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隆德:“四查四補”鞏固提升脫貧質量

2019年,隆德縣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5110元和10205元,同比增長7.5%和10%。全縣70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全年減少貧困人口255戶798人,綜合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11%,實現高質量脫貧。

2020年,隆德縣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著力提升脫貧質量,力爭年底全縣小康社會實現程度達到90%以上。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隆德:“四查四補”鞏固提升脫貧質量

近期,隆德從全縣各行業部門抽調業務骨幹329人,組成99個普查小組,對13個鄉鎮、99個行政村和5個農村社區逐村、逐戶全面開展查損補失、查漏補缺、查短補齊、查弱補強的脫貧攻堅“四查四補”工作,努力把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損失補回來,進一步鞏固提升脫貧質量。

查明影響 針對補失

新冠肺炎疫情對隆德縣務工就業、扶貧項目實施等產生一定影響。為此,隆德縣全力以赴在穩崗、返崗、增崗上多做文章。在前期摸清外出務工人員、擬外出務工人員信息的基礎上,全面收集用工信息開展線上招聘服務,拓寬群眾獲取就業崗位信息渠道和就業選擇地,積極參與線上招聘,與企業開展互動,聯繫就業崗位。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隆德:“四查四補”鞏固提升脫貧質量

家住聯財鎮聯財村的丁鳳紅家有5口人,公婆上了年紀,兒子還在上學,就靠小兩口務工養家。“我丈夫開大車,我在家門口打零工,每年能賺4萬元左右。”丁鳳紅說,今年受疫情影響,很多企業和行業延遲開工,丁鳳紅和丈夫一時務工無門。

“前幾天村幹部在微信群裡發了位於六盤山工業園區的寧夏新座標鞋服實業有限公司的招聘消息,建檔立卡貧困戶優先考慮,我第一個報了名。”如今,丁鳳紅已在服裝廠上班一週,每個月除了能領2000元工資,政府還給補貼500元。

隆德縣通過“點對點”開展專項輸出,廣泛蒐集崗位和用工招聘信息,利用各種渠道推送給有就業需求的群眾。以“線上喊話”的方式督促用工企業、返崗人員登錄“農民工返崗復工點對點服務平臺”,及時錄入返崗復工需求信息,線下及時對接,採取包機、包車、包專列交通補貼等方式,為返崗復工人員提供精準接送服務。同時還邀請區內外各勞務中介機構,給予縣屬中介同等的獎補優惠政策,充分調動積極性,帶領勞動者有序輸出。

“從2月5日開始,園區企業分批錯峰復工復產。在企業復工後,我們根據‘四查四補’要求,查出企業存在的困難,再針對性地幫助解決。企業融資困難,及時聯繫銀行和企業召開三方會議,幫忙貸款。用工出現困難,我們就同各鄉鎮聯繫招工。”六盤山工業園區黨委副書記袁亞亞說。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隆德:“四查四補”鞏固提升脫貧質量

截至目前,六盤山工業園區49家企業已全部復工,復工率100%。全縣已實現轉移就業1.65萬人,其中縣外轉移1.03萬人、縣內轉移0.62萬人,與去年基本持平。

受疫情影響,隆德縣的草畜產業面臨著肉牛賣不出、基礎母牛補不進的兩難境地,老百姓增收受到影響。隆德縣制定出臺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肉牛出欄與基礎母牛補欄工作實施方案》,明確要求各鄉鎮自行確定轄區內的養殖企業為幫銷、調購企業,積極與外地客商對接聯繫肉牛出欄和基礎母牛補欄,有效破解了這一難題。

張程鄉李哈拉村村民擺俊家的一頭肉牛經過鄉政府幹部和經紀人聯繫,賣出了2萬元的高價,他高興地說:“幹部真是為我們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呢!”

方案同時對購銷企業提出了補貼措施,每銷售1頭牛,給幫銷企業補貼資金200元。各幫銷企業收購農戶的肉牛,每收購1頭給予幫銷企業補貼300元。對調購企業以每頭500元的標準進行補貼,有效提振了養殖大戶的信心,確保了疫情期間畜產品暢銷。截至目前,全縣基礎母牛補欄464頭、肉牛出欄6200頭,較去年同期分別增加24%、31.3%。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隆德:“四查四補”鞏固提升脫貧質量

查清漏洞 有效補缺

“家裡幾口人?養了幾隻羊?種了幾畝地?家裡是否有人享受低保?”“4口人,養了30只羊,種了6畝辣椒,家裡沒人吃低保。”隆德縣聯財鎮聯財村副主任楊凡軍在村民王愛兄家入戶摸排時,問得細、記得清。

按照隆德縣脫貧攻堅“四查四補”入戶核查方案要求,楊凡軍仔細詢問王愛兄家的基本情況、收入情況等。“一隻羊賣1000元,一畝辣椒收入8000元,刨除成本,一年純收入至少5萬元。”楊凡軍聽著王愛兄算賬,每筆都一再核對,“一定得算清楚,確保不錯不漏。”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隆德:“四查四補”鞏固提升脫貧質量

