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報頭條|東港區產業扶貧帶來的啟示

黨報頭條|東港區產業扶貧帶來的啟示

變“撒芝麻鹽”為“握拳發力”

——東港區產業扶貧帶來的啟示

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史樹梅 通訊員 龐遠棟 盧立平

在各級扶貧政策持續發力的當下,如何讓有限的扶貧資源實現最大的扶貧效應?東港區的回答就是一個字,聚!

變一開始遍撒“芝麻鹽”到“握指成拳”,東港區自2018年開始,每年集中資金、土地等眾多要素,推出幾個扶貧重點產業項目,讓眾多貧困村、貧困戶嚐到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甜頭。

而當越來越多的產業項目不斷成長壯大,東港人底氣越來越足,脫貧致富之路行穩致遠。

成效:“鼓”了腰包子 樂了莊稼人

鏡頭一:“2016年,村集體收入為0元。2017年光伏項目落地,村集體收入達到40餘萬元。2018年以來,每年光伏項目的土地流轉費為村集體增加120萬元的收入。”採訪時,三莊鎮板石村黨支部書記劉峰桂眉宇間難掩興奮,“這在過去,想都不敢想!”靠著坐落在村裡的這個光伏電站項目,不僅村裡23戶貧困戶少了後顧之憂,鼓了“腰包”的村集體還藉此進行了道路硬化,建設了活動廣場,立起了63根太陽能燈杆,安裝了24個安防攝像頭,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這是三莊鎮市定貧困村板石村的脫貧軌跡。

鏡頭二:今年65歲的張桂榮,光靠在“莓香河畔”扶貧基地項目務工一年就能有1萬餘元的收入。除此之外,她每年還能從“莓香河畔”和村裡的光伏扶貧項目中獲得2300餘元的分紅。其一家三口流轉出去近0.13公頃土地,每年還有將近2000元的收入。

這是陳疃鎮水陳坡村貧困戶張桂榮的脫貧賬。

最新脫貧成績單顯示:東港區12個省定貧困村、30個市定貧困村全部實現了摘帽,項目收益村集體留存部分平均為8萬元,最多的達19萬元。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6057戶、10284口人,全部實現了脫貧,人均純收入由2016年的5532元,提高到2019年的9741元,增長76%,高於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

轉向:“聚”散”之間的抉擇

其實,東港產業扶貧項目發展一開始並非一帆風順。

2016年是脫貧攻堅戰開局之年,全區各個鄉鎮街道、各個村居發展項目脫貧致富的熱情高漲。

這一年,東港區將2002萬元的扶貧資金進行了分割,分別投入到包括土豆、板栗、黃桃在內的45個村級特色項目。受項目體量小、抗風險能力弱等客觀因素影響,一些項目發揮的效果並不突出。

2017年,東港區決定調整思路,把各種渠道的扶貧資金全部整合到一個盤子裡,集中注入到有市場、有活力、有潛力的當地特色項目中去,幫其儘快做大做強,實現脫貧帶富。

首次整合每個貧困戶5萬元的小額扶貧信貸資金3.04億元,在三莊鎮板石村上了集中式農光互補扶貧電站一期項目,是當年省發改委立項的扶貧電站中規模最大的一個。

記者瞭解到,按照目前納入扶貧補貼目錄規模,該項目可帶動1419戶貧困戶連續20年持續增收。涉及到土地流轉的村民,每年也可以獲得相應的土地流轉費用。同時,項目採取一地兩用雙收益,上面採取光伏板發電,板下土地栽種喜陰中草藥,日常管理、中草藥種植也給周圍村莊包括貧困戶在內的村民,提供大量就業崗位。之前,該區已在此種植約7.3公頃金銀花,今年還將栽種20公頃。

路徑:產業扶貧“輸血”更“造血”

東港區脫貧攻堅從“兵團作戰”中嚐到了甜頭,但並未滿足於淺嘗輒止。

2018年,東港區最大限度整合全區扶貧要素,實施扶貧攻堅重點產業項目,通過產業扶貧形成穩固的扶貧產業鏈,增強產業集聚效應。

近日,隨著天氣轉暖,“莓香河畔”藍莓大棚裡一派繁忙,果農們除草、通風、控溫、摘果,顆粒飽滿的藍莓果已陸續上市,承載著豐收的喜悅。

這就是東港區2018年整合扶貧資金4115萬元,在陳疃鎮精心打造的“莓香河畔”產業扶貧基地項目。該項目佔地38公頃,共建設106個冬暖式大棚,投資額佔到東港區當年各類扶貧資金的74.7%。建成以後按照市場化方式對外承包經營,每年按照總投資的7%獲取項目資產收益,連續收益20年,目前共獲得項目收益288萬元。

2019年,東港區又整合了扶貧資金4228萬元,在三莊鎮打造了“龍門崮田園綜合體”循環農業扶貧項目。在工程建設現場,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忙於雞舍內板安裝、地面澆築、溼簾安裝等工序。“預計到6月份,這處在全省自動化程度最高的單體循環農業養殖項目將投入運營。”項目承建方欒經理介紹。

該項目按照總投資的7%獲取項目資產收益,每年大約296萬元,連續收益15年,覆蓋5個鎮街道228個行政村,計劃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2551戶、4476人,對即時發生的困難群眾開展即時幫扶和村級扶貧公益事業。

2020年,東港區又整合扶貧資金5100餘萬元,打造藍莓產業園扶貧項目。該項目位於陳疃鎮,佔地50公頃,共建設95個冬暖式大棚。項目建成後,當地藍莓種植實現連線成片、抱團發展,將進一步壯大藍莓種植規模、提升品牌效益。

“產業成熟程度不高不上、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不上、產業技術含量不高不上、產業市場前景不好不上”,本著這個原則,東港區連續三年實現“攥緊拳頭辦大事”,保障了扶貧項目在市場搏擊中站得穩、行得久,也讓脫貧攻堅更有底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2020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東港的眾多扶貧產業項目始於脫貧攻堅“開局”,但絕不終於脫貧攻堅“收官”。

當一株株扶貧項目“幼苗”長成致富項目“大樹”,並由此不斷衍生,一個富民產業“森林”正在不斷向外延展。置身其中,更多的人們在品嚐著綠水青山所帶來的幸福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