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這段時間到底有多少人失業?都是從事什麼行業的?

Alexmessi


目前新聞上說估計可能有400-4000萬人失業。大多是建築、酒店、製造業、餐飲、零售等行業。


司馬公說歷史


此次疫情對我國乃至全世界的影響都是巨大的,經濟損失慘重。企業倒閉、店鋪關門,各行各業的就業市場也受到很大的衝擊,導致很多人面臨失業的境地。

到底有多少人失業?

很多中小企業的倒閉,以及一些大企業的裁員,導致很多人失業,至於失業人數無法估計,也沒有一個明確的數據,但可以想象數量是驚人的。

主要從事什麼行業的?

面對此次疫情,各行各業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影響,但個人認為損失最大的就是餐飲娛樂行業、旅遊行業以及跨境電商行業。因為有朋友都是從事這些行業的,所以能夠切實感受。

一位做餐飲的朋友,說這次疫情對於他來說就是個噩夢,直接給跪了。年前貸款15萬盤的店,本來生意挺火爆的,過年前還特意囤了幾萬塊的食材,心想過年期間能大掙一筆,誰知疫情一來,所有餐飲關停,無法營業,所有食材全部爛完。接踵而至的是房租、銀行貸款,還包括車貸、房貸啥的,一個月就得2萬多,壓得喘不過氣來。

雖然,在這場戰疫中,我國取得非常顯著的成績,但是海外很多國家卻一發不可收拾,特別是美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感染達數十萬人,這對於做跨境電商的影響非常的大,身邊很多從事這個行業的小型公司直接宣佈倒閉,大公司也在裁員減薪。同時,受影響的還有依附這些跨境電商公司生存的服務商、供應商等。

疫情過後,首先要做的是什麼?

經過這次的疫情,讓我意識到很多事情是需要我們迫切都做的。

提升自身抗風險能力

可能很多朋友像我一樣,經過這次疫情後,達到了揭不開鍋的尷尬境地。特別是上有老、下有小,有房貸、車貸的人,如果不工作能夠堅持多久?

所以,我們應該儘可能的做好規劃,未雨綢繆,廣積糧、高築牆,提升自身的抗風險能力,不至於當災難來臨時束手無策。

其實,很多人抗風險能力低是因為超前消費導致的。如果條件允許,儘可能不要超前消費。

降低失業風險

其實這也算是抗風險能力的一種。

企業裁員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那種業務能力一般,可有可無的員工,提升自身的工作業務能力,儘可能降低自己失業的風險。不要做需要工作的人,要做工作需要的人,這樣,失業的風險就會降低,哪怕失業也可以快速就業。

勤鍛鍊多運動

此次新冠病毒最容易感染的三種人:1、老年人;2、慢性病的人;3、免疫力差的人;

現代大部分人身體都是處於亞健康狀態,主要原因是缺少運動鍛鍊,導致免疫力低下,很容易感冒生病,容易感染病毒。

辛苦奮鬥數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的例子數不勝數。生命在於運動,所以多運動、勤鍛鍊,增強自身體質是非常的有必要。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你們認為疫情過後,首先要做的事是什麼呢?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我是【稻客說】,專注辦公技巧分享,贊同我的觀點,請為我點個贊!關注我,為您的職場加分。

稻客說


疫情後的失業問題,變成了大家繞不開的擔憂。 但是真的會有那麼多人在疫情之後失業嗎?失業會危及到你我身上嗎?我們將從宏觀、中觀、微觀、個體帶來全面的解析。

一、疫情會帶來哪些就業衝擊?

專業人士會這樣講疫情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需求和生產驟降,投資、消費、出口均受明顯衝擊,短期失業上升和物價上漲。

其實簡單說就一句話:給經濟帶來負面影響。畢竟大家門都不出了,不能旅遊、不能外出聚餐、不能看電影…… 我所在的縣城,春節前第一個像樣的大商場剛開業,6 樓有密室逃脫和遊戲廳,7 樓還有電影院,結果開業沒幾天,大家就因為疫情“過而不敢入了”,裡面新開的商鋪不知道能不能撐下去。

如果從數據來看中觀,就更加“觸目驚心”了。尤其是酒店餐飲、文化旅遊、影視娛樂等幾個受影響比較大的行業。

1、酒店餐飲

春節本身是餐飲旺季,2019 年春節期間(除夕至初六),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 10050 億元。 但是今年,除了星巴克、麥當勞等少數餐廳,基本上堂食的餐飲企業都暫停營業了。 比如海底撈原定於 1 月 26 日至 1 月 31 日,所有內地門店暫停營業,後又宣佈延長暫停營業時間。有人根據財報算了一把,海底撈員工成本是 8.36 億元/月,以海底撈預計不足 30 億的現金儲備,不算原材料成本只能撐 3 個月。

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 接受採訪稱,預計春節前後一個月時間將損失營收 7-8 億元。兩萬員工的工資一個月支出就在 1.5 億左右,西貝賬上的現金撐不過 3 個月。

