀方丈時重建,屹立於寺院中軸線最前端,歇山式重簷飛脊,軒昂宏偉。為歇山頂重簷躥角式單層磚石、木構建築,闊為五間,前有紅漆大門,後無牆。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天王殿供奉彌勒菩薩、韋馱和四大天王,兩隻威武的大石獅雄踞門廊東西兩側,跨門進殿,兩側四大天王怒目環視。正中彌勒菩薩坦腹露胸,殿後韋陀菩薩覆掌按杵而立,威武異常。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大悲殿始建於明代,原為木結構,民國十九年(1930年)太虛法師重修,八角形三層飛簷躥角式亭閣單層建築。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1962年,主體改用鋼筋水泥,保持木構斗拱作裝飾用。殿宇高20米,屹立在石砌臺基上,八角三層飛簷。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殿內祀奉觀音菩薩,正面為雙手觀音,其餘三面為48臂觀音。殿內的穹形藻井全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根鐵釘,別緻美觀,為國內同類建築之精華。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大悲殿是寺院的另一主殿,奉千手觀音。清初施琅始建,稱大悲閣 為南普陀改稱之由來。殿立於大雄寶殿後石砌多角形高臺上,中隔兩段石階近三十級。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主殿呈八角形三重飛簷,中間藻井由斗拱層層迭架而成,造型巧妙,結構嚴密,俗稱蜘蛛結網。閩南信眾崇奉觀音菩薩,香火鼎盛。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藏經閣建於民國25年(1936年),為二層小樓,樓下為法堂,樓上為玉佛寶殿。藏經閣位於中軸主體建築最高層,歇山重簷式雙層樓閣。上層藏經,下層法堂。閣樓上下層,三面臺廊迴護,圈以白石雕欄。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閣內藏著大量佛教典籍和文物字畫,如明版《大藏經》、影印宋《磧砂藏經》、明崇禎年間(1628~1644年)血書的《妙法蓮華經》、弘一法師手稿《佛說阿彌陀經》等,以及唐代銅佛、宋代銅鐘、明代名匠石叟所造的如意觀音和觀音施甘露像、明代著名藝術家何朝宗創作的白瓷觀音像和28尊緬甸玉佛,還有現代著名書法家、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等人的墨寶。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我的中國行(一一五)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南普陀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