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趙睿、王少傑在CBA的即插即用,探究中國籃球人才培養癥結所在

隨著國人抵制NBA的深入,姚明率領的中國籃協對CBA職業化的不斷完善,CBA聯賽的觀賞性越來越強,球隊整體水平不斷提升,已經越發受到球迷的關注和喜愛。

改革帶來的紅利

賽季伊始,最受球迷關注的自然是姚主席從NBA偷師的CBA第五屆選秀大會,從第一屆的有且僅有一名球員方君磊被選中成為狀元,且一年後就選擇了退役,到這次61人報名16人被選中,可見球員的能力在不斷提升聯賽的職業化水平在穩步提高。而今年的選秀狀元王少傑,是本賽季所有新秀中表現最為突出的球員

從趙睿、王少傑在CBA的即插即用,探究中國籃球人才培養癥結所在

王少傑成為狀元

王少傑來自北京大學,96年出生,今年23歲,是一名從CUBA通過選秀進入CBA的球員,身高2米08,臂展2米13,有著不俗的移動能力,出色的身體素質讓他在CUBA成為BUG般的鋒線球員,帶領北京大學連續兩年拿到CUBA冠軍,在19年總決賽中打出22分16板的出色數據,併成為總決賽MVP。

不是每一名CUBA的明星球員都像王少傑一樣幸運的。韓德君是從大學進入CBA最成功的代表,還有新疆的曾令旭也打出了不俗的成績,但更多的CUBA球員進入CBA後就銷聲匿跡了,他們中有像曹芳一樣屢次選秀失敗的,更有像CUBA得分王,三分王魏明亮,還有他的學弟鄒湛東、清華劉子秋、民航大學的陳辰一樣在CBA成績一般或是沒有獲得認可而逐漸淡出的。

除了大學生球員,NBL的職業球員也在分享著籃協新政的蛋糕。姚明在改革的第二年出臺了“各俱樂部每年可註冊2名在NBL聯賽打球的球員,但該球員必須曾在CBA聯賽註冊或者當年參加了CBA選秀未被選中。”的政策。


從趙睿、王少傑在CBA的即插即用,探究中國籃球人才培養癥結所在

正是這個政策讓更多的NBL聯賽的球員有機會回到CBA打球,也是打著這個政策的擦邊球趙睿進入到了廣東宏遠,新秀賽季便在聯賽中脫穎而出,第二年進入國家隊拿到亞錦賽冠軍,第三年拿到聯賽冠軍,第四年在雙小外的情況下依然成為宏遠後場不可或缺的核心,拿到場均13.5分,4.7籃板,4.2助攻,1.9搶斷的優秀成績,拿到全明星MVP,開啟了開掛一般的生涯。

從趙睿、王少傑在CBA的即插即用,探究中國籃球人才培養癥結所在

姜宇星最佳新秀

趙睿之後姜宇星加盟吉林也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充分為NBL球員正名,但是仍然有大量的球員進入CBA後鮮有出場機會,沒過多久就慢慢淡出了聯賽。

無論是大學生球員還是下一級別的NBL球員,為什麼大部分球員在進入CBA後沒能打出來,當然有球員能力問題,自然也有當前俱樂部在人才培養策略上的問題。

固化體制制約用人導向

中國籃球運動員培養體制和其他體育項目雷同,都是通過傳統的體校培養,青年隊鍛練,從三隊到一隊的梯次選拔人員的模式進行。這樣的體制有很多優勢,人才培養的一貫性,人才管理的可控性,人才出路的保障性,各省體育局與俱樂部的目標一致性。

從趙睿、王少傑在CBA的即插即用,探究中國籃球人才培養癥結所在

姚明推動籃協改革

當然這樣的體制同樣存在很多的弊端。

一是教練員選材的視野受到侷限。任何教練,自己一手培養起來的球員,技術特點、不足更加了解,無論從感情因素還是認知因素必然更願意使用自己的球員,逐步也就使球員形成了排外意識,就像鞏曉彬指導喜歡用李敬宇是一個道理;