外婆家餐飲集團創始人@吳國平 也表示:“天一亮就要支付250萬元。但防疫仍是第一位,要保證員工安全和基本生活。”

當然,外賣業務比例較大的餐飲企業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比如百勝中國的外賣收入佔比約 20%。 但即使算上外賣業務,餐飲行業的春節期間收入也至少腰斬。

2、文化旅遊

2019 年春節假期,全國旅遊接待總人數 4.15 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 5139 億元。 而今年春節,全國主要景區、文化娛樂場所都已經暫停營業。比如平時人擠人的上海迪士尼,從 1 月 25 日就開始閉園。

部分暫停營業旅遊業務 資料來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另外,全國旅行社也都已經暫停服務,攜程、馬蜂窩、飛豬、同程、美團等在線旅遊平臺,更是早早發佈了退改保障計劃,酒店退房、門票退票都可以免費。

與旅遊相關的還有交通出行。 根據中金公司,2020 年 1 月 24 日至 30 日,全國鐵路客運量比 2019 年春節同期下降 61.5%,公路、民航旅客同比分別下跌 64.6% 和 48%。 基本上除了必要的交通,旅遊市場在春節期間處於停滯狀態。 3)影視娛樂 2019 年,春節檔票房為 58.59 億。2020 年,原定 2 月 14 日上映的 15 部電影集體撤檔,而且萬達、金逸等全國影院也都已暫停營業。

淘票票無熱映電影,萬達沒有場次 對於影片市場來說,同一個檔期能容納的票房是有限的,再加上春節檔本身是觀影高峰期,所以相比於餐飲和旅遊行業在疫情後存在的用戶集中消費‘‘報復性’’增長,疫情對 2020 年的全國整體票房是實打實的影響到了。 另外,劇組目前也都已經暫停拍攝,這意味著後期影視劇作品的供給可能會不足,從而進一步影響行業收入。

大致計算以上這 3 個行業的春節收入損失,就超過了 1 萬億。

當然,如果從全年 GDP 的佔比來看,對標 2019 年全年預計 100 萬億,損失佔比約 1%,相對數字似乎並不高。 但是這還不包括其他行業,比如線下教育、KTV、網吧、健身房……可以說,只要是有線下業務的,都會在本次疫情中收到影響。 甚至像我們運營社這樣非常“互聯網”的公司,因為有線下活動、周邊售賣(快遞因素)等業務,也會受到影響。

二、疫情之下,你的公司會活不下去嗎?

從行業中觀層面分析,疫情後確實有不少人會失業。 不過,如果我們把視覺調至微觀,聚焦到企業,你會發現每個企業都是有自我修復和調節能力,有自己的“免疫”系統,能夠回到健康狀態。

很多企業平時會投入到增長率高、增長潛力大,但目前市場佔比和收入較低的業務。這些探索性業務在疫情下則就會被暫緩叫停;對於那些明顯只投入、卻無產出的業務,以及那些不被疫情政策認可的業務,則是直接關停。

暫緩和關停不代表就得裁員。

一家企業在遇到經營困難時,本身就會應激地做出業務聚焦,集中人力在有產出的事。 我們拿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西貝莜麵為例,年收入 50 億+,堂食業務佔到 80% 以上。雖然肺炎下不讓開門接客,但是它的 2 萬多員工,仍然有極大的概率都可以被‘’外賣業務‘‘所消化。

據公開媒體報道,我們把 2018 年西貝主要經營數據做了下面這張估算表。

2018 年,西貝總收入 56 億,其中堂食收入 48 億,外賣收入 8 億。外賣貢獻 1100 萬訂單數、14% 收入、18% 流量,可見仍舊有非常大的市場,以及人員安置空間。 另外,對於餐飲行業來說,外賣業務意味著更高的單店營業利潤。 由於西貝不是上市公司,我們沒法看到更細的經營數據。 我們換個例子,來看看星巴克的外賣數據,下表是長江證券研究所的研究成果:

這張表的核心觀點是,只要星巴克單店外賣業務收入佔比做到 15%,單店營業利潤就會從 0%,提升到 48.9%。 把這個觀點換到西貝和餐飲行業身上,

雖然堂食收入驟減,高利潤熟食外賣業務是可以幫助它們渡過難關的。

裁員與否,主要看企業對未來的信心。 在免疫調節能力上,企業像是個體,但是在做決策時,它們不被當下恐慌情緒左右,擁有更高的智慧,更看自己對未來的信心。 企業家和老闆們的信心,才是真正的關乎你我的職業。有學術研究發現,企業家的信心對經濟和就業、投資、產業有顯著影響。

當下影響企業的信心,除了對業務方向的及時調整,主要有 4 個方面。

第一,是現金流和信貸額度。 當賬上現金裡足夠支撐未來 6 月,信貸額度上足夠支撐 6 個月,企業在物質上的信心基本有保障。

第二,是資本對市場未來的判斷。 境內外市場以及對新型肺炎疫情有所反應,在為數不多的有漲幅股票中,有一支股票是來自疫情打擊非常嚴重的餐飲行業——海底撈。

雖然海底撈大陸門店也都暫時停業,但是投資者依舊看好疫情後餐飲市場,以及海底撈是大家再次齊聚街頭時最想去的地方之一。 只要企業的業務沒問題,是有價值的,那麼即使短期內沒錢,也會有資本願意“貼錢”。

