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改革試驗田:海南緣何成為興辦教育新熱土?

中國教育改革試驗田:海南緣何成為興辦教育新熱土?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區域發展中,教育扮演的角色歷來備受重視。

海南自貿港起航在即,教育也正成為海南打造高水平開放形態的重要維度。

2019年6月,教育部和海南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關於支持海南深化教育改革開放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海南教育的未來發展藍圖初步繪就。

短短半年之後,海南已累計簽約各類教育合作項目91個、開工建設教育項目412個,總投資近200億元,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康奈爾大學在內的19所國內外知名高校紛至沓來。

優質教育資源匯聚如此之快,得益於海南無可比擬的政策優勢。

“支持海南發展教育的政策,全是實打實地推動,教育部已經連續開了三次支持海南深化教育改革開放的推進會。”海南省教育廳自貿辦主任鄒文濤在近日的媒體座談會上表示。

鄒文濤對教育部發給海南的政策“大禮包”如數家珍,包括在全國已經普遍限制高校異地辦分校的情況下,仍然鼓勵知名高校來瓊辦學,也包括允許海南試點國際高中和國際幼兒園等。

據上述《方案》,到2025年,海南省將承擔起中國教育改革試驗平臺,今年的任務則是初步形成佈局合理、結構優化、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教育現代化規劃體系。如今,教育改革的種子早已撒在這片中國南端的熱土之上,2020年也已走過四分之一,具有海南特色的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是否趨於成熟?海南國際教育創新島的進展又究竟如何?

按產業需要引進大學

如今在海南,多層次、多種類的學校可謂是百花齊放。

在鄒文濤看來,此前海南大力引進的學校主要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境外的優質教育資源,如今年9月份即將開學的德威中學和威雅公學等國際學校。第二類是國內優質的基礎教育資源,即“一校兩園”,如北師大海口附屬學校、人大附中三亞學校等。第三類就是一批國內外知名高校的異地辦學以及中外合作辦學,如已在三亞崖州灣註冊的浙江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

當然,引進上述三類學校的目的也截然不同。

鄒文濤表示,引入第一類國際學校主要為了提升教育國際化水平,其根本目的在於改善營商環境。

“現在招商帶人家來看,先看兩件事,有沒有好學校?有沒有好醫院?這兩個很重要。比如我們引進哈羅這種層次的學校,直接解決的就是未來海南引進跨國企業總部外國高管的子女入學問題。”

至於第二類,更多是服務於海南整體基礎教育質量的提升。引進是提升質量、輻射帶動的一個很好的辦法。引入的學校不光要自己辦好,還要帶動一批本地現有學校。與此同時,二者的對口支援機制也在建立,鄒文濤表示,除了公開課外,比如陵水在引進中央民大附中之後,經常組織市縣其他學校的校長去學習參觀和培訓,這也是提升的一種方式。

相比之下,第三類高校則扮演著為海南培養人才,以及滿足海南產業發展的重要角色。

“學校畢竟跟企業不一樣,企業可能很快就搬走,學校一般都是百年老店,所以關鍵是如何發揮作用。我們引進海南的大學,一定要跟國家戰略需求以及海南的產業發展需求緊密結合起來。”鄒文濤說。

在博鰲樂城醫療先行試驗區,引進的是上海交通大學和愛丁堡大學的中外合作辦學醫學院。鄒文濤向記者透露,目前該項目的備忘錄、合作意向書已經簽訂,現在已在謀劃前期項目階段。

三亞崖州灣引進的學校,都將與海南省的海洋深海產業的發展需求相掛鉤。

“我們在三亞崖州灣引進的大學,都要求只做碩博招生,尤其是以工程碩士和工程博士為主。未來應該也是雙導師制,就是學校一個導師、企業一個導師,直接結合產業應用。科技項目的遴選除了教授參與,還有很多企業界、創投界專家的參與。同時,也會設立產業引導基金,實現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產業孵化轉化的高效率連接。我想,這是海南實現在高新技術領域突圍的一個必經之路。” 鄒文濤說。

提振全島基礎教育

“我們這一屆進學校的學生每個人都是被校長面試過的。”小陳如今正在北師大海口附屬學校讀初二。

北師大海口附屬學校2017年開始招生,現在初三的學生便是學校的第一屆學生。“我入學的時候,第一屆學生尚未參加過中考,感覺競爭不是很激烈。不過,就在入學第一次月考後,我就發現這裡競爭還是比較激烈的。學習氛圍很好,跑操排隊和食堂排隊的時候都有人拿著本子在背書。”小陳說。

雖然學習壓力較大,但從小陳的話語中仍能感覺到對她對學校的滿意。在她眼中,和海口市的其他學校相比,自己學校的校園環境與硬件設施都比其他學校高出一截,師資也比很多海口本地學校要好一些。

這所學校的教師招聘流程非常嚴格。北師大海口附屬學校校長王宏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海口附屬學校的老師全部通過北師大教育集團人力資源部面向全國公開招聘,培訓過後再來海南任職。

北師大海口附屬學校也呈現出濃厚的體制創新特色,“七人領導小組”就是一例。王宏透露,除他本人任秘書長外,其餘小組成員分別是主管教育的副市長、海口市教育局局長、海口市財政局局長,再加上北師大的三位領導。在七人領導小組下的校長負責制下,學校的一些重大決策,都是通過領導小組開會研究決定,最後由校長來實施。

引進像北師大附屬中學這一類名牌學校,最終引進的到底是什麼?

“引進學校要想完全達到本校的、同等的辦學水平需要長時間積累。任何一個學校的發展都不是說掛個牌子、招一批人來就可以了,那是不現實的,我們也不做這種期望。”對於這個問題,鄒文濤考慮得較為透徹。

也正因此,海南在引進學校的時候通常提出兩點硬性要求。第一,校長一定要從本校調任。實際上,王宏之前就任職於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直接委派至海口市任命校長,每年年終仍要回到北師大集團進行校長述職。第二,學科骨幹、管理骨幹也要派幾個過來。

“其實一所學校辦得好不好,跟管理理念、教研體系有很大關係,我們很希望能夠把這套東西移植到海南來。”鄒文濤說。

引入的名牌學校紮根海南的過程中,也在將自身的教育理念輻射到全島的其他學校。

王宏告訴記者,每年北師大海口附屬中學都會派二十幾名老師到美蘭區下鄉支教,每一個月去兩次左右,維持一到兩年。“這個過程中很可貴的是,我們學校的老師和其他學校老師可以一起備課、也幫他們一起教研。”

據瞭解,在教育廳的支持下,北師大海口附屬中學也做了5G同步課堂,下學期開始即將與海南幾所本土小學實現同步上課。

“我們的老師雖然大部分來自全國各地,但戶口和編制都已經是海口的了。我們就把自己當成海南人,就是海口的老師。希望在這裡,能把自己的微薄之力獻給海南的教育事業。”王宏說。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