“我們抽調人員分成3個專項普查組99個小組,保證全縣99個行政村全覆蓋。針對村級基本公共服務項目達標情況開展排查整治,全面解決漏統、漏項、漏扶、漏管問題。同時,各村委班子成員分頭入戶核查‘兩不愁三保障’、保障措施落實、產業發展及扶持、教育資助、收入等基礎情況。”隆德縣扶貧辦副主任辛學發說。

“我們在摸排當中發現兩戶人家從新疆回來,由於長年在外,家中住房年久失修、比較破舊,我們把這兩戶的詳細情況記錄下來,再核查具體情況屬不屬實,然後根據相關政策及時辦理。”張程鄉張程村村主任馬宇靖說。

“四查四補”大普查中,隆德縣嚴格推進扶貧動態監測,健全返貧風險預警防範機制,跟蹤監測93戶342人邊緣戶和110戶404人脫貧監測戶發展情況,定期排查貧困人口戶籍變動、醫保參保、病患災害、義務教育等基本狀況,及時解決影響“兩不愁三保障”的突出問題,確保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因戶因人、精準施策,全面做好全縣剩餘49戶163名貧困人口精準扶持工作,確保年底實現穩定脫貧。嚴格落實醫療、教育、低保、孤殘等保障措施,全面杜絕因病、因學、因災等返貧。

查準短板 硬核補齊

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隆德縣查找公共服務領域的短板,一體推進水、電、路、網、衛生室、文化設施等建設達標。

“在普查中,水、電、路、網、醫療文化等基礎設施沒有發現大的問題,但是村集體經濟普遍比較薄弱。急需將村集體經濟發展與農村扶貧車間建設有效結合,讓村集體經濟實現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轉變。”3月31日,隆德縣“四查四補”大普查第二專項普查組、鄉鎮負責組負責人趙世雄說。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隆德:“四查四補”鞏固提升脫貧質量

隆德縣各鄉鎮也在不斷積極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奠安鄉新街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主要從事肉兔養殖及飼料加工,目前已完成一期項目建設,養殖種兔1000多隻,年出欄3.5萬隻商品兔。“去年3月投產,5月場地建成,10月第一批商品兔賣出,收益25萬元,給村民分紅86000元。”新街村黨支部書記、肉兔養殖場負責人蒙玉新說。

但這只是起步,增強村集體經濟作用還不理想。今年,新街村將建設肉兔養殖二期項目,建成後年出欄能力可達12萬隻以上,實現淨利潤240萬元以上。

隆德縣著力查找基層治理的薄弱環節,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把基層黨組織建好、基層班子配強、黨員隊伍抓好,把扶貧幹部、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的作用發揮好。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隆德:“四查四補”鞏固提升脫貧質量

查找人居環境方面的短板,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針對在“四查四補”中發現的因疫情影響而導致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欠賬”問題,隆德縣在全縣範圍內開展地毯式大清理、大整治活動。持之以恆提升農村“五清五淨”“廁所革命”、汙染治理、垃圾處理、消除殘垣斷壁等工作。嚴格落實門前“三包”制度,制定獎懲措施,以達到促進文明村規民約普遍形成、長效清潔機制逐步建立、村民環衛意識普遍提高的目標,有效阻斷病毒傳播,全面營造乾淨整潔、美麗宜居的農村人居環境。

查實弱項 有力補強

3月31日,張程鄉張程村萬畝地膜正在鋪設,遠遠望去十分壯觀。張程村常住人口348戶1418人,以養殖業為主。為了給牛供給飼料,村裡6930畝良田全部種上了玉米。“其中青貯1600多畝,其餘全是黃貯玉米,所以對地膜需求量極大。”村主任馬宇靖說。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隆德:“四查四補”鞏固提升脫貧質量

為了鼓勵村民做強致富產業,隆德縣搶抓農時,克服運輸不利等影響,緊盯產業扶貧任務和貧困戶產業需求,給全縣地膜作物種植戶每畝補貼50元購買地膜。

“政府不僅補貼地膜錢,還聯繫相關企業批量生產,保證不誤農時。”張程村養殖大戶馬志林說。

位於六盤山工業園區的寧夏閔強塑業是一家專門生產地膜的企業,在政府的協調下,2月20日復工,每天產量160噸。“我們生產的聚乙烯吹塑農用地面覆蓋薄膜是春季專用地膜政府補貼產品,如今春耕正當時,每天都有企業、合作社及農戶來拉薄膜。”企業負責人鄭開煌說。

今年,隆德縣將繼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肉牛標準化示範養殖,調製飼草30萬噸,實施“見犢補母”2萬頭,推廣物聯網管理等新技術。擴建楊河牧業,新建宏博千頭規模肉牛養殖場,打造杜川等6個肉牛養殖示範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養、農產品加工、電子商務、綠色生態等產業,把貧困群眾嵌入產業鏈、利益鏈,讓產業成為促增收的重要保障。真心實意扶持企業做大做強,幫助企業解決用工、物流、倉儲、市場等方面的困難。目前,聯財鎮張樓村蔬菜產業,城關鎮肉兔養殖車間、菌菇生產基地等一批項目正在有序推進。堅持市場列單、群眾選單、政府買單的思路,繼續做好勞動技能培訓工作,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致富一家。


記者:黨 碩 實習生:樊 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