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你還有勇氣做“月光族”嗎?

如果你問我這次疫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影響,我會回答你,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當然也包括消費方式。


人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能出門購物,這不僅讓很多商家開通了線上服務模式,也讓更多的人願意選擇在網絡渠道購物。


在多個行業銷售額下滑的情況下,今年前2個月,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卻實現增長,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同比提高5個百分點。


雖然越來越多人開始選擇在網絡下單,但很多網購的老用戶卻發現,這期間,自己購買的產品類別和金額,已經與之前截然不同。

疫情過後,你還有勇氣做“月光族”嗎?

之前,很多人的消費都是圍繞著美妝護膚、服裝、餐飲和娛樂,但是現在,反而糧油副食的消費佔比更大。今年1至2月份食品銷售同比增長了9.7%。


很多網友都表示,平時一直吵著要"斷、舍、離",沒想到這次疫情倒讓我們清醒的認識到,以前哪些消費是完全不必要的。


其實,人們理性消費觀念的產生,不僅僅是因為疫情期間物流和實體店帶來的消費侷限,更是因為很多人的收入水平比平時要低很多。


隨便翻翻朋友圈我們就能感受到那滿屏的哀愁,工資從本來就不夠花的幾千到了如今的幾百,甚至沒有。


小尤是我市的一名護士,在疫情期間,我市大部分醫護人員都被派出去支援湖北,所以門診也就停止接診。


這段時間,小尤被安排在家待命,只要醫院有通知,她就需要馬上回來上班。可這樣的"待崗"狀態,也讓她的工資看起來"若有似無"的,整個2月份,獎金全無。


在各行各業中,像小尤這樣的並不在少數,很多家庭疫情期間的收入,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基本生活。

疫情過後,你還有勇氣做“月光族”嗎?

我朋友紛紛是一位培訓學校的老師,受疫情影響,她們學校一直沒有開學,不開學就意味著沒有收入。


這陣子,她每天都在為房貸發愁,不知道從哪弄錢。她半開玩笑的說,我看我家樓下小賣店,都想問問人家需不需要收銀員。


因為許多行業沒有復工,很多人的工資看起來都比較讓人心酸。


有些單位是按照績效來發工資的,沒有復工的時候,工資會相對少一些。但只要之後正常復工,工資也會恢復正常。


可為了渡過難關,很多企業選擇了降薪,也就是說當我們迴歸到正常工作節奏的時候,也有可能還繼續拿著目前降下來的收入。


降薪,並不是個別企業的行為。


現在,只要搜索"降薪"兩個字,你就能看到很多新聞:#汽降薪、#寧降薪、#天下降薪、#程降薪、##同城降薪、##優品降薪……

疫情過後,你還有勇氣做“月光族”嗎?

我們不得不承認,就某些人目前的狀況來說,降薪還算好的。因為,

有些企業為了自保,他們選擇的方式是:裁員。


有多少人在這段時間,早上高高興興去上班,然後就被通知要去見HR,之後就知道自己被解僱了。


又有多少人,聽到了更為衝擊和震撼的消息:我們公司經營不下去了,對不起各位,明天開始不用來上班了,因為公司黃了。


我不是在跟大家講笑話,這段時間經營不下去的企業不在少數。


受疫情衝擊,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升至6.2%,全國主要就業人員群體25-59歲人口調查失業率為5.6%。

疫情過後,你還有勇氣做“月光族”嗎?

失業,就意味著沒有收入。沒有收入就還不起房貸,等手裡那點積蓄花完了還找不到工作,恐怕連孩子的奶粉和尿布錢都成問題。


更何況現在很多年輕人還欠著銀行的信用卡,手裡毫無積蓄。


更讓人頭疼的是,現在很多企業不裁員就不錯了,哪還有招聘的?即便有公司招聘,他們也是需要高精尖人才,沒有企業會在這段時間,招聘一些可有可無的崗位。


如果你到目前為止的就業簡歷毫無亮點,那也就意味著你短時間內找到工作的可能性也不大。


丟了工作,沒有收入,手裡沒有積蓄,又找不到新的工作,還有房貸要還,孩子要養,生活就這樣掉入了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你,要怎麼辦?

疫情過後,你還有勇氣做“月光族”嗎?

當我看到"報復性消費"這個詞,在這段時間頻繁出現的時候,我就在想,那些計劃著要吃火鍋、燒烤吃到撐,衣服、化妝品成排買的人真的是認真的嗎?


大家真的還有勇氣做"月光族"嗎?你真的瞭解接下來一段時間的生活成本嗎?


我給大家先潑一盆冷水,有這樣一則新聞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那就是"全球多國禁止糧食出口"。


目前,哈薩克斯坦已經禁止小麥麵粉、紅蘿蔔、糖和馬鈴薯出口;越南暫停簽署新的大米出口合約;塞爾維亞禁止出口葵花籽油等商品。


俄羅斯也表示將每週評估情況,再決定是否實施出口禁令。


我們上中學的時候就學過:價格受供求關係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國內消費需求量不變,可國外的進不來,就只能依靠我國自己的糧食存量。


雖然我國有完備的國家儲備體系,也是世界上擁有儲備糧食最多的國家,可是在價格上,誰也不敢保證會不會產生浮動。就像豬二哥,之前誰也沒料到有一天,它會"飛"起來。


可如果雪上加霜,下一個失業的是你,你的存款又夠花多久呢?

疫情過後,你還有勇氣做“月光族”嗎?

所以,針對目前的狀況,我們必須對生活做出調整。


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能再浪費糧食了,其次,就是為了以後的生活,我們要從現在開始,建立完整的家庭理財機制。


而我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收入三分法",也就是把工資分成三份。


假設我一個月收入3000,那就分成A1000,B1000,C1000。A這份收入用於日常生活,B這部分收入用於活動開支,C這部分用於儲蓄。


如果哪個月A這部分生活支出不夠,那就可以用B來填補;如果哪個月B有剩餘,那就直接歸入C當中。


當C達到一定數額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到銀行,買份理財。這樣,手裡的積蓄也就會越來越多。


當然,我們也可以把一年中剩餘的B都攢到一起,到時候請好年假,出門旅遊,放鬆一下。但首先,你要有這筆積蓄。

疫情過後,你還有勇氣做“月光族”嗎?

以前朋友勸我存錢的時候,她是這樣說的,現在我們家庭溫馨、和睦,你一點體會不到沒錢的壓力。


我們的父母都漸漸老了,雖然我們都不希望有那麼一天,但是那一天總會到來。


等到父母真的進了醫院,你卡里的就不是錢了,就只是一串每天都在減少的數字。可如果積蓄不夠,你有臉跟在病床上的父母說:咱不救了,拔管吧,我沒錢了嗎?


很多人都說,會花錢才會掙錢,可我卻覺得,能花錢,不代表你的經濟實力,而是代表你的慾望


一個控制不住自己慾望的人,是不會有良好的情緒去應對生活的,他一定會在別人的"品頭論足"中,失去自我。


我們不需要通過消費了什麼而向別人證明我怎樣,反而要通過銀行裡越來越多的存款,帶給自己底氣。


銀行裡的存款每多一分,你就多了一分保障,也多了一份選擇的權利。當你不滿現狀的時候,你才有資本做出改變,為自己投資。


如果你問我,贊同報復性消費,還是贊同報復性存錢,我會說兩者都太極端。面對生活,我們只花該花的,存該存的。


——END——

春渢儘量每天更新

字/晨涵 校對、排版/沙沙

頭圖/教獸 圖片/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