從趙睿、王少傑在CBA的即插即用,探究中國籃球人才培養癥結所在

二是俱樂部與體育局的合作關係,體制內球員關係到各省全運會成績,必然得到相應的傾斜照顧,致使一些非體制內球員更容易失去一些本可以屬於自己的機會,像廣東這樣的籃球大省,球隊多,體制外球員機會也就更多一些,才能讓杜峰大力培養趙睿,像北控這樣與體育局基本脫鉤的球隊,加上老馬在球隊的主導地位才有了王少傑充分發揮的空間;

從趙睿、王少傑在CBA的即插即用,探究中國籃球人才培養癥結所在

三是體制內球員長期一起訓練成長,相互的默契度和依賴性更強,也會自然得更多地去分享球,也會影響其他球員的正常水平發揮,長此以往球員自信也會減弱,就像當初睢冉跟小丁這樣的兄弟籃球,在CBA這樣的體制內必然是比比皆是。

從趙睿、王少傑在CBA的即插即用,探究中國籃球人才培養癥結所在

外援選配限制人才發展

自從CBA引進外援以來,可以說外援主導聯賽的的局面一直改觀不大,雖然近幾年國內球員成長快速,一直在世界大賽上被詬病的後衛問題,現在出現了人才井噴現象,但是外援在球隊主導地位依然沒有改變,控球權、出手數佔球隊很大比例。

從趙睿、王少傑在CBA的即插即用,探究中國籃球人才培養癥結所在

當然國內球員自身能力差距是根本原因,但是一些潛力球員一旦失去鍛鍊的機會,對他們的成長是很不利的。如果23歲的王少傑沒有北控的機會,他很快會失去培養價值;如果趙睿沒有宏遠的開放環境,能不能有現在的高度;如果姜宇星沒有天津鍛鍊新人的思路,他也未必能受到球迷的關注。

從趙睿、王少傑在CBA的即插即用,探究中國籃球人才培養癥結所在

馬布裡指導王少傑

俱樂部是需要出成績的,花大價錢請外援自然是希望取得好的成績,往往會忽視了國內球員的培養規劃,造成個別位置的球員沒有出場機會,甚至進入不了大名單之內。這點浙江廣廈、廣東宏遠等球隊這幾年在年輕隊員培養上就做了很好的規劃,培養出了一批球隊的中堅力量。

“以老為尊”制約青年才俊

在CBA聯賽經常可以看到一種現象,在賽場上老隊員指點、批評新隊員的現象非常普遍,很多是老隊員的傳幫帶,教授經驗,幫助年輕隊員提升和進步。

從趙睿、王少傑在CBA的即插即用,探究中國籃球人才培養癥結所在

當然也不乏有球員倚老賣老,擺老資格的。球場上的失誤,是新球員的問題不斷去指責;不是新球員的問題也推到新球員身上,罵罵咧咧,弄得新球員暈頭轉向,怨聲載道,有的自信心受挫,有的隊內不團結,既影響球員成長也不利於俱樂部建設。有的球隊球員在賽場上自己人都打上了,還怎麼贏球。

從趙睿、王少傑在CBA的即插即用,探究中國籃球人才培養癥結所在

除了球員,教練員的“老”思想對新球員的成長干擾也很大。天津球員石德帥談到自己的進步時說“國奧的比賽讓自己自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在國奧大家都是一個年齡段的球員,大家一起去憑能力競爭位置,因此球員能夠看到自己的真實水平,而在俱樂部或是國家隊過往的成績和教練的主觀判斷會更多地主導他選人用人的決策,所以教練員的開拓思維,創新包容對一個球隊的長遠發展非常重要,這點廣東師徒李春江、杜峰讓人佩服,馬布裡識人用人也很獨到,而有的教練崇尚所謂先進的八人輪轉,往往是主力傷病不斷,年輕人得不到鍛鍊,成績停滯不前,球隊發展後勁不足,讓人看不到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