第三,是政府推出補貼政策。 企業在每個員工身上花的錢是員工工資的 1.5-1.7 倍,多出來的錢,絕大部分繳納了社保、公積金、場地費,疫情下政府若有相關政策出臺,企業信心將會倍增。 目前國家相關部門已經出臺多項保障企業貸款、減輕企業社保繳納壓力等措施,相信之後還會有更多。

第四,是最直接的疫情防控。 全國確診數、疑似病例、治癒人數、死亡人數,除了看絕對值,也要看趨勢。2 月 1 日全國疫情治癒人數趕超死亡人數,2 月 8 日是獲取防控信心的重要時間點。

向最好的結局去努力,但以最壞的可能去準備。 在《西貝賈國龍:疫情致2萬多員工待業 貸款發工資也只能撐3月》文章中,我們不僅要看到疫情下的艱難,更要看西貝賈國龍在採訪結束時說的一句話:

我們盡最大努力先扛著,等扛不住的那一天再說。什麼時候扛不住了?誰知道呢。

人的耐力有多大,企業的耐力到底有多大,過程中還會發生什麼,這些變量太多了,別做那麼精準的計算,現在先努力把眼下的事情做好就夠了。

這是中國企業們的信心和責任心。

三、結語

今天這篇文章,不是給大家帶來焦慮,而是希望大家能夠客觀認識就業環境。 面對進一步嚴峻的大環境,你其實無需恐慌,因為我們所在的企業是有自我調節能力的。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保持適度緊張就好了,同那些睿智的人,先努力把眼下的事情做好就夠了。 萬一很不幸,你的公司在這個過程中沒有撐過去,也無需沮喪。

中國 8000 多萬中小企業,平均生命週期只有 2.9 年,企業倒閉本身就是市場經濟的一個環節。

萬一你暫時“被失業”了,往好的方向想,其實是提前把自己的問題暴露出來,那就趁機好好學習,補短板。 只要個體能力強,失業是不存在的!


疾風驟雨初歇


尤其是酒店餐飲、文化旅遊、影視娛樂等幾個受影響比較大的行業。

1)酒店餐飲

春節本身是餐飲旺季,2019 年春節期間(除夕至初六),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 10050 億元。但是今年,除了星巴克、麥當勞等少數餐廳,基本上堂食的餐飲企業都暫停營業了。比如海底撈原定於 1 月 26 日至 1 月 31 日,所有內地門店暫停營業,後又宣佈延長暫停營業時間。有人根據財報算了一把,海底撈員工成本是 8.36 億元/月,以海底撈預計不足 30 億的現金儲備,不算原材料成本只能撐 3 個月。

2)文化旅遊

2019 年春節假期,全國旅遊接待總人數 4.15 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 5139 億元。而今年春節,全國主要景區、文化娛樂場所都已經暫停營業。比如平時人擠人的上海迪士尼,從 1 月 25 日就開始閉園。

與旅遊相關的還有交通出行。

根據中金公司,2020 年 1 月 24 日至 30 日,全國鐵路客運量比 2019 年春節同期下降 61.5%,公路、民航旅客同比分別下跌 64.6% 和 48%。基本上除了必要的交通,旅遊市場在春節期間處於停滯狀態。

3)影視娛樂

2019 年,春節檔票房為 58.59 億。2020 年,原定 2 月 14 日上映的 15 部電影集體撤檔,而且萬達、金逸等全國影院也都已暫停營業。

對於影片市場來說,同一個檔期能容納的票房是有限的,再加上春節檔本身是觀影高峰期,所以相比於餐飲和旅遊行業在疫情後存在的用戶集中消費‘‘報復性’’增長,疫情對 2020 年的全國整體票房是實打實的影響到了。

另外,劇組目前也都已經暫停拍攝,這意味著後期影視劇作品的供給可能會不足,從而進一步影響行業收入。大致計算以上這 3 個行業的春節收入損失,就超過了 1 萬億。當然,如果從全年 GDP 的佔比來看,對標 2019 年全年預計 100 萬億,損失佔比約 1%,相對數字似乎並不高。但是這還不包括其他行業,比如線下教育、KTV、網吧、健身房……可以說,只要是有線下業務的,都會在本次疫情中收到影響。甚至像我們這樣非常“互聯網”的公司,因為有線下活動、周邊售賣(快遞因素)等業務,也會受到影響。





飛說免費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影視解說領域的新人。、

疫情期間服務行業都失業了,因為大家都在自己自足。

以上就是我的想法,如果有喜歡看電影解說視頻的可以關注我。興趣認證或者實名認證我也可以把我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影電愛鵬大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3615b3c76bd1444298c3281607b68b9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