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這三個關鍵,提升你的產品思維

還記得剛開始做產品的時候,我們老闆就說我沒有“產品思維”。從那之後,我就特別關注這方面的內容。

前段時間,拜讀完劉飛老師的《產品思維》,這本書大致分為三個角度:用戶認知、創造價值、產品落地。

其實對應到我們具體的工作中,就是“需求收集分析”、“產品設計”和“產品研發”這三個階段。

所謂的產品思維,並不能單個點的孤立了解,而是要從頭到尾的持續關注。就拿上面的三個階段來說,只做好其中某一個的話,是遠遠不夠的。

比如我們不會認為只瞭解用戶需求,而沒法提供可用產品的人具有產品思維。同樣,我們也不能認為能實現任何產品,但不瞭解用戶真實需求的人具有產品思維。

其實,說到這裡,我們都沒法給產品思維下一個明確的定義,每個人的理解都不同。如果非要說的話,我想應該是能洞察用戶需求,並能提供使之滿意產品的思路/方法。

掌握這三個關鍵,提升你的產品思維

下面就來具體談一談。

一.用戶需求:也許你並不瞭解

關於用戶需求的內容,我想大部分人都能夠說個所以然來。無非就是進行用戶畫像、場景分析、需求收集、需求分析這些內容。

可上面說的每一點,想要做好,還真沒那麼簡單。

說句扎心的話,現在有多少辦公室產品經理,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不深入瞭解真實的用戶需求。

如果放在幾年前,也許還可以,畢竟都是工具類型的,只要做出來“足夠好用”的產品,還是有人願意使用的。

可現在不行了,用戶都被互聯網教育的差不多了,那些我們自認為的好用,對他們來說,可能就是及格而已。如果不深入到具體場景,是不能夠發現真實問題的。

比如我之前做售後服務的時候,師傅手機端有個語音播報的需求。如果我們不瞭解師傅的實際工作環境,是不能理解這個需求的意義的。

師傅每天都要處理10-20個訂單,而且都是真正的手工活,在幹活的時候,誰有空和精力去看手機。這個時候來的新訂單或者服務要求,必須要通過語音的方式進行提醒,而且聲音還要足夠大,最好能夠提醒2、3遍。

掌握這三個關鍵,提升你的產品思維

做用戶需求分析,有兩點很關鍵:真實場景、真實需求

01.先來說說真實場景

如果不從場景角度出發,僅僅是從功能點來梳理和設計產品的話,我們很容易陷入極端或者忽略細節。

而有了真實的場景後,就可以進行用戶的畫像和標籤,就可以模擬操作路徑,就可以發現痛點,就可以發掘需求。而且場景裡的需求,大多數都是真實存在的,是實際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我們要做的就是豐富場景,抽象需求。解決實際問題,這才是王道。

02.再來說說真實需求

我們很容易將用戶的述求理解成需求,很容易為了滿足具體功能點而忽略深層的需求。

這樣的例子就太多了,比如用戶想要的是更快的交通工具,而不是更快的馬;用戶想要的是吃飽肚子,而不管是飯還是面。

這就需要我們有抽象和概括能力,透過具體功能點看背後的抽象需求。這是基礎也是核心技能,多問幾個為什麼,多從其他角度考慮問題。

用戶需求做的好,是好產品的開始,產品經理要讓它潛移默化,成為潛意識。

掌握這三個關鍵,提升你的產品思維

二.產品設計:也許用戶並不想要

其實產品設計和前面說的需求分析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兩條腿走路,缺一不可。

僅僅瞭解用戶需求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提供滿足這些需求的功能和產品。

各方雜亂的需求,經過產品經理的的分析、提煉、拆解、抽象之後,接下來就要進行產品設計。

但是我們在做產品功能設計的時候,經常會陷入到某種困境中,就是設計出來的功能,往往用戶並不滿意。

究其原因,有時候是我們沒有抓住核心需求,有時候是我們沒有理解核心痛點。

還是以家電售後為例,有段時間,我們瘋狂的做了一堆功能,包括社區、圈子、積分、商城等等一切你能想到的花樣。但每次在這些功能上線後,都幾乎沒什麼反饋。

倒不是因為用戶沒意見,而是因為壓根就沒有使用。在幾次這樣的徒勞後,團隊開始進行反思。於是走訪了好幾個網點,去實地進行了解。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話一點沒錯。通過走訪,我們瞭解到他們目前最核心的痛點是忙的時候沒空接單,閒的時候沒有單接。對於我們做的那些什麼積分、商城,他們完全不關心。

瞭解到這樣的事實後,我們後面的重點就放在怎麼優化訂單的派送、分配方面。忙的時候,既要保證服務質量,也要考慮勞動負荷;閒的時候,既要保證訂單數量,也要考慮訂單分配。

掌握這三個關鍵,提升你的產品思維

做產品設計,兩個關鍵點是:實際業務、實際環境

其實這兩點,對應著需求分析時的真實場景。

01.先來說說實際業務

就是我們在設計任何功能時,都需要考慮用戶的實際業務。以B端來說,因為每家的業務流程都不相同。如果只是定製需求,那還沒什麼問題,按照客戶需要設計就行。

但如果要做通用性功能,那還要考慮每家的適配情況,產品功能要做的足夠靈活,才能滿足不同的業務需求。

02.再來說說實際環境

要做到這點,需要我們對自己的產品、用戶都有十分清晰的瞭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抽象出用戶的具體使用場景和使用環境。有帶入感的進行產品設計,才可能造就有溫度的產品。

真實的使用環境,才能體現出產品經理對細節的把控。一款讀書APP和一款外賣接單APP,無論是使用人還是使用環境,都決定了它們的不同。

產品設計做的好,是用戶體驗的基礎,產品經理的核心技能,牢記並掌握之。

掌握這三個關鍵,提升你的產品思維

三.產品落地:好想法≠好產品

進過了前面的需求分析、產品設計之後,不要以為就萬事大吉了,這還只是開始,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好的想法,但不能落地的話,等於零。

我遇到的情況中,導致不能落地的原因,一個是技術原因,一個是資源原因。

技術原因,可能是開發無法實現,或者現有的行業發展解決不了,基本都是硬傷。並不是產品設計的不好,而是在當下,實現難度太大。

之前做售後系統的時候,我們有個需求,就是客服下單的時候,可以複製一段文字,然後自動解析地址。現在看來難度不大,但是在當時,並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案,所以也就不了了之。

資源原因,那就是公司沒有相應的人力、物力、資金支持。並不是產品經理不給力,而確實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這一點在創業公司尤為明顯,人員有限、資金緊張。戰略的規劃天馬行空,包羅萬象。可實現的時候,卻捉襟見肘。排期排期再排期,機會有時候就這麼錯過。

產品落地,我們需要考慮開發成本

關於開發成本,包括了投入的人力、開發的週期、調動的資源等方面。

為了實現產品功能,我們需要考慮需要投入多少開發成本,要考慮投資回報。如果只為了某個邊緣需求,而花費大量的投入,勢必會得不償失,不如不做。

如果是核心流程,我們也需要做好控制,可以分步驟逐步實現,千萬別一上來就憋個大招,小步快跑,更新迭代。

總之,能落地的,才是好產品。

掌握這三個關鍵,提升你的產品思維

一些想說的話

產品思維的訓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持續不斷的刻意練習。

只要有心、只要努力,每個人都能活成嚮往的樣子。


尾巴

擊垮你的,永遠只是你自己


本文由作者@明天上線 在PMCAFF社區發佈,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掌握這三個關鍵,提升你的